一种引流管防渗液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232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流管防渗液固定装置,包括双面医用粘性贴片,粘接于双面医用粘性贴片上表面的引流管导向块和引流管固定块,所述引流管导向块包括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管防渗液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引流管防渗液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使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分别用于胸腔引流、脑腔引流、胃肠道引流、胆道引流、导尿等等。外科引流的目的,一方面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的各种积液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加快伤口愈合;另一方面是便于术后观察手术区内有无活动性出血或吻合处漏出,检查、检测各种引流液的性状、数量和成分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引流管的固定,目前多采用粘贴式的固定方式。在中国专利ZL200520058185.8中,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固定贴,采用固定段以及与之相连接的多条缠绕条的结构,固定段固定在皮肤上,而缠绕条缠绕在引流管上,从而达到固定引流管的目的。在专利申请200710008574.3中,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固定胶贴,其原理同中国专利ZL200520058185.8,仅仅是缠绕条来源的方式不一样,通过在基材片上冲剪有开裂的缝线,形成中部掀起的缠绕带,来固定引流管。在专利申请200710009458.3中,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固定器,在通过在基材片上的引流管通口旁设有引流管绑带,用引流管绑带来捆绑、固定引流管。上述3个专利代表了粘贴式的固定方式其优点是不用缝合,减少了组织的创伤和感染的可能性,但引流管在引流管出口处缺乏支撑,容易折弯,此外,目前高级的引流管采用超滑材料制造,很难粘贴固定和捆绑固定。
[0003]此外,在使用引流管的过程中,由于腹部创口边缘的皮肤不能与引流管材料紧密贴合,因此会有腹腔内的体液从创口与引流管的间隙中渗出,导致患者衣物被污染,并进一步引起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体液易从创口与引流管的间隙中渗出,导致患者衣物被污染或伤口被感染的问题,以及引流管安装固定方式单一,创口处引流管易折弯且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引流管防渗液固定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引流管防渗液固定装置,包括双面医用粘性贴片,粘接于双面医用粘性贴片上表面的引流管导向块和引流管固定块,所述引流管导向块包括90
°
弯通、连接固定基板,所述连接固定基板的一面直接粘黏固定在双面医用粘性贴片上,所述连接固定基板上开有一通孔,所述90
°
弯通的一端伸入通孔内通过连接筋与连接固定基板相连接,所述通孔内壁与90
°
弯通外壁的间隙间填充有医用海绵;
[0006]所述引流管固定块包括下基板和上扣合块,所述下基板和上扣合块能相互扣合,过两者的结合面设有引流管固定通道,所述引流管固定通道的内径与引流管的外径呈过盈配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导向块为左右拆分式扣合结构,包括左部和右部,方便使用。
[0008]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内壁的上部设有多个固定凸卡,用于卡固医用海绵,防止其掉
落。
[0009]进一步的,所述90
°
弯通的出口与引流管固定通道的入口相接,两者中心线相切,使得对接处不至于使得引流管折弯。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固定通道呈曲线状包括多个轨迹相切的弧形弯道,以增加接触面积,固定住夹持的引流管。
[0011]优选的,各所述弧形弯道的弧度小于π/2。
[0012]可选的,所述引流管固定通道为一直线通孔。
[0013]进一步的,下基板上的引流管固定通道内壁上设有粘黏层。
[0014]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能笼罩住双面医用粘性贴片上表面的引流管导向块和引流管固定块以保护其内区域不受污染,所述防护盖对应引流管固定通道的出口处的一侧设有避开孔用于穿过引流管。
[0015]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盖为具有自滑特性的材料所制,可以为医用PA6或PE。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通过在双面医用粘性贴片上表面的引流管导向块基板上的通孔内医用海绵的设置,即皮肤创口引流管出处医用海绵的设置,使得从创口与引流管的间隙中渗出体液能被医用海绵有效吸收储存,且通过在医用海绵上提前吸存消炎类药水能有效预防创口的感染;再者,通过防护盖的隔离设计,能有效避免医用海绵的被污染,从而减少创口感染的可能。
[0018]2.通过引流管固定通道的夹持摩擦实现对引流管的固定,并通过引流管固定通道内壁上粘黏层的设置,进一步保证固定效果。
[0019]3.通过90
°
弯通与引流管固定通道的入口相接,两者中心线相切的设计,杜绝引流管经过本技术出现折弯现象,从而保证引流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未含防护盖的轴侧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爆炸视图。
[0022]图3是图2的右视图。
[0023]图4是图3的A-A处剖视图。
[0024]图5是实施例1的上扣合块结构示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5示,本技术的结构为:一种引流管防渗液固定装置,包括双面医用粘性贴片1,粘接于双面医用粘性贴片1上表面的引流管导向块2和引流管固定块3,所述引流
管导向块2包括90
°
弯通21、连接固定基板22,所述连接固定基板的一面直接粘黏固定在双面医用粘性贴片1上,所述连接固定基板22上开有一通孔24,所述90
°
弯通21的一端伸入通孔24内通过连接筋23与连接固定基板22 相连接,所述通孔24内壁与90
°
弯通21外壁的间隙间填充有医用海绵25;引流管穿出创口首先经过90
°
弯通21被导向转出,再被引流管固定块3所扣合摩擦固定,因通孔24中医用海绵25的设置,渗出的体液被吸收储存在医用海绵内不至于弄脏创口周边衣物,且因90
°
弯通的设置,创口处引流管不易折弯。
[0029]所述引流管固定块3包括下基板31和上扣合块32,所述下基板31和上扣合块 32能相互扣合,过两者的结合面设有引流管固定通道4,即引流管固定通道4被均分为下凹槽4a和上凹槽4b,分别设在下基板31和上扣合块32上,所述引流管固定通道4的内径与引流管的外径呈过盈配合来保证对引流管的夹持不至于造成出现折弯节,并最大化的保持夹持力固定。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导向块2为左右拆分式扣合结构,包括左部2a和右部2b,以方便医护医院安装使用。
[0031]作为本设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防渗液固定装置,包括双面医用粘性贴片(1),粘接于双面医用粘性贴片(1)上表面的引流管导向块(2)和引流管固定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导向块(2)包括90
°
弯通(21)、连接固定基板(22),所述连接固定基板的一面直接粘黏固定在双面医用粘性贴片(1)上,所述连接固定基板(22)上开有一通孔(24),所述90
°
弯通(21)的一端伸入通孔(24)内通过连接筋(23)与连接固定基板(22)相连接,所述通孔(24)内壁与90
°
弯通(21)外壁的间隙间填充有医用海绵(25);所述引流管固定块(3)包括下基板(31)和上扣合块(32),所述下基板(31)和上扣合块(32)能相互扣合,过两者的结合面设有引流管固定通道(4),所述引流管固定通道(4)的内径与引流管的外径呈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防渗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导向块(2)为左右拆分式扣合结构,包括左部(2a)和右部(2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流管防渗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4)内壁的上部设有多个固定凸卡(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乐蔡燚赵诚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