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特丁基对苯二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170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特丁基对苯二酚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铜碘掺杂碳点作为还原剂,聚丙烯亚胺为保护剂,还原氯金酸,得到金纳米粒子,同时过量的C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特丁基对苯二酚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分析检测
,具体为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特丁基对苯二酚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 hydroquinone,TBHQ) 是食品中比较常见的抗氧化剂,与传统的丁基羟基茴香醚、2,6-二丁基羟基甲苯等抗氧化剂相比,其抗氧化性能更强;另外,TBHQ对热相对稳定,添加在油脂样品中无任何异味。但TBHQ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长期储存或反复烹饪会使TBHQ分解,其代谢物特丁基对苯醌具有较大毒性。GB2760-2014中明确规定食用植物油中TBHQ最大添加量为200mg/kg。TBHQ常见的检测方法有比色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等,比色法由于操作简单、快速、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而被常采用,但由于特性差、检测干扰严重,成为检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0003]金纳米粒子(AuNPs)是常见的纳米材料,因其制备方法简单及独特的光学特性受到普遍关注,有报道在室温下以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还原氯金酸,以聚乙烯亚胺作保护剂,合成一种稳定性好、发光强度高的金纳米溶液。根据TBHQ增强金纳米的发光强度,建立了快速测定痕量TBHQ的新方法,并成功用于食品中TBHQ的测定,但也存在检测范围窄、检测有一定干扰的问题,因为同类合成酚类抗氧化剂,如BHA、BHT、PG有一定干扰。
[0004]纳米酶是一类既有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又有催化功能的模拟酶。碳点(carbon dots, CDs)是一种尺寸小于10nm的新型碳纳米材料,由sp2/sp3杂化的碳原子组成,表面具有不同的官能团,具有依赖于其成分的荧光性质,由于良好的光诱导电子转移、电子储能特性及优异的上转换光致发光行为和双光子吸收的特性引起研究者极大的兴趣。碳点作为纳米酶研究已有报道,利用碳点还原性进行金纳米制备也有报道,但由二者组合形成的复合纳米酶及以TBHQ为底物的催化氧化却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特丁基对苯二酚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铜碘掺杂碳点(Cu-I/CDs)作为还原剂,聚丙烯亚胺为保护剂,还原氯金酸,得到金纳米粒子,同时过量的Cu-I/CDs与AuNPs组成混合纳米酶体系,以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为底物,氧化TBHQ为红色氧化型醌类物质,基于TBHQ浓度与红色氧化TBHQ线性关系,建立高灵敏、选择性强TBHQ检测新方法,检出限为0.5mg/kg;本专利技术最大优点特异性强,对于可能产生及实际应用中共存的干扰物质,如同类合成酚类抗氧化剂、氨基酸、糖等基本没有影响;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
[0006]本专利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特丁基对苯二酚的方法如下:(1)特丁基对苯二酚工作曲线制作:在10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50~100
µ
L铜碘掺杂碳点(Cu-I/CDs)还原制得的金纳米、浓度在1~200mg/kg范围内的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标准溶液,用pH 7.4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5~10min,在492nm波长
处,测定吸光度A,以TBHQ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2)样品处理 固体类样品:称取5g (精确至0. 01g ) 粉粹均匀的样品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 8~10mL无水乙醇,旋涡混合1~2 min 后超声提取15~20min,静置分层,吸取上清液于50mL离心管中,残余物每次用 8~10mL无水乙醇提取2次;合并上清液于离心管中加入1g中性氧化铝,漩涡震荡1~2 min,3000r / min 离心5~10min,移取上清液于25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摇匀,得待测样品液; 油类:准确称取植物油或油脂食品2g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6mL体积浓度95%的乙醇溶液,涡旋1min充分混匀,静置片刻,于90℃水浴中加热10~15s促使其分层;将上层清液用吸管转移到浓缩瓶中,再用6mL 95%乙醇溶液重复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并定容到25mL,得待测样品液;(3)样品测定:在10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50~100
