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钠碱法脱硫装置及其脱硫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146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钠碱法脱硫装置及其脱硫工艺,包括SO2吸收系统、吸收液供给系统、副产物处理系统、烟气系统和工艺水系统;SO2吸收系统包括吸收塔本体,吸收塔本体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储液层、文丘里棒层、雾化喷淋层和除雾层;吸收液供给系统包括吸收液制备系统、吸收液循环系统和吸收液再生系统,吸收液制备系统包括钠碱溶解槽,吸收液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池,吸收液再生系统包括石灰浆池、再生池和沉淀池;副产物处理系统包括压滤机;烟气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烟气主管上的锅炉、除尘器、引风机和烟囱;工艺水系统包括第一工艺水装置、第二工艺水装置和水池。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对泵和管道均无腐蚀与堵塞现象和脱硫效率高等有益效果。有益效果。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钠碱法脱硫装置及其脱硫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硫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钠碱法脱硫装置及其脱硫工艺,属于尾气处理


技术介绍

[0002]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由于煤炭的燃烧成本较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煤炭作为锅炉燃料。但是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硫化物,直接排放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污染。
[0003]所以,目前国家对锅炉烟气的排放均设定有排放标准。而SO2是大气污染当中最主要的有害成分,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与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脱除烟气中的SO2是控制其污染环境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世界各国研发、使用的脱除SO2的技术已经超过200多种,根据脱硫剂和脱硫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干法脱硫、湿法脱硫和半干法脱硫,其中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始于20世纪30年代,因其具有处理量大、脱除效率高、工艺成熟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应用规模最大、商业化生产最多的脱硫方式,相比较这几种脱硫的方法,在全国乃至世界应用的比例最大是湿法脱硫技术,约占85%左右,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法、氧化镁法、海水法等。
[0004]目前,工业生产当中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为成熟的脱硫工艺是石灰石/石膏法,该法主要的优点是吸收剂资源丰富、廉价易得、设备运行状况稳定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占地面积大、极易结垢堵塞管道喷嘴、脱硫效率低等问题,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脱硫装置存在占地面积大、极易结垢堵塞管道喷嘴、脱硫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钠碱法脱硫装置及其脱硫工艺,该装置利用钠盐易溶于水,在吸收塔内部采用钠碱吸收 SO2,吸收后的脱硫液在再生池内利用廉价的石灰进行再生,从而使得钠离子循环吸收利用,设备占地面积小,循环过程中对泵和管道均无腐蚀与堵塞现象, 便于设备运行与保养,脱硫效率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钠碱法脱硫装置,包括SO2吸收系统、吸收液供给系统、副产物处理系统、烟气系统和工艺水系统;所述SO2吸收系统包括吸收塔本体,所述吸收塔本体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储液层、文丘里棒层、雾化喷淋层和除雾层;所述吸收液供给系统包括吸收液制备系统、吸收液循环系统和吸收液再生系统,所述吸收液制备系统包括钠碱溶解槽,所述吸收液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池,所述循环池与吸收塔本体对应连通,所述吸收液再生系统包括石灰浆池、
再生池和沉淀池,所述钠碱溶解槽、循环池和再生池依次连通,所述石灰浆池、再生池和沉淀池依次连通,且沉淀池与循环池对应连通;所述副产物处理系统包括压滤机,所述压滤机与循环池对应连通;所述烟气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烟气主管上的锅炉、除尘器、引风机和烟囱,且所述吸收塔本体位于引风机和烟囱之间,所述烟囱通过烟气旁管与烟气主管连接;所述工艺水系统包括第一工艺水装置、第二工艺水装置和水池,所述第一工艺水装置包括第一水源,所述第一水源分别与钠碱溶解槽和循环池连通,所述第二工艺水装置包括第二水源,所述第二水源与石灰浆池连通;所述钠碱溶解槽、循环池、石灰浆池和再生池内均设有搅拌装置。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锅炉的烟气从烟气主管进入除尘器,在除尘器中去除烟气中99.9%的粉尘,烟尘含量低于20mg/Nm3,然后经引风机送入吸收塔本体;烟气进入吸收塔本体后,首先经过一层文丘里棒层,即烟气与脱硫吸收液混合反应层,烟气由下而上与喷淋浆液逆流接触,两者充分混合,在文丘里棒层上部设置雾化喷淋层,在该区段空间充满着粒径为100-300μm的雾化液滴,烟气中SO2与吸收液再次反应,脱除90%以上的SO2,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脱硫后的烟气继续上升经除雾层进行气液分离,利用其导向作用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将烟气中的液滴分离出来,达到同时除尘除雾的效果,净烟气经除雾后进入吸收塔本体顶部的烟气主管排放至烟囱内;脱硫后的液体落入吸收塔本体底部的储液层,定时定期排入吸收液再生系统中的循环池内,适当补充一定量的吸收液后再次送入雾化喷淋层中进行再次利用,脱硫吸收液始终处于循环状态;循环池内部分循环吸收液流入到再生池,再生池内加入来自石灰浆池的石灰乳浆液,使吸收液再生并流至沉淀池,钙盐在沉淀池快速沉淀,经过初次浓缩的渣浆液泵入压滤机进行二次浓缩脱水,经脱水后的渣浆外运,沉淀池内的过滤液和压滤机产生的压滤液返回吸收液再生系统中的循环池;钠碱溶解槽和石灰浆池内的搅拌装置能够加快钠碱和生石灰的溶解,循环池内的搅拌装置能够加快溶液的混合,再生池内的搅拌装置能够加快吸收液的再生。
