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1355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包括山体、布置在山体斜面上的阻流机构和布置在山体底部的导流机构;所述阻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垂直于山体的侧墙,侧墙锚固在山体上;相邻侧墙之间横向设置有若干内凹的消能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阻流机构对泥石流进行阻滞,减小泥石流下滑的势能,达到降低泥石流流速的目的;再通过导流机构将从阻流机构下滑的泥石流引导到水平两侧的指定位置,避免泥石流对山体下方的建筑设施或工程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消能槽、阻滞桩和阻滞框,三重措施下更好的对泥石流进行阻滞,最大限度的降低泥石流下滑的势能和速度,避免泥石流对山体下方的建筑设施及工程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工程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工程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泥石流排导工程是防治泥石流的工程设施,在泥石流经常危害附近的居民区、工矿、交通的地段修筑排导工程。排导槽作为泥石流防治工程的主要类型之一,在泥石流治理中大量使用。排导槽是通过人工修建或改造的沟道引导泥石流顺畅通过防护区(段),排向下游泄入主河道的工程。但是传统的排导槽功能单一、不兼具排导和阻流效果;而且排导过程中,泥石流容易流入工程设施。
[0003]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02926356B公开了一种消能排导兼顾的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所述排导槽包括全衬砌的排导槽底板及其两侧的排导槽侧墙,所述排导槽底板为若干级台阶连续相连构成的阶梯状,台阶上设有凹槽,凹槽在台阶顶面上的宽度沿泥石流流向逐渐变大,凹槽在台阶竖直面上的宽度从高向低逐渐变小,凹槽在台阶顶面上的最大宽度与凹槽在台阶竖直面上的最大宽度B重合。但是,该方案消能作用较弱,且只能对泥石流直线引导,受现场建筑限制,其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4]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4370384U公开了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系统,包括排导通道及设置在排导通道内的拦截装置和阻滞装置,用于拦截碎石的拦截装置设于所述排导通道的中上部,用于泥石流减速的阻滞装置设于所述排导通道的中部,所述排导通道的中下部包括用于延长泥石流流道的非直线通道。本专利技术的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系统采用分级形式在泥石流排导的过程中消减泥石流的能量,有效减小泥石流的冲击破坏力。但该方案的消能作用较弱,不能很好的对泥石流进行消能;且仅对泥石流进行直线或曲线引导;对于山体下方有居民区、工矿和交通的地段,该方案的引导势必会造成周围建筑设施的中断和损坏,对居民区造成危害;该方案仅适用于山体下方无建筑设施或居民区的情况,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排导系统对泥石流消能作用不明显、功能单一和具有局限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尤其适合附近有居民区、工矿和交通的地段。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包括:
[0007]山体;
[0008]阻流机构,布置在山体的斜面上,用于阻滞泥石流的下流;
[0009]导流机构,布置在山体的底部,与阻流机构相连,用于水平引流从阻流机构下滑的泥石流;
[0010]所述阻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垂直于山体的侧墙,侧墙锚固在山体上;相邻侧墙之间横向设置有若干内凹的消能槽;消能槽的槽底铺设有碎石。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阻流机构对泥石流进行阻滞,减小泥石流下滑的势能,达到降低泥石流流速的目的;再通过导流机构将从阻流机构下滑的泥石流引导到水平两侧的指定位置,避免泥石流对山体下方的建筑设施或工程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具体为:泥石流在经过消能槽时,消能槽对泥石流起到缓冲作用和抵消部分泥石流下滑的势能,从而达到降低泥石流流速的目的;此外,布置在消能槽底部的碎石也起到缓冲作用,碎石之间具有间隙,避免大的石块掉落在消能槽时,碰伤、损坏消能槽的槽底,对消能槽起到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兼具阻流和排导功能,且结构简单、施工便利、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
