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179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53
本申请涉及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制筒桩:制备侧壁设有出浆孔的水泥筒;2)沉桩:水泥筒套入钢护筒,夯锤锤打钢护筒使其下沉,再移出钢护筒;3)制浆料:搅拌混合填充原料制得填充浆料;4)注浆:填充浆料注入水泥筒;5)夯击加固:夯锤反复夯击填充浆料;6)成柱:反复进行步骤4)及步骤5)至设计标高。本申请施工时,夯锤的锤打使钢护筒、桩头及水泥筒同时下沉,移出钢护筒,分多次向水泥筒内注入填充浆料,并用夯击柱夯击,使填充浆料振捣密实形成致密桩体,经出浆孔挤入的填充浆料与土体结合形成挤密区,挤密区与致密桩体共同受力,提高复合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有效的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决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决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物的地基加固处理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地质情况:建筑物坐落于新近填土层或者软弱原状土层(以下简称软弱土层)上,软弱土层的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和变形的要求,而在软弱土层下一定深度有满足上部荷载的强度和变形要求的原状土,并且多数情况因地质变化形成填土层的深浅不一。在此地质条件下,采用目前常用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如强夯法、深层搅拌法、CFG桩、挤密桩等,处理后虽然地基承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地表下软弱土层的深浅不一,而以上各种方法又采用固定的处理方式,致使软弱土在每层的强度和变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在上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墙体开裂等质量问题。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地基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有效的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筒桩:采用钢筋混凝土浇铸制成圆筒状的水泥筒,水泥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浆孔;2)沉桩:将制备好的水泥筒套入钢护筒内,钢护筒的底部设有置于桩基中心的桩头,采用特制的夯锤,夯锤包括夯击柱与振打盘,振打盘固定于夯击柱的顶端,利用振打盘锤打钢护筒,使桩头、钢护筒以及桩头同时下沉进入原土层至设计深度,最后将钢护筒移出;3)制备浆料:将填充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制备得到填充浆料;4)注浆:向水泥筒内注入填充浆料,并将夯击柱插入水泥筒内;5)夯击加固:用夯击柱反复夯击填充浆料,使水泥筒内的填充浆料得以振捣密实,同时部分填充浆料由出浆孔挤入原土层内,得以与水泥筒周围的土体加固挤密;6)成柱:反复进行上述步骤4)至步骤5)的操作,直至地面的设计标高。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受到夯锤的锤打,钢护筒及桩头不断的下沉进入原土层,实现桩基的引孔,此时水泥筒随钢护筒下沉进行沉桩,然后将钢护筒移出,再分多次向水泥筒内注入填充浆料,每次注入后将夯击柱插入水泥筒内,并反复夯击填充浆料,使水泥筒内的填充浆料得以振捣密实,同时部分填充浆料经出浆孔挤入原土层内,并与水泥筒周围的土体加固挤密,待填充浆料固化后,填充浆料与水泥筒共同形成坚硬的致密桩体,原土层内的填充浆料与土体紧密结合形成挤密区,挤密区的形成增大了致密桩体的直径,且挤密区与致密桩体共同受力,提高了复合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0008]优选的,步骤2)中的所述桩头的下部呈圆锥体形,所述桩头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凸环,所述钢护筒的底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凸环插接配合的环形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桩时,将凸环插入环形槽内,实现桩头与钢护筒的连接,由于桩头置于钢护筒的底端,且桩头的下部呈圆锥体形,桩头的尖端有利于其插入原土层内,易于实现钢护筒的捶打下沉,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桩头与钢护筒为可拆卸连接,向上提升钢护筒即可将其与桩头的分离,便于钢护筒的拔出,具有方便施工的效果。
[0010]优选的,所述桩头的顶面上开设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内滑移配合有底部呈圆锥体形的挤压柱,所述挤压柱的上端穿入所述水泥筒内;所述桩头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挤压槽连通的外扩槽,所述外扩槽内滑移配合有与所述挤压柱的圆锥面滑移配合的外扩板。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夯击柱对填充浆料进行夯击时,挤压柱受夯击柱的夯击作用下移,此时挤压柱的圆锥面与外扩板滑移配合,使外扩板沿外扩槽向远离桩头轴线的方向移动并露出桩头,使桩头的直径增大,外扩板插入并固定于原土层内,原土层对外扩板的阻碍作用有效的防止了水泥筒及桩头下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
[0012]优选的,所述桩头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水泥筒下侧的弹性层。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层由橡胶制成,弹性层具有良好的弹性,由于水泥筒套入钢护筒内,当振打盘锤打钢护筒时,桩头随钢护筒发生振动,此时弹性层发生弹性形变,以此于桩头与水泥筒之间形成缓冲,以此对水泥筒形成良好的保护,防止水泥筒受到振动发生破碎,从而提高了施工质量。
