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管腔密网支架
: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具体是涉及一种可植入人体内管腔的支撑用的人体管腔支架。
技术介绍
:
[0002]由金属丝编织构成的筒形支架是目前常用于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最为常见的是用于心血管领域的支架,现有的网格支架为提高径向的支撑能力,一般使用的是相对较粗的金属丝编织,其编织的方式均是左向丝与右向丝彼此交叉编织,也就是俗称的“一丝压一丝”的编织方式,且在常规状态下,相交的两根丝之间的夹角为90
°
左右,这种编织方式的支架的优点是编织方便、支架的支撑能力均匀,但其缺点是金属丝断面总和较高,特别容易产生爬膜现象故要增加一层有机材料的薄膜,还有就是支架的轴向压缩比太高,在使用时两端不易定位。除去现有的金属丝编织支架的缺陷外,对较细的血管或人体管腔也要使用支架,特别是人体浅表位置的血管如颈静、足背动脉等动静脉系统,如使用现有结构的支架就存在诸多问题,还有就是特殊人体位置的人体管腔如弯曲位置的管腔或血管,现有的支架弯曲能力差,弯曲状态存在较大的应力作用于管腔的壁面,这可能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管腔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管腔密网支架有一密网区(1),密网区(1)的前端编织有过渡区(2)和端部区(3),密网区(1)的尾端编织有密网结构的第二端部区(4),第二端部区(4)有端部收拢区(5),端部收拢区(5)与一释放端头(6)连接,所述的密网区(1)和第二端部区(4)中的编织丝与密网支架的直径之间的夹角α为30
°
~42
°
之间。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管腔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腔密网支架由金属材料编织丝编织而成、或由非金属材料编织丝编织而成、或金属材料编织丝与非金属材料编织丝的混合编织。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管腔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部区(3)的网格编织密度小于过渡区(2)的网格编织密度,过渡区(2)的网格编织密度小于密网区(1)和第二端部区(4)的网格编织密度。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管腔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区(2)和端部区(3)与第二端部区(4)均呈圆锥状,或所述的端部收拢区(5)的网格编织密度小于上述的端部区(3)的网格编织密度,该端部收拢区(5)连接有与释放端头(6)连接的多根拉绳;或端部收拢区(5)的网格编织密度与密网区(1)的网格编织密度相同,该端部收拢区(5)的密网逐渐收拢与释放端头(6)连接。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管腔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网区(1)的编织网格中有横向增强网格或轴向增强网格。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管腔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训明,王涛,张旭志,郑建良,卢军,张学敏,张巧玉,扬晓林,赵宇,张学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立德微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