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可控的检查井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178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53
一种变形可控的检查井施工方法,属于检查井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切割路面形成操作面,并将旧井盖取出;步骤2)清理操作面并使操作面平整,在操作面上安装调节环(4),调节环(4)的内径与检查井(1)的砖墙(2)的内径相等,调节环(4)的外径大于砖墙(2)的外径;步骤3)安装限位井圈,并使限位井圈的底部伸入调节环(4)内;步骤4)向操作面上侧填充沥青,形成沥青铺装层(5),沥青铺装层(5)低于路面;步骤5)拔出限位井圈,放置井盖(6)并将井盖(6)压实。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来自上部的荷载压力通过扩大的井盖面被分散到道路结构层,解决了井盖及周边易变形沉陷的问题。周边易变形沉陷的问题。周边易变形沉陷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形可控的检查井施工方法


[0001]一种变形可控的检查井施工方法,属于检查井施工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将各种检查井设于路面上。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道路进行加宽,道路之外的检查井不可避免的进入道路范围内,路面范围检查井越来越多。传统井框直接作用在检查井内壁的砖墙上,由于砖墙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导致很多检查井在路面完成通行半年后开始出现塌陷、移位、井周路面出现裂纹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载荷压力通过井盖分散到道路结构层,有效解决了井盖稳固性的变形可控的检查井施工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变形可控的检查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切割路面形成操作面,并将旧井盖取出;步骤2)清理操作面并使操作面平整,在操作面上安装调节环,调节环的内径与检查井的砖墙的内径相等,调节环的外径大于砖墙的外径;步骤3)安装限位井圈,并使限位井圈的底部伸入调节环内;步骤4)向操作面上侧填充沥青,形成沥青铺装层,沥青铺装层低于路面;步骤5)拔出限位井圈,并在沥青铺装层上侧填充沥青质与井盖同高度,再将井盖压实。
[0005]优选的,用沥青或混凝土修补步骤2)中所述的操作面,并使操作面平整。
[0006]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调节环与砖墙的顶面之间铺2~3cm的水泥砂浆。铺砂浆之前砖墙以及操作面均用水湿润,将调节环与操作面粘结牢固。调节环采用高标号钢筋混凝土制作,厚度为10cm,增宽为15cm,扩大了受力和力的传递面积,保证调节环的强度并保证力的传递均匀平衡性。
[0007]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调节环的顶面与路面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12~16cm。
[0008]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限位井圈的铰链方向指向来车方向。限位井圈作为井盖模板以承插方式放入混凝土调节环中,周边先用热沥青混凝土填压密实后再拔出。
[0009]优选的,向步骤4)中所述的操作面上淋乳化沥青后,然后再填充沥青。乳化沥青增加了操作面与沥青铺装层的粘合度。
[0010]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的沥青采用分层填充的方式,每层填充完成后用强夯夯实,每层的厚度为5cm。施工必须确保沥青的紧实度,以免拔出安装限位井圈时沥青塌落。
[0011]优选的,步骤4)中填充的所述沥青比路面低3cm。
[0012]优选的,步骤6)中所述的井盖比路面高1.5cm。
[0013]优选的,通过压路机将步骤6)中的井盖压实。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变形可控的检查井施工方法通过调节环将井框与井座固定连接改为承插式连接且扩大了力向下的传递面积,增加了井盖可以承受的荷载,将来自上部的荷载压力通过扩大的井盖面被分散到道路结构层,使井体所承受的负荷减少 70% 以上,同时通过调节环将剩余负荷均匀分布传递至井身及砖墙,解决了井盖及周边易变形沉陷的问题;略高出路面的井盖在经过机动车的长时间压实后,井盖底部及周边沥青越来越密实,逐渐与周边路面平齐,大大降低了井口破损或井盖下沉的概率,大幅延长了井盖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变形可控的检查井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6]图中:1、检查井
