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染病检测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180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传染病检测盒,包括试管、试管上盖、试管下盖、底座以及观察窗盖,所述试管为内部空腔结构,且试管穿插试管上盖以及试管下盖上的通孔,试管一端设于底座上开设的凹槽内部,所述试管上盖上开设有通孔,且试管上盖与试管下盖固定连接,所述试管下盖上开设有通孔,且试管下盖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底座一端与观察窗盖固定连接,该发明专利技术,使得检测准确率提升,测试样本进入试剂管后,试剂管盖子盖上后不需要二次打开,同时试剂管与测试模块构成了一个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密闭空间,极大减少了测试样品和测试试纸被污染的几率,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高了检测的准确率。高了检测的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染病检测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为一种传染病检测盒。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传染病检测盒使用技术,试剂管与试纸分离,当待检测样本和试剂在试剂管中混合后,试剂管盖需要二次打开,并需要使用特定医疗器材吸取测试样本,然后转移至测试模块上。
[0003]现有的传染病检测盒存在的缺陷:1.准确率受环境影响,当二次打开试剂盖,提取测试样本并转移至测试模块的过程中,测试样本不可避免的与外界环境接触,同时,试纸在脱离外包装后,也会短暂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测试样本一定几率上会受到环境污染或者交叉污染,测试结果准确率会降低。
[0004]2.有安全风险,打开试剂管盖,测试样本从试剂管转移至测试模块的过程,都需要人力操作,如操作不当,可能产生样本泄漏,样本交叉污染等情况,对检测人员和检测样本安全带来风险,检测完成后,检测样本有渗漏到外部环境的风险。
[0005]3.检测效率低,检测样本需要人工转移,并且只能单个独立操作,针对需要多人检测的场景,检测效率低。
[0006]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传染病检测盒。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染病检测盒,解决了现有的检测盒易受二次污染的问题。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传染病检测盒,包括试管、试管上盖、试管下盖、底座以及观察窗盖,所述试管为内部空腔结构,且试管穿插试管上盖以及试管下盖上的通孔,试管一端设于底座上开设的凹槽内部,所述试管上盖上开设有通孔,且试管上盖与试管下盖固定连接,所述试管下盖上开设有通孔,且试管下盖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底座一端与观察窗盖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试管包括管身、胶底、连接胶条以及管盖,所述管身呈管状结构,且管身底部固定连接有胶底,所述连接胶条固定连接于管身顶部,且连接胶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管盖。
[0010]进一步的,所述试管上盖包括上盖身、上管孔以及固定钉,所述上盖身设于试管下盖上方,且上盖身上开设有上管孔,所述固定钉固定连接于上盖身下方,且固定钉一端设于试管下盖内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试管下盖包括下盖身、胶圈、卡杆以及试纸压柱,所述下盖身设于底座上方,且下盖身与底座相连接,所述胶圈设于下盖身上开设的通孔上方,所述卡杆固定连接于下盖身底部,且卡杆一端设于底座内部,所述试纸压柱固定连接于下盖身底部,且试
纸压柱设于底座内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座身、刺针、卡槽、试纸引流孔、试纸槽以及隔离条,所述座身内部为空腔,且座身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刺针设于座身内部,且刺针与座身固定连接,所述卡槽设于座身侧表面,且卡槽内连接有卡杆,所述试纸引流孔设于座身底部,所述试纸槽设于座身一端,所述隔离条固定连接于座身一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观察窗盖包括盖板、固定块以及观察板,所述盖板设于座身上方,且盖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盖板底部,且固定块设于底座内部,所述观察板设于盖板上开设的通孔内部,且观察板为透明塑料材质。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该专利技术,通过试管、试管上盖、试管下盖、底座以及观察窗盖的相互作用,使得检测准确率提升,测试样本进入试剂管后,试剂管盖子盖上后不需要二次打开,同时试剂管与测试模块构成了一个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密闭空间,极大减少了测试样品和测试试纸被污染的几率,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
