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及交直流切换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183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及交直流切换方法,将交直流切换区域轨道沿行进方向划分为第一供电制式区、死区、第二供电制式区;沿车辆行进方向依次设有可供驾驶员观察或者由双流制车辆上标识采集设备采集的转换区预告标识、惰行标识、交直流切换标识、死区间预告标识、死区间标识、第二供电区标识和力行标识七个标识中的全部或部分;转换区预告标识、惰行标识、交直流切换标识、死区间预告标识位于第一供电制式区,第二供电区标识和力行标识位于第二供电制式区。通过一套区别与地面信标系统的标识驾驶员能快速获知双流制车辆所处位置,以便列车系统和/或地面信标系统失效时驾驶员能快速正确地做出应对,增强了可靠性和安全性。了可靠性和安全性。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及交直流切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系统及交直流切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流制车辆在德国、英国、瑞士、日本等国家早已应用,双流制车辆能在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压制式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线路上运行,从而使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能够有机地、有效地衔接,尽可能做到乘客的零换乘,减少了乘客从远郊到市区之间出行换乘带来的麻烦。
[0003]双流制车辆本身就存在两套不同制式的高压系统,一套直流系统、一套交流系统。车辆在通过不同制式的架线电压区间时,车辆需要完成高压切换工作(即交直流切换),如果切换失败,交流切换到直流时存在交流电冒进到直流系统内,直流切换到交流时存在直流电冒进到交流系统内,这样会引发高压系统重大事故,因此,可靠的交直流切换对双流制车辆尤为重要。
[0004]现有技术中,对交直流切换区域的轨道进行分区,在每个轨道分区设置地面信标,双流制车辆基于接收的不同轨道分区的地面信标信号触发车辆系统执行不同的动作完成交直流自动切换,虽然在双流制车辆驾驶台设置有供驾驶人员手动强制执行断开高速断路器(直流供电通路开关)、断开真空断路器(交流供电通路开关)、切换交直流转换开关(交直流切换开关)、以及降弓等操作的强制按钮或手柄,以便在车辆系统和/或地面信标系统失效时进行紧急处理,由于并未为驾驶员提供一套便于观察或者区分于地面信标系统的轨道分区标识系统,驾驶员无法获知当前车辆处于哪个轨道分区,进而无法正确快速地做出应对,因此,当车辆系统和/或地面信标系统失效时,极易会引发重大事故,安全性和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系统及交直流切换方法。
[0006]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将交直流切换区域的轨道沿双流制车辆行进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供电制式区、死区、第二供电制式区;所述死区为架线无供电区;当所述第一供电制式区为交流供电时,第二供电制式区为直流供电;当所述第一供电制式区为直流供电时,第二供电制式区为交流供电;沿车辆行进方向依次设有可供驾驶员观察或者由双流制车辆上标识采集设备采集的转换区预告标识、惰行标识、交直流切换标识、死区间预告标识、死区间标识、第二供电区标识和力行标识七个标识中的全部或部分;所述转换区预告标识、惰行标识、交直流切换标识、死区间预告标识位于第一供电制式区,所述死区间标识位于死区,所述第二供电区标识和力行标识位于第二供电制式区。
[0007]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一套区别与地面信标系统的标识,解决了传统交直流切换区域仅采用地信标号,驾驶员无法获知车辆当前位置的问题,通过这些标识驾驶人员能快速获知双流制车辆所处交直流切换区域中的位置,以便当列车系统和/或地面信标系统失效时驾驶员能够快速正确地做出应对,增强了交直流切换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全部或部分标识均包括设立于轨道侧边的标杆以及标识部,所述标识部位于所述标杆上端。
[0009]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安装和观察。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部包括标识牌和/或标识灯阵,所述标识牌上的图案与标识灯阵点亮后的图案一致。
[0011]上述技术方案:标识牌可在白天使用,标识灯阵可用于夜间识别,既节省能源又便于观察。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部包括标识牌以及以及照亮所述标识牌的照明灯。
[0013]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背光装置,便于夜间识别标识。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全部或部分标识上设有RFID标签模块。
[0015]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以实施安装,成本较低。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死区间标识位于所述死区沿双流制车辆行进方向的起始端;所述转换区预告标识、惰行标识、交直流切换标识、死区间预告标识、死区间标识之间依次间隔距离L1米、L2米、L3米、L4米,80≤L1≤120,80≤L2≤120,270≤L3≤310,150≤L4≤190;所述死区间标识、第二供电区标识、力行标识之间依次间隔距离L5米、L6米,70≤L5≤110,280≤L6≤320。