ꢀꢀ
2、砖墙
ꢀꢀ
3、道路结构层
ꢀꢀ
4、调节环
ꢀꢀ
5、沥青铺装层
ꢀꢀ
6、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一种变形可控的检查井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切割路面形成操作面,并将旧井盖取出。
[0019]将路面按照所需尺寸切开,形成操作面,可根据实际设备情况,切割成圆形或方形,在实施例中,将路面切割为圆形,且切割的最小半径为调节环4的半径与冲击夯工作面宽度的和。切割完成后,将旧井盖取出,然后清理井口并用沥青或混凝土修补操作面,使井口和操作面平整。
[0020]步骤2)清理操作面并使操作面平整,在操作面上安装调节环4,调节环4的内径与检查井1的砖墙2的内径相等,调节环4的外径大于砖墙2的外径。
[0021]调节环4采用高标号钢筋混凝土制作厚度10cm,增宽至15cm,扩大了受力和力的传递面积,保证调节环的强度并保证力的传递均匀平衡性。根据路面的高度,调节检查井1顶面高度。安装调节环4,调节环4与砖墙2的顶面之间铺2~3cm的1:2的水泥砂浆,铺砂浆之前,砖墙2的顶面与操作面先用水润湿。安装后的调节环4的内径与砖墙2的内径相等,外径大于砖墙2的外径,且保证调节环4的上表面低于最终路面12~16cm。调节环4安装的高度符合要求,安装的牢固是检查井1受力均匀,平衡的保证。
[0022]步骤3)安装限位井圈,并使限位井圈的底部伸入调节环4内。
[0023]安装限位井圈以承插方式放入调节环4中,限位井圈的铰链方向指向来车方向,确保限位井圈的底部伸入调节环4内,并使限位井圈底部内壁与调节环4贴合可靠,避免避免沥青从中漏掉。限位井圈标高一致或高于路面2cm。
[0024]步骤4)向操作面上侧填充沥青,形成沥青铺装层5,沥青铺装层5低于路面。
[0025]沥青铺装层5内嵌于道路结构层3内,向操作面及道路结构层3表面淋乳化沥青,以增加沥青铺装层5和基础的粘合度。可以通过填充混凝土来替换填充沥青。用热沥青分层填充开挖部分,每层厚度为5cm,每填充一层即用即用强夯设备反复夯实,重复上述工序直至将填充的沥青夯实至比路面标高低3cm。施工必须确保沥青的紧实度,以免拔出安装限位井圈时沥青塌落。
[0026]步骤5)拔出限位井圈,并在沥青铺装层5上侧填充沥青质与井盖6同高度,再将井盖6压实。
[0027]将井盖6的压实之前表面高度定在高处路面1.5cm的位置,将沥青填充与井盖6相同的高度,这样沥青铺装层5高出路面1.5cm。垂直将限位井圈小心取出,避免破坏周围的沥青铺装层5,完成井框的填充。将井盖6对应预制结构小心垂直的放入井框,清洁井框内部配合面,然后盖上井盖6,避免碰坏周围的沥青填充层。为确保沥青结构层的密实度,可在支座法兰面底部均匀塞入适量沥青。
[0028]使用压路机将井盖6压入路面中,使井盖6与沥青铺装层5水平一致。主干道必须使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次干道可使用平板振动机或小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更换完毕后。再次检查高度和水平高度。所有塞在开启口、铰链及透气孔中的沥青必须要全部清理干净,以保证井盖日后正常的使用。施工完毕待沥青降至常温即可开放交通,无须养护。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可控的检查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切割路面形成操作面,并将旧井盖取出;步骤2)清理操作面并使操作面平整,在操作面上安装调节环(4),调节环(4)的内径与检查井(1)的砖墙(2)的内径相等,调节环(4)的外径大于砖墙(2)的外径;步骤3)安装限位井圈,并使限位井圈的底部伸入调节环(4)内;步骤4)向操作面上侧填充沥青,形成沥青铺装层(5),沥青铺装层(5)低于路面;步骤5)拔出限位井圈,并在沥青铺装层(5)上侧填充沥青质与井盖(6)同高度,再将井盖(6)压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可控的检查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沥青或混凝土修补步骤2)中所述的操作面,并使操作面平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可控的检查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调节环(4)与砖墙(2)的顶面之间铺2~3cm的水泥砂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可控的检查井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杰牟文平车晓娜钟胜刘金刚杨荣凯牛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