µ
L铜碘掺杂碳点还原制得的金纳米,加入步骤(2)制备待测样品液,用pH7.4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5~10min,在49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代入步骤(1)回归方程,计算样品中特丁基对苯二酚的含量;所述的Cu-I/CDs还原制得的金纳米的制备方法如下:铜碘掺杂碳点还原制得的金纳米是将2mL聚丙烯亚胺加入15~20mL超纯水中,在搅拌下加入70~90μL氯金酸,再加入180~220μL的铜碘掺杂碳点,搅拌30~40min后,溶液变为红褐色,即得铜碘掺杂碳点还原制得的金纳米;其中聚丙烯亚胺浓度为0.25g/mL,氯金酸质量浓度为1%。
[0007]所述Cu-I/CDs制备方法如下:称取1g CuCl2、3~5g 3-碘-L-酪氨酸溶于400~600mL超纯水中,混合均匀后,加入800~1200μL乙二胺,超声10~20min,并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180℃下加热8~10h,自然冷却后,先用孔径为0.22μm滤膜过滤,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Da 的透析袋进行透析处理24h,得到水溶性Cu-I/CDs。
[000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利用铜碘掺杂碳点(Cu-I/CDs)作为还原剂,聚丙烯亚胺为保护剂,还原氯金酸,得到金纳米粒子与Cu-I/CDs组成混合纳米酶体系,由于其优越的催化特性,选择性氧化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为红色氧化型醌类物质,基于TBHQ浓度与红色氧化TBHQ线性关系,建立高灵敏、选择性强TBHQ检测新方法;2、本专利技术建立的催化氧化体系对TBHQ有特异性氧化,其他类似结构及性质的合成酚类抗氧化剂无此反应,反应快速、灵敏、稳定,用于TBHQ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的特点;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铜碘掺杂碳点既作为还原剂,又作为纳米酶,由于与金纳米的协同催化作用,使反应快速、灵敏。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实施例1中复合纳米酶氧化TBHQ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用于TBHQ检测;图2为共存抗氧化剂对TBHQ的影响结果,图中TBHQ代表单独使用,其他为TBHQ与没食子酸丙酯(PG)、2,4,5-三羟基苯丁酮 ( THBP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NDGA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4-羟甲基苯酚(Ionox-100 )、没食子酸辛酯(OG)、2,6-二叔丁
基对甲基苯酚( BHT )、没食子酸十二酯( DG )、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淀粉、抗坏血酸中的一个混合;图3为共存离子对TBHQ的影响结果,图中Black为TBHQ,其他为与TBHQ共存的离子(Na
+
、K
+
、Mg
2+
、Cu
2+
、Zn
2+
、Fe
2+
、Cl-、SO
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特丁基对苯二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特丁基对苯二酚工作曲线制作在10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50~100
µ
L铜碘掺杂碳点还原制得的金纳米、浓度在1~200mg/kg范围内的特丁基对苯二酚标准溶液,用pH7.4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5~10min,在49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以特丁基对苯二酚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2)样品处理固体类样品:称取5.00g粉粹均匀的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8~10mL无水乙醇,旋涡混合1~2 min 后超声提取15~20min,静置分层,吸取上清液于50mL离心管中,残余物每次用 8~10mL无水乙醇提取2次;合并上清液于离心管中加入1g中性氧化铝,漩涡震荡1~2 min,3000r / min 离心5~10min,移取上清液于25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摇匀,得待测样品液; 油类:准确称取植物油或油脂食品2g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6mL体积浓度95%的乙醇溶液,涡旋1min充分混匀,静置片刻,于90℃水浴中加热10~15s促使其分层;将上层清液用吸管转移到浓缩瓶中,再用6mL 95%乙醇溶液重复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并定容到25mL,得待测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志李秋兰陈子昭杨亚玲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