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科用喷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17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用喷药器,包括喷药器药瓶和吸液珠,所述喷药器药瓶的底端内部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的上方设置有电池,所述线圈与电池通过导线相连,所述吸液珠的一侧设置有线缆,且所述线缆的一端通过焊接与吸液珠的一端相连,所述喷药器药瓶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一端与喷药器药瓶的内部顶端相连,所述加热管包括加热电阻丝、导热金属片和隔温橡胶层;喷药器的吸液管道的外侧表面增设了加热管道,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吸液管道进行加热,同时单次小计量的加热便于液体的快速升温,医护人员在加热过程中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等待药瓶的加热,便于医护人员的使用,同时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同时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同时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科用喷药器


[0001]本技术涉及喷药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耳鼻喉科用喷药器。

技术介绍

[0002]耳鼻喉科用喷药器是耳鼻喉科临床常用的为患者局部喷涂药物的医疗器械。由于耳鼻喉处于人体的末端且有的部位末梢循环差,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的效果均不明显。耳鼻喉科临床用喷药器可向患者的外耳道、鼻腔或咽喉处等部位喷涂药物。现有的一些喷药器都设置了对药液加热的装置,该加热装置一般都对药瓶整体进行加热,而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这么多的药物,对整个药瓶加热会造成能源浪费,再者就是一次性加热量过大,加热效果很不理想,想要达到比较好的加热效果需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使用时医护人员感觉很不方便,除此之外,在喷药器喷头无法更换,在治疗不同患者时喷头处的卫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耳鼻喉科用喷药器。
[0004]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耳鼻喉科用喷药器,包括喷药器药瓶和吸液珠,所述喷药器药瓶的底端内部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的上方设置有电池,所述线圈与电池通过导线相连,所述吸液珠的一侧设置有线缆,且所述线缆的一端通过焊接与吸液珠的一端相连,所述喷药器药瓶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一端与喷药器药瓶的内部顶端相连,所述加热管包括加热电阻丝、导热金属片和隔温橡胶层,所述加热管的外侧表面通过注塑设置有隔温橡胶层,所述隔温橡胶层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电阻丝,所述加热电阻丝的内部设置有导热金属片,所述导热金属片的内部设置有吸液导管,所述吸液导管的两端贯穿导热金属片的两侧表面到达导热金属片的外部,所述吸液导管的下端顶端通过胶水粘接设置有吸液珠,所述吸液珠的外侧表面通过钻孔设置有通孔,且所述吸液珠的内部与吸液导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吸液导管的顶端贯穿喷药器药瓶的上表面到达喷药器药瓶的外部,所述喷药器药瓶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按压片,所述按压片的下端贯穿密封盖的上表面到达密封盖的内部,所述密封盖的一侧设置有喷药器导管,所述喷药器导管的内部与吸液导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喷药器导管的一端外侧表面通过压铸设置有环形圈,所述喷药器导管通过环形圈可拆卸地连接有喷头,且所述喷头的一端内部通过支架设置有单向密封片,所述单向密封片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弹性橡胶圈。
[0005]优选的,所述喷药器药瓶的外观结构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喷药器药瓶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弧面挡板,所述吸液珠的下表面与弧面挡板的上表面接触。
[0006]优选的,所述线缆的一端与吸液珠连接,所述线缆的另一端到达喷药器药瓶的内部上方并贯穿加热管的外表面到达加热管的内部,所述线缆的一端与加热电阻丝的一端顶
端相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喷药器导管的结构为塑性的塑料材质结构构件。
[0008]优选的,所述喷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出液通道,且所述出液通道的两端贯穿喷头的两侧表面。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1)喷药器的吸液管道的外侧表面增设了加热管道,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吸液管道进行加热,同时单次小计量的加热便于液体的快速升温,医护人员在加热过程中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等待药瓶的加热,便于医护人员的使用,同时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0011](2)喷药器喷头为可拆卸式设计,同时喷头加入了防液体倒流环,能够避免患者伤口处的细菌进入喷药器导管的内部,保护了喷药器导管的干净卫生,有效的避免了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保护了患者的健康。