[0017]上述技术方案:这些间隔距离设置允许驾驶员有合适的操作时间,提高了安全性。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第一供电制式区由列车系统识别的第一地面信标,以及位于第二供电制式区由列车系统识别的第二地面信标。
[0019]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列车系统获得地面信标信号后自动进行交流供电系统和直流供电系统之间的切换。
[0020]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系统,包括设于交直流切换区域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还包括设于双流制车辆上获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中标识信息的标识采集设备,标识提示设备,以及列车系统,所述标识采集设备的输出端与标识提示设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列车系统识别第一地面信标信号和第二地面信标信号并完成相应的交直流切换动作。
[0021]上述技术方案:该系统实现了列车系统依靠第一地面信标信号、第二地面信标信号进行自动交直流切换,通过标识采集设备和标识提示设备对一套区别与地面信标系统的标识进行采集以及提示,使驾驶人员能获知双流制车辆所处位置,以便当列车系统和/或地面信标系统失效时驾驶员能够快速正确地做出应对,增强了交直流切换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采集设备和标识提示设备采用第一种结构或第二种结构;所述第一种结构为:标识采集设备为设于双流制列车车头上方用于拍
摄行驶前方图像的摄像机,所述标识提示设备为设于驾驶台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视频输入端与摄像机的视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种结构为:所述标识采集设备包括设于车头的RFID读卡器,所述标识提示设备为语音提示模块,所述RFID读卡器的输出端与语音提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23]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驾驶人员无需张望就能直观地获得标识信息,以及能够避免人眼识别误差问题。
[0024]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系统的交直流切换方法,包括:当获取转换区预告标识信息后,进行交直流切换预告提示;列车系统在接收到第一地面信标信号后,逐步切换双流制车辆电路结构的各负载至备用电源供电,断开真空断路器或高速断路器,将交直流转换开关从第一供电制式区档位切换至第二供电制式区档位;当获取惰行标识信息后,将速度档位切换至惰行位,判断各负载是否被列车系统切换至备用电源供电,若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将交直流切换区域的轨道沿双流制车辆行进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供电制式区、死区、第二供电制式区;所述死区为架线无供电区;当所述第一供电制式区为交流供电时,第二供电制式区为直流供电;当所述第一供电制式区为直流供电时,第二供电制式区为交流供电;沿车辆行进方向依次设有可供驾驶员观察或者由双流制车辆上标识采集设备采集的转换区预告标识、惰行标识、交直流切换标识、死区间预告标识、死区间标识、第二供电区标识和力行标识七个标识中的全部或部分;所述转换区预告标识、惰行标识、交直流切换标识、死区间预告标识位于第一供电制式区,所述死区间标识位于死区,所述第二供电区标识和力行标识位于第二供电制式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全部或部分标识均包括设立于轨道侧边的标杆以及标识部,所述标识部位于所述标杆上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部包括标识牌和/或标识灯阵,所述标识牌上的图案与标识灯阵点亮后的图案一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部包括标识牌以及照片所述标识牌的照明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全部或部分标识上设有RFID标签模块。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死区间标识位于所述死区沿双流制车辆行进方向的起始端;所述转换区预告标识、惰行标识、交直流切换标识、死区间预告标识、死区间标识之间依次间隔距离L1米、L2米、L3米、L4米,80≤L1≤120,80≤L2≤120,270≤L3≤310,150≤L4≤190;所述死区间标识、第二供电区标识、力行标识之间依次间隔距离L5米、L6米,70≤L5≤110,280≤L6≤320。7.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双流制车辆交直流切换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猛何昌艳张玉光姚鸿洲张雄涛肖丁爻邢江周灿伟雷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