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127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编织袋,包括第一袋体、缝纫线、第二袋体及密封组件,缝纫线设置于第一袋体的开口端用于缝合第一袋体的开口端;第二袋体内置于第一袋体,第二袋体的开口端与第一袋体的开口端朝向相同;密封组件内置于第二袋体的开口端,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及第三密封条,第一密封条沿第二袋体的周向连接于第二袋体的内壁,且第一密封条开设有插槽,第二密封条沿第二袋体的周向连接于第二袋体的内壁且其两端分别可弯折连接于第一密封条的两端,第三密封条沿第二袋体的周向设置于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之间,第三密封条的一侧连接于第二密封条、另一侧卡设于插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对敞开的第二袋体进行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对敞开的第二袋体进行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对敞开的第二袋体进行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
,尤其涉及一种编织袋。

技术介绍

[0002]编织袋由纵横交织的经线和纬线组成,具有良好的抗拉性及防穿性能,在各领域广泛应用。
[0003]一般的编织袋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所述编织袋的开口端通过缝线缝合,去除编织袋内的物品时,将缝线拆下,使得编织袋的开口处于敞开状态,然后取出编织袋内的物料。
[0004]这种编织袋存在缺陷,当编织袋打开后,如果编织袋的开口端一直处于敞开状态,不能有效的对编织袋的开口端进行密封,编织袋内的物品一直暴露在空气中,可能导致编织袋内的物品变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编织袋,解决现有技术中编织袋拆开后开口端无法密封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编织袋,包括:
[0007]第一袋体,所述第一袋体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
[0008]缝纫线,所述缝纫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袋体的开口端用于缝合所述第一袋体的开口端;
[0009]第二袋体,所述第二袋体内置于所述第一袋体,所述第二袋体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所述第二袋体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袋体的开口端朝向相同;
[0010]至少一个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内置于所述第二袋体的开口端,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及第三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沿所述第二袋体的周向连接于所述第二袋体的内壁,且所述第一密封条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沿所述第二袋体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密封条沿所述第二袋体的周向连接于所述第二袋体的内壁且其两端分别可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条的两端,所述第三密封条沿所述第二袋体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二密封条之间,所述第三密封条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条、另一侧卡设于所述插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插槽沿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的侧壁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卡槽,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卡条,至少两个所述卡条沿所述第三密封条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条的两侧,所述卡条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卡条卡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卡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卡条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或者半圆形。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袋体的外壁开设有出气孔,所述第二袋体的材质为塑料薄膜,所述密封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组件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第
二袋体的开口端围成有一密封腔。
[0014]进一步的,所述编织袋还包括抽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包括出气管、固定管、固定环、密封球及弹簧,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出气孔相连通,所述固定管沿轴向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固定孔、锥形孔及第二固定孔,所述锥形孔的大径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连通、小径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连通,所述固定环同轴且固定内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密封球可滑动内置于所述锥形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并设置于所述固定环靠近所述出气管的一侧,所述密封球的直径大于所述锥形孔的小径端的内径,所述弹簧内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并与所述锥形孔同轴设置,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球,用于推动所述密封球抵接于所述锥形孔的内壁。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管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沿所述固定管的轴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连通,所述抽气组件还包括滑动套和连接杆,所述滑动套相对所述连通槽设置并可滑动套设于所述固定管,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通槽并连接于所述密封球、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套。
[0016]进一步的,所述抽气组件还包括两个密封套,两个所述密封套均内置于所述滑动套并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两侧,所述密封套与所述滑动套同轴设置,所述密封套套设于所述固定管,所述密封套的外圈连接于所述滑动套的内壁、内圈抵接于所述固定管。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缝纫线对第一袋体实现了第一道密封,拆开缝纫线后,第一袋体的开口端处于敞开状态,便于从第二袋体内取出物品,当第二袋体内的物品取出后需要对第二袋体的开口端进行密封时,操作密封组件,使得密封组件中的第三密封条插设于插槽,并使得卡条卡入相对应的卡槽,实现了第二袋体的密封,避免第二袋体内的物料暴露在空气中。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三维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三维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0023]图6是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7是图6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8是沿图4中C—C线的剖视图;
[0026]图9是图8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10是图8中G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编织袋,如图1至10所示,包括第一袋体1、缝纫线2、第二袋体3及至少一个密封组件4,第一袋体1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
[003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袋体1的材质可以为塑料薄膜和编织纤维等,具体的,第一袋体1的材质编制纤维,第一袋体1通过纵横交织的经线和纬线组成,具有良好的抗拉性和防穿性能。
[0031]缝纫线2设置于第一袋体1的开口端用于缝合第一袋体1的开口端。
[0032]具体的,第一袋体1的开口端两相对的侧壁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缝纫线2依次穿过多个安装孔对第一袋体1的开口端进行缝合,此为现有技术,在本申请中不做过多阐述。
[0033]第二袋体3内置于第一袋体1,第二袋体3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第二袋体3的开口端与第一袋体1的开口端朝向相同。
[0034]密封组件4内置于第二袋体3的开口端,密封组件4包括第一密封条41、第二密封条42及第三密封条43,第一密封条41沿第二袋体3的周向连接于第二袋体3的内壁,且第一密封条41开设有插槽,插槽沿第二袋体3的周向设置,第二密封条42沿第二袋体3的周向连接于第二袋体3的内壁且其两端分别可弯折连接于第一密封条41的两端,第三密封条43沿第二袋体3的周向设置于第一密封条41与第二密封条42之间,第三密封条43的一侧连接于第二密封条42、另一侧卡设于插槽。
[0035]具体的,三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42呈T形设置。
[0036]于本实施例中,插槽沿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的侧壁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卡槽,密封组件4还包括至少两个卡条44,至少两个卡条44沿第三密封条43的周向设置于第三密封条43的两侧,卡条44与卡槽一一对应设置,卡条44卡设置于相对应的卡槽。
[0037]其中,卡条4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具体的,卡条4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卡条44分别设置于第三密封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袋体,所述第一袋体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缝纫线,所述缝纫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袋体的开口端用于缝合所述第一袋体的开口端;第二袋体,所述第二袋体内置于所述第一袋体,所述第二袋体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所述第二袋体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袋体的开口端朝向相同;至少一个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内置于所述第二袋体的开口端,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及第三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沿所述第二袋体的周向连接于所述第二袋体的内壁,且所述第一密封条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沿所述第二袋体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密封条沿所述第二袋体的周向连接于所述第二袋体的内壁且其两端分别可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条的两端,所述第三密封条沿所述第二袋体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二密封条之间,所述第三密封条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条、另一侧卡设于所述插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沿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的侧壁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卡槽,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卡条,至少两个所述卡条沿所述第三密封条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条的两侧,所述卡条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卡条卡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或者半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袋体的外壁开设有出气孔,所述第二袋体的材质为塑料薄膜,所述密封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组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雄胡学明吴开连
申请(专利权)人:应城市新都化工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