[0012]进一步的是,相邻消能槽之间设置有若干阻滞桩,阻滞桩的端部设置有基座;基座埋设在山体内,阻滞桩伸出山体表面;相邻阻滞桩之间通过横杆相连。阻滞桩对流经的泥石流起到阻滞作用,减缓泥石流下滑的速度;此外,横杆将同一横排的阻滞桩进行连接,增强了阻滞桩整体的强度,提高阻滞桩整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从而保证阻滞桩对泥石流的阻滞效果。
[0013]进一步的是,基座为锥形,基座在远离阻滞桩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垂直于阻滞桩的加强筋。加强筋提高了阻滞桩与山体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保证阻滞桩对泥石流的阻滞效果;此外,基座为锥形,增大基座与山体的摩擦力,在基座插入到山体后不易被拔出,也起到提高了阻滞桩与山体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的作用。
[0014]进一步的是,阻流机构靠近导流机构的一侧倾斜的设置有阻滞框,阻滞框卡接在相邻两个侧墙之间;阻滞框上设置有拦截网。阻滞框对对流经的泥石流起到阻滞作用,减小泥石流下滑的势能,降低泥石流下滑的速度;综上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采用三重措施对泥石流进行阻滞,分别为消能槽、阻滞桩和阻滞框,三重措施下更好的对泥石流进行阻滞,最大限度的降低泥石流下滑的势能和速度,避免泥石流对山体下方的建筑设施或工程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0015]进一步的是,拦截网的网眼宽为3~4cm;拦截网为镀锌低碳钢丝网。泥石流下滑时,多数为小碎石及泥浆,因此本专利技术将截网的网眼宽设置为3~4cm,能保证这些小碎石和泥浆通过,避免小碎石及泥浆在拦截网的一侧越积越多,最终破坏拦截网;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拦截网为镀锌低碳钢丝网,提高钢丝网的韧性,使其具有较大的形变以应对下滑的泥石流,镀锌也可起到防氧化、抗腐蚀的作用,旨在提高拦截网的使用寿命。
[0016]进一步的是,阻滞框靠近导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斜撑;斜撑一端与阻滞框连接,另一端插接在山体内。斜撑对阻滞框起到加固的作用,增强斜撑与山体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力。
[0017]进一步的是,导流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导流沟,导流沟垂直于侧墙;导流沟内侧表面设置有衬砌层。导流沟将山体上下滑的泥石流引向水平两侧,避免泥石流对山体下方的建筑设施或工程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此外,衬砌层可减小泥石流与导流沟的摩擦力,提高了泥石流的流速,以便满足山体上下滑的泥石流的流苏,保证导流沟的加速排泄;避免泥石流集聚,起到加快泥石流分散。
[0018]进一步的是,导流沟与阻流机构相连的部分高于两侧。也就是说,导流沟中间高,
两侧低,目的在于提高泥石流的流速,避免泥石流集聚,起到加快泥石流分散。
[0019]进一步的是,导流沟远离阻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挡墙。从阻流机构下滑的泥石流势能较大,流速较快,因此对导流沟的冲击较大,可能会出导流沟造成损坏或移位。为此,本专利技术设置挡墙以提高导流沟的稳定性、牢固性和强度,保证导流沟足以应对下滑的泥石流。
[0020]进一步的是,挡墙的高度高于导流沟的高度。从阻流机构下滑的泥石流速度较快、冲击较大,可能会造成泥石流飞溅或溢出。因此,本专利技术将挡墙的高度设置为高于导流沟的高度,对溢出或飞溅的泥石流起到阻挡作用,避免飞溅或溢出的泥石流对山体下方的建筑设施或工程设施造成破坏。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通过阻流机构对泥石流进行阻滞,减小泥石流下滑的势能,达到降低泥石流流速的目的;再通过导流机构将从阻流机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山体(1);阻流机构(2),布置在山体的斜面上,用于阻滞泥石流的下流;导流机构(3),布置在山体的底部,与阻流机构相连,用于水平引流从阻流机构下滑的泥石流;所述阻流机构(2)包括至少两个垂直于山体的侧墙(201),侧墙(201)锚固在山体(1)上;相邻侧墙之间横向设置有若干内凹的消能槽(202);消能槽的槽底铺设有碎石(2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消能槽之间设置有若干阻滞桩(204),阻滞桩的端部设置有基座(205);基座埋设在山体内,阻滞桩伸出山体表面;相邻阻滞桩之间通过横杆(206)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05)为锥形,基座在远离阻滞桩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垂直于阻滞桩的加强筋(207)。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机构靠近导流机构的一侧倾斜的设置有阻滞框(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斌张一希吴章雷杜潇翔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