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1856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中药发酵液为发酵菌发酵中药提取物制备而成,中药提取物为由党参、黄芪、甘草、板蓝根、金银花、陈皮和山楂提取制备形成,发酵菌为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发酵菌于MRS液体培养基中静置扩大培养;步骤S2:扩大培养分两级,培养一段时间;步骤S3:将中药提取物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MRS液体培养基;步骤S4:培养基经过高温灭菌后冷却;步骤S5:在冷却后的上述中药培养基中接种步骤S2扩大培养的三种菌种;步骤S6:经过48小时发酵混合培养后每日测定pH值,出罐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易霉变、提高水体抗氧化性及水产生物免疫力的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水产生物免疫力的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发酵液
,具体说是一种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药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所需营养大量繁殖,同时中药又能因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而发生药物活性转化,原有结构可以转化为活性更强、毒性更低、生物利用度更高的新的化学成分,微生物与中药发酵相互作用,共同发挥药效。与传统中草药化学和物理炮制方法相比,中草药发酵法能提高某些难以被直接利用成分的利用率,改变药物活性,缩短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药物适应症。
[0003]现有技术中发酵后的中药浸膏或者中药液含有丰富的营养,在存放过程中常需要添加大量防腐剂才能保持产品稳定不霉变,在水产养殖中,防腐剂会影响水产生物食用后的生长发育,并且现有的发酵中药液对于水产养殖环境的抗氧化性以及水产生物免疫力作用不明显,因此水产生物的产量还有待提升。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不易霉变、提高水体抗氧化性及水产生物免疫力的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不易霉变、提高水体抗氧化性及水产生物免疫力的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发酵液为发酵菌发酵中药提取物制备而成,所述中药提取物为由党参、黄芪、甘草、板蓝根、金银花、陈皮和山楂提取制备形成,所述发酵菌为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所述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将发酵菌按照不同菌种分别经斜面划线活化后,于MRS液体培养基中静置扩大培养;
[0008]步骤S2:扩大培养分两级,一级使用250ml三角瓶,二级为5L三角瓶,培养一段时间;
[0009]步骤S3:于发酵罐中将中药提取物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MRS液体培养基;
[0010]步骤S4:经过步骤S3后的培养基经过高温灭菌后冷却;
[0011]步骤S5:在冷却后的上述中药培养基中接种步骤S2扩大培养的三种菌种;
[0012]步骤S6:经过48小时发酵混合培养后每日测定pH值,出罐包装。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中药原料中党参、黄芪、甘草、板蓝根、金银花、陈皮、山楂的重量比为1-3:3-5:0.5-1.5:0.2-0.8:0.2-0.8:0.2-0.8。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中药原料中党参、黄芪、甘草、板蓝根、金银花、陈皮、山楂的重量比为2:4:1:0.5:0.5:0.5。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发酵菌中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重量
比为1:1:0.5-1.2。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步骤S1中MRS液体培养基的温度为28℃-32℃。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步骤S2中菌种的接种量均为10%,培养时间为48h。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步骤S3中中药提取物与MRS液体培养基的重量比为1:9。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步骤S4中为经过121℃高温灭菌15min后冷却至35℃。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步骤S5中接种比例为6%,三种菌种的重量比为1:1:0.5-1.2。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步骤S6中出罐包装的标准为待pH值降低至4以下即为半成品,出罐包装。
[002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中为采用发酵菌发酵中药配方形成中药发酵液,生产的中药发酵液在水产养殖中能增强水产生物的诱食性,促进水产生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水产生物的产量,并且中草药经过微生物发酵后,产生乳酸、乙酸乙酯等芳香类物质,可以掩盖部分中药不亮气味,增强水产动物的摄食率及唾液分泌,增强食欲,提高水产生物的产量,而且中草药中有些大分子活性物质不易被机体吸收,通过微生物降解呈小分子物质,有利于水产动物吸收利用,提高利用率,增强药效,提高水产生物的免疫力,从而提高水产产量。
[0024]2、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中的黄芪、党参均为补益类中草药,相互搭配能增强补气功效,益于提升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与金银花搭配能增强抑菌抗病毒功效;陈皮、山楂具有极佳的诱食开胃效果,相互搭配食积气滞有较佳疗效;甘草有调和诸药之功效,亦具有补益作用,中药配方相互搭配实现提高水产生物免疫力的作用。
[0025]3、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中采用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三种菌种相互混合搭配使用作用于中药配方,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分解活性能将黄芪、党参及金银花中的抗氧化性多糖和黄酮分解产出,提高中药发酵液的抗氧化性,有效提高水产生物的免疫力,并且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能吸收金银花、陈皮、山楂中的营养物,分解产生绿原酸或者抑菌性亚油酸,协同中药的抑菌性提高中药发酵液的抑菌性。
[0026]4、本专利技术的三种菌为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为肠道主要益生菌,但是中药中金银花、板蓝根、党参的黄酮、糖类、皂苷物质会降低嗜酸乳杆菌的活性,植物乳杆菌能有效分解黄酮、糖类、皂苷物质为小分子,并产出乳酸、共轭亚油酸等,提高嗜酸乳杆菌的活性,促进嗜酸乳杆菌释放乳酸和抗菌素,提高抑菌效果,有效提高水产生物的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
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发酵液为发酵菌发酵中药提取物制备而成,所述中药提取物为由党参、黄芪、甘草、板蓝根、金银花、陈皮和山楂按照重量比1:3:0.5:0.2:0.2:0.2提取制备形成,所述发酵菌为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为按照重量比1:1:0.5接种,所述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步骤S1:将发酵菌按照不同菌种分别经斜面划线活化后,于MRS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条件下静置扩大培养;
[0031]步骤S2:扩大培养分两级,一级使用250ml三角瓶,二级为5L三角瓶,菌种的接种量均为10%,培养时间为48h;
[0032]步骤S3:于发酵罐中将中药提取物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MRS液体培养基,中药提取物与MRS液体培养基的重量比为1:9;
[0033]步骤S4:经过步骤S3后的培养基经过121℃高温灭菌15min后冷却至35℃;
[0034]步骤S5:在冷却后的上述中药培养基中接种步骤S2扩大培养的三种菌种接种比例为6%,三种菌种的重量比为1:1: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发酵液为发酵菌发酵中药提取物制备而成,所述中药提取物为由党参、黄芪、甘草、板蓝根、金银花、陈皮和山楂提取制备形成,所述发酵菌为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所述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发酵菌按照不同菌种分别经斜面划线活化后,于MRS液体培养基中静置扩大培养;步骤S2:扩大培养分两级,一级使用250ml三角瓶,二级为5L三角瓶,培养一段时间;步骤S3:于发酵罐中将中药提取物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MRS液体培养基;步骤S4:经过步骤S3后的培养基经过高温灭菌后冷却;步骤S5:在冷却后的上述中药培养基中接种步骤S2扩大培养的三种菌种;步骤S6:经过48小时发酵混合培养后每日测定pH值,出罐包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中党参、黄芪、甘草、板蓝根、金银花、陈皮、山楂的重量比为1-3:3-5:0.5-1.5:0.2-0.8:0.2-0.8:0.2-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宾国王继岩刘磊李泽文郭为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丰之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