[0014]优选的,步骤2)中的桩基位置设置有包围桩基中心的提升底座,所述提升底座上设置有卷扬电机与支撑架,所述卷扬电机的卷筒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滑轮并与所述夯锤的顶面固定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卷扬电机工作时,卷扬电机上的卷筒对钢丝绳进行卷收,由于钢丝绳绕过滑轮并与夯锤的顶面固定连接,以此对夯锤进行提升,然后控制卷扬电机进行反向转动,此时钢丝绳被放出,重力作用使夯锤快速下移,夯锤多次的上拉与下移,即可实现其夯打功能。
[0016]优选的,所述提升底座上固定设置有轴线竖直的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内壁与所述钢护筒的外壁贴合,所述限位筒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提升底座顶面固定连接的加强筋板。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筒的轴线竖直,沉桩时,钢护筒的外壁与限位筒的内壁贴合,以此确保钢护筒竖直插入原土层内,从而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施工质量;且加强筋板的设置对限位筒形成稳定支撑,防止钢护筒插入限位筒时使限位筒发生倾斜,具有保持限位筒竖直的效果。
[0018]优选的,所述钢护筒顶端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挂耳,所述振打盘上铰接有与所述挂耳配合的挂钩,所述挂钩与所述振打盘之间设置有扭簧。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移出钢护筒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挂钩,使挂钩勾紧在挂耳上,然后启动卷扬电机,夯锤上移并带动钢护筒向上移动,以此将钢护筒移出,且此时振打盘的底面与钢护筒的顶面之间留有空隙,然后挪动夯锤使钢护筒偏离桩基位置,再反向转动卷扬电机,使钢护筒支撑于地面上,且此时振打盘的底面与钢护筒的顶面贴合,挂钩受扭簧的弹力作用脱离挂耳,挪回夯锤即可进行夯打,钢护筒的移出无需借助其他提升
设备,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
[0020]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凸条,所述提升底座的顶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凸条滑动连接的导向槽,所述凸条的底面上安装有轮面与所述导向槽内底面抵紧的滚轮,所述提升底座的顶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槽连通的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接配合有与所述滚轮的轮面抵紧的插块。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将钢护筒挪开时,工作人员只需推动支撑架,滚轮沿导向槽滚动,使支撑架与提升底座之间的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摩擦力降低,方便省力;当夯锤挪回后,将插块插入插槽内,插块与滚轮的轮面抵紧,限制了滚轮转动,以此实现支撑架与提升底座的固定,防止支撑架在夯锤夯打时发生移动,从而确保了夯打的效果。
[0022]优选的,步骤3)中的所述填充原料包括粉煤灰、碎石、石屑、砂、水泥以及水。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筒桩:采用钢筋混凝土浇铸制成圆筒状的水泥筒(2),水泥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浆孔(21);2)沉桩:将制备好的水泥筒(2)套入钢护筒(3)内,钢护筒(3)的底部设有置于桩基中心的桩头(4),采用特制的夯锤(6),夯锤(6)包括夯击柱(62)与振打盘(61),振打盘(61)固定于夯击柱(62)的顶端,利用振打盘(61)锤打钢护筒(3),使桩头(4)、钢护筒(3)以及桩头(4)同时下沉进入原土层(1)至设计深度,最后将钢护筒(3)移出;3)制备浆料:将填充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制备得到填充浆料(22);4)注浆:向水泥筒(2)内注入填充浆料(22),并将夯击柱(62)插入水泥筒(2)内;5)夯击加固:用夯击柱(62)反复夯击填充浆料(22),使水泥筒(2)内的填充浆料(22)得以振捣密实,同时部分填充浆料(22)由出浆孔(21)挤入原土层(1)内,得以与水泥筒(2)周围的土体加固挤密;6)成柱:反复进行上述步骤4)至步骤5)的操作,直至地面的设计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所述桩头(4)的下部呈圆锥体形,所述桩头(4)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凸环(41),所述钢护筒(3)的底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凸环(41)插接配合的环形槽(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头(4)的顶面上开设有挤压槽(43),所述挤压槽(43)内滑移配合有底部呈圆锥体形的挤压柱(44),所述挤压柱(44)的上端穿入所述水泥筒(2)内;所述桩头(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挤压槽(43)连通的外扩槽(45),所述外扩槽(45)内滑移配合有与所述挤压柱(44)的圆锥面滑移配合的外扩板(4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头(4)的顶面上固定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恒庆张启方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盛国际建筑设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