[0015]2、该专利技术,通过试管、试管上盖、试管下盖、底座以及观察窗盖的相互作用,使得安全性提升,本专利技术减少了人力操作的步骤,同时各检测样本之间分别处于独立密闭空间,检测完成后,测试样本处于密封空间中,不接触外部环境,容易进行医疗废物处理,降低检测人员及外部人员的感染风险,安全性高。
[0016]3、该专利技术,通过试管、试管上盖、试管下盖、底座以及观察窗盖的相互作用,使得检测效率提升,本专利技术不仅减少了检测样本转移的步骤,同时本专利技术支持多样本检测同步进行,减少了检测所需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试管以及试管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试管下盖、底座以及观察窗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试管的正视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试管上盖以及试管下盖的侧视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底座以及观察窗盖的正视剖视图。
[0018]图中:1、试管;2、试管上盖;3、试管下盖;4、底座;5、观察窗盖;6、管身;7、胶底;8、连接胶条;9、管盖;10、上盖身;11、上管孔;12、固定钉;13、下盖身;14、胶圈;15、卡杆;16、试纸压柱;17、座身;18、刺针;19、卡槽;20、试纸引流孔;21、试纸槽;22、隔离条;23、盖板;24、固定块;25、观察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参看图1-5:一种传染病检测盒,包括试管1、试管上盖2、试管下盖3、底座4以及观察窗盖5,试管1为内部空腔结构,且试管1穿插试管上盖2以及试管下盖3上的通孔,试管1一
端设于底座4上开设的凹槽内部,试管上盖2上开设有通孔,且试管上盖2与试管下盖3固定连接,试管下盖3上开设有通孔,且试管下盖3与底座4相连接,底座4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底座4一端与观察窗盖5固定连接。
[0021]其中,试管1包括管身6、胶底7、连接胶条8以及管盖9,所述管身6呈管状结构,且管身6底部固定连接有胶底7,连接胶条8固定连接于管身6顶部,且连接胶条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管盖9。
[0022]其中,试管上盖2包括上盖身10、上管孔11以及固定钉12,上盖身10设于试管下盖3上方,且上盖身10上开设有上管孔11,固定钉12固定连接于上盖身10下方,且固定钉12一端设于试管下盖3内部,试管下盖3包括下盖身13、胶圈14、卡杆15以及试纸压柱16,下盖身13设于底座4上方,且下盖身13与底座4相连接,胶圈14设于下盖身13上开设的通孔上方,卡杆15固定连接于下盖身13底部,且卡杆15一端设于底座4内部,试纸压柱16固定连接于下盖身13底部,且试纸压柱16设于底座4内部。
[0023]其中,底座4包括座身17、刺针18、卡槽19、试纸引流孔20、试纸槽21以及隔离条22,座身17内部为空腔,且座身17顶部开设有通孔,刺针18设于座身17内部,且刺针18与座身17固定连接,卡槽19设于座身17侧表面,且卡槽19内连接有卡杆15,试纸引流孔20设于座身17底部,试纸槽21设于座身17一端,隔离条22固定连接于座身17一侧,观察窗盖5包括盖板23、固定块24以及观察板25,盖板23设于座身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染病检测盒,包括试管(1)、试管上盖(2)、试管下盖(3)、底座(4)以及观察窗盖(5),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1)为内部空腔结构,且试管(1)穿插试管上盖(2)以及试管下盖(3)上的通孔,试管(1)一端设于底座(4)上开设的凹槽内部,所述试管上盖(2)上开设有通孔,且试管上盖(2)与试管下盖(3)固定连接,所述试管下盖(3)上开设有通孔,且试管下盖(3)与底座(4)相连接,所述底座(4)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底座(4)一端与观察窗盖(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染病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1)包括管身(6)、胶底(7)、连接胶条(8)以及管盖(9),所述管身(6)呈管状结构,且管身(6)底部固定连接有胶底(7),所述连接胶条(8)固定连接于管身(6)顶部,且连接胶条(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管盖(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染病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上盖(2)包括上盖身(10)、上管孔(11)以及固定钉(12),所述上盖身(10)设于试管下盖(3)上方,且上盖身(10)上开设有上管孔(11),所述固定钉(12)固定连接于上盖身(10)下方,且固定钉(12)一端设于试管下盖(3)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染病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下盖(3)包括下盖身(13)、胶圈(14)、卡杆(15)以及试纸压柱(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瀚诺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