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吸液管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线圈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喷药器喷头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喷药器药瓶;2、线缆;3、弧面挡板; 4、吸液珠;5、线圈;6、电池;7、吸液导管;8、加热管;9、喷头;10、喷药器导管;11、按压片;12、密封盖;13、加热电阻丝;14、导热金属片;15、隔温橡胶层;16、单向密封片;17、弹性橡胶圈;18、出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8]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用喷药器,包括喷药器药瓶1和吸液珠4,喷药器药瓶1的底端内部设置有线圈5,线圈5 的上方设置有电池6,线圈5与电池6通过导线相连,吸液珠4的一侧设置有线缆2,且线缆2的一端通过焊接与吸液珠4的一端相连,喷药器药瓶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8,加热管8的一端与喷药器药瓶1的内部顶端相连,加热管8包括加热电阻丝13、导热金属片14和隔温橡胶层15,加热管8的外侧表面通过注塑设置有隔温橡胶层15,隔温橡胶层15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电阻丝13,加热电阻丝13的内部设置有导热金属片14,导热金属片14的内部设置有吸液导管7,吸液导管7的两端贯穿导热金属片14的两侧表面到达导热金属片14的外部,吸液导管7的下端顶端通过胶水粘接设置有吸液珠4,吸液珠4的外侧表面通过钻孔设置有通孔,且吸液珠4的内部与吸液导管7的内部连通,吸液导管7的顶端贯穿喷药器药瓶1的上表面到达喷药器药瓶1的外部,喷药器药瓶1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盖12,密封盖1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按压片11,按压片11的下端贯穿密封盖12的上表面到达密封盖12的内部,密封盖12的一侧设置有喷药器导管10,喷药器导管10的内部与吸液导管7的内部连通,喷药器导管10的一端外侧表面通过压铸设置有环形圈,喷药器导管10通过环形圈可拆卸地连接有喷头9,且喷头9的一端内部通过支架设置
有单向密封片16,单向密封片16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弹性橡胶圈17。
[0019]为了使得喷药器药瓶1内部的液体能够被用尽,没有残留药物,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喷药器药瓶1的外观结构为圆柱形结构,喷药器药瓶1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弧面挡板3,吸液珠4的下表面与弧面挡板3的上表面接触。
[0020]为了便于对加热电阻丝13的供电,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线缆2的一端与吸液珠4连接,线缆2的另一端到达喷药器药瓶1的内部上方并贯穿加热管8 的外表面到达加热管8的内部,线缆2的一端与加热电阻丝13的一端顶端相接触。
[0021]为了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喷药器导管10的结构为塑性的塑料材质结构构件。
[0022]为了药液能够顺利的喷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喷头9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出液通道18,且出液通道18的两端贯穿喷头9的两侧表面。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喷药器使用时通过加热管8内部的加热电阻丝13对吸液导管7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导热金属片14将加热电阻丝13的热量均匀传导至吸液导管7,隔温橡胶层15避免了热量的泄露,快速的对吸液导管7进行加热;在使用过程中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科用喷药器,包括喷药器药瓶(1)和吸液珠(4),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药器药瓶(1)的底端内部设置有线圈(5),所述线圈(5)的上方设置有电池(6),所述线圈(5)与电池(6)通过导线相连,所述吸液珠(4)的一侧设置有线缆(2),且所述线缆(2)的一端通过焊接与吸液珠(4)的一端相连,所述喷药器药瓶(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8),所述加热管(8)的一端与喷药器药瓶(1)的内部顶端相连,所述加热管(8)包括加热电阻丝(13)、导热金属片(14)和隔温橡胶层(15),所述加热管(8)的外侧表面通过注塑设置有隔温橡胶层(15),所述隔温橡胶层(15)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电阻丝(13),所述加热电阻丝(13)的内部设置有导热金属片(14),所述导热金属片(14)的内部设置有吸液导管(7),所述吸液导管(7)的两端贯穿导热金属片(14)的两侧表面到达导热金属片(14)的外部,所述吸液导管(7)的下端顶端通过胶水粘接设置有吸液珠(4),所述吸液珠(4)的外侧表面通过钻孔设置有通孔,且所述吸液珠(4)的内部与吸液导管(7)的内部连通,所述吸液导管(7)的顶端贯穿喷药器药瓶(1)的上表面到达喷药器药瓶(1)的外部,所述喷药器药瓶(1)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盖(12),所述密封盖(1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按压片(11),所述按压片(11)的下端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君秀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仁仁康健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