[0008]作为优选,所述储液层位于吸收塔本体的底部,且吸收塔本体位于储液层和文丘里棒层之间的侧壁上安装有冷却箱,所述烟气主管伸入到冷却箱内,且伸入冷却箱的烟气主管端部安装有进气喷嘴;所述吸收塔本体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烟气主管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冷却箱,烟气进入吸收塔本体之前先进行冷却降温,避免进入吸收塔本体时温度过高,影响气液传质,导致脱硫效率下降。
[0010]作为优选,所述雾化喷淋层设有三层,每层所述雾化喷淋层均由雾化喷淋支管和安装于所述雾化喷淋支管上的若干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淋支管与雾化喷淋总管的一端连通,雾化喷淋总管的另一端与循环池连通,且雾化喷淋总管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循环泵;所述储液层内的液体通过排液管排至循环池内,循环池与烟气主管之间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位于引风机和冷却箱之间,且进液管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循环泵。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雾化喷淋层的设计使其达到所要求的喷淋浆液覆盖率,使吸收液与烟气充分接触,从而保证在适当的液/气比下可靠地实现所要求的脱硫效率,雾化喷淋支管及雾化喷嘴的布置设计成均匀覆盖吸收塔本体的横截面,使喷出的喷淋浆液充分布满整个雾化喷淋层,从而保证对烟气的脱硫效果;为了能够充分吸收含硫烟气,进液管内的吸收液与烟气主管内的烟气汇流后一同经进气喷嘴进入冷却箱;从雾化喷淋层和冷却箱脱硫后的液体均落入吸收塔本体底部的储液层,定时定期通过排液管将吸收液排出至再
生系统中的循环池内,适当补充一定量的吸收液后再次送入雾化喷淋层和冷却箱中进行再次利用,脱硫吸收液始终处于循环状态。
[0012]作为优选,所述除雾层包括位于下面的一级除雾器和位于上面的二级除雾器,且一级除雾器的上下方和二级除雾器的下方均设有冲洗层,每层所述冲洗层均包括冲洗支管和安装于所述冲洗支管上的若干冲洗喷嘴,所述冲洗支管与高压水总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高压水总管的另一端与水池连通,且高压水总管上设有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总管上还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伸入到冷却箱内,且伸入到冷却箱内的冷却管端部设有冷却喷嘴。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钠碱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脱硫装置包括SO2吸收系统、吸收液供给系统、副产物处理系统、烟气系统和工艺水系统;所述SO2吸收系统包括吸收塔本体(1),所述吸收塔本体(1)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储液层(2)、文丘里棒层(3)、雾化喷淋层(4)和除雾层(5);所述吸收液供给系统包括吸收液制备系统、吸收液循环系统和吸收液再生系统,所述吸收液制备系统包括钠碱溶解槽(6),所述吸收液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池(7),所述循环池(7)与吸收塔本体(1)对应连通,所述吸收液再生系统包括石灰浆池(8)、再生池(9)和沉淀池(10),所述钠碱溶解槽(6)、循环池(7)和再生池(9)依次连通,所述石灰浆池(8)、再生池(9)和沉淀池(10)依次连通,且沉淀池(10)与循环池(7)对应连通;所述副产物处理系统包括压滤机(11),所述压滤机(11)与循环池(7)对应连通;所述烟气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烟气主管(12)上的锅炉(13)、除尘器(14)、引风机(15)和烟囱(16),且所述吸收塔本体(1)位于引风机(15)和烟囱(16)之间,所述烟囱(16)通过烟气旁管(17)与烟气主管(12)连接;所述工艺水系统包括第一工艺水装置、第二工艺水装置和水池(19),所述第一工艺水装置包括第一水源(18),所述第一水源(18)分别与钠碱溶解槽(6)和循环池(7)连通,所述第二工艺水装置包括第二水源(20),所述第二水源(20)与石灰浆池(8)连通;所述钠碱溶解槽(6)、循环池(7)、石灰浆池(8)和再生池(9)内均设有搅拌装置(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碱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层(2)位于吸收塔本体(1)的底部,且吸收塔本体(1)位于储液层(2)和文丘里棒层(3)之间的侧壁上安装有冷却箱(21),所述烟气主管(12)伸入到冷却箱(21)内,且伸入冷却箱(21)的烟气主管(12)端部安装有进气喷嘴(22);所述吸收塔本体(1)顶部设有出气口(23),所述出气口(23)与烟气主管(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钠碱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淋层(4)设有三层,每层所述雾化喷淋层(4)均由雾化喷淋支管(24)和安装于所述雾化喷淋支管(24)上的若干雾化喷嘴(25),所述雾化喷淋支管(24)与雾化喷淋总管(26)的一端连通,雾化喷淋总管(26)的另一端与循环池(7)连通,且雾化喷淋总管(26)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循环泵(27);所述储液层(2)内的液体通过排液管(28)排至循环池(7)内,循环池(7)与烟气主管(12)之间连接有进液管(29),所述进液管(29)位于引风机(15)和冷却箱(21)之间,且进液管(29)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循环泵(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钠碱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层(5)包括位于下面的一级除雾器(31)和位于上面的二级除雾器(32),且一级除雾器(31)的上下方和二级除雾器(32)的下方均设有冲洗层(33),每层所述冲洗层(33)均包括冲洗支管(34)和安装于所述冲洗支管(34)上的若干冲洗喷嘴(35),所述冲洗支管(34)与高压水总管(36)的一端连通,所述高压水总管(36)的另一端与水池(19)连通,且高压水总管(36)上设有高压水泵(37);所述高压水总管(36)上还连接有冷却管(38),所述冷却管(38)伸入到冷却箱(21)内,且伸入到冷却箱(21)内的冷却管(38)端部设有冷却喷嘴(3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林军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临港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