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解决铸钢件模具活料难于起模的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125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解决铸钢件模具活料难于起模的工具,涉及起模工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圆环形铸钢件在起模时容易破坏模具、磕坏铸钢件,降低铸钢件生产的良品率的问题。一种用于解决铸钢件模具活料难于起模的工具,包括模具底壳;所述模具底壳插接在模具外壳的内部。该装置在对铸钢件进行起模时,只需通过横杆提拉或转动联动杆,联动杆即可通过轨道盘底部的联动卡块带动模具底壳上升,使得铸钢件与模具外壳和模具内壳分离脱模,保护了模具外壳和模具内壳不受损坏,且起出的铸钢件完整不会磕坏,使用方便,且当转动联动杆时可改变模具底壳的高度,从而实现对不同厚度铸钢件的浇注制造。的浇注制造。的浇注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解决铸钢件模具活料难于起模的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起模工具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解决铸钢件模具活料难于起模的工具。

技术介绍

[0002]铸钢件是指用铸钢制作的零件,与铸铁性能相似,但比铸铁强度好,铸钢分为铸造碳钢、铸造低合金钢和铸造特种钢3类,铸钢件通过在模具中浇注的方式进行制造,待铸钢件冷却成型后从模具中起出即可进行下一道制作工序。
[0003]如申请号为:CN201710521128.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低碳低合金高强度高低温韧性铸钢件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化学成份满足:C:0.16wt%~0.24wt%、Si≤0.60wt%、Mn≤1.20wt%、P≤0.04wt%、S≤0.045wt%,性能满足抗拉强度≥780MPa、屈服强度≥630MPa、延伸率≥13%、断面收缩率≥35%、-40℃条件下冲击韧性均值Akv≥27J的铸钢件,按铸造工艺浇注形成铸钢件,再对铸钢件进行热处理,将铸钢件加热到AC3+80℃~AC3+120℃的淬火温度,保温4~8小时后,将铸钢件放入盐水中连续冷却。本专利技术方法显著缩短了生产周期短、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4]现有圆环形铸钢件在模具中冷却成型后,难以与模具分离,通常需要对模具进行轻振、轻磕的操作才能将铸钢件与模具分离,该种方式容易破坏模具,使模具变形,影响后续使用,且在铸钢件通过上述方式起模也容易磕坏铸钢件,降低铸钢件生产的良品率,实用性不高。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解决铸钢件模具活料难于起模的工具,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解决铸钢件模具活料难于起模的工具,以解决现有圆环形铸钢件在模具中冷却成型后,难以与模具分离,通常需要对模具进行轻振、轻磕的操作才能将铸钢件与模具分离,该种方式容易破坏模具,使模具变形,影响后续使用,且在铸钢件通过上述方式起模也容易磕坏铸钢件,降低铸钢件生产的良品率,实用性不高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铸钢件模具活料难于起模的工具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用于解决铸钢件模具活料难于起模的工具,包括模具底座,模具内壳,模具底壳,轨道盘,联动卡块,联动杆和横杆;所述模具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模具外壳;所述模具内壳固定连接在模具底座的顶面,且模具内壳位于模具外壳的内部;所述模具底壳插接在模具外壳的内部;所述轨道盘插接在模具内壳的内部;所述联动卡块插接在轨道盘侧面的底部;所述联动杆插接在轨道盘的顶面内部;所述横杆插接在联动杆顶部的套环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模具底壳为圆环形设计,且模具底壳的外径与模具外壳的内径相
同,模具底壳的内径与模具内壳的外径相同。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模具底壳的顶面设有轨道挡块,轨道挡块设有三个,且轨道挡块均匀分布在模具底壳内圈的侧面,模具内壳的壳体设有三道提拉槽,且轨道挡块插接在提拉槽的内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模具底壳的内部设有定型顶圈,且定型顶圈的外径大小与模具内壳的内径大小相同,定型顶圈的外侧固定连接在轨道挡块的内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定型顶圈的内部设有定位槽,且定位槽设有三个,轨道盘的侧面设有三个定位轨道块,且定位轨道块插接在定位槽的内部,定位槽在定型顶圈内部的位置与定型顶圈外部轨道挡块的位置相同。
[0012]进一步的,所述模具底座的顶面内部设有避让槽,且避让槽的内径小于模具内壳的外径。
[0013]进一步的,所述联动卡块为倒置的直角三角形设计,联动卡块插接在定位轨道块的内底部,联动卡块和定位轨道块的内部设有弹簧插槽,弹簧插槽的内部设有固定顶簧,且固定顶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联动卡块和定位轨道块的弹簧插槽内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杆的底部杆体设有螺纹,且轨道盘的内部设有螺纹孔,联动杆通过螺纹拧接在轨道盘的螺纹孔内。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装置在对铸钢件进行起模时,只需通过横杆提拉或转动联动杆,联动杆即可通过轨道盘底部的联动卡块带动模具底壳上升,使得铸钢件与模具外壳和模具内壳分离脱模,起出铸钢件后即可将铸钢件进行下一道工序,保护了模具外壳和模具内壳不受损坏,且起出的铸钢件完整不会磕坏,使用方便,且当转动联动杆时可改变模具底壳的高度,从而实现对不同厚度铸钢件的浇注制造,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0016]首先,模具底壳为圆环形的设计使得模具底壳能够将模具外壳和模具内壳的底部进行封堵,当铸钢件在浇注时该装置不会出现漏料的现象发生,能够完整的浇注相应的铸钢件,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0017]其次,当转动或者提拉联动杆时,联动杆能够通过杆体的螺纹带动轨道盘升降,轨道盘侧面的联动卡块卡住轨道挡块,带动模具底壳升降,从而完成对成型铸钢件的起模操作,保护了模具外壳和模具内壳不受损坏,且起出的铸钢件完整不会磕坏,使用方便,且转动联动杆能够改变模具底壳的高度,从而能够适应对不同厚度铸钢件的浇注制造,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0018]再者,定型顶圈能够支撑模具内壳,使得模具内壳在浇注过程中不会出现内瘪的现象,保证了铸钢件生产的质量,轨道盘侧面的定位轨道块能够使得联动卡块始终处于轨道挡块的底部从而能够卡住轨道挡块的底部带动模具底壳升降,联动卡块在升降时位于提拉槽的内部不会被模具内壳阻碍,能够稳定的实现调节模具底壳高度和起模的功能,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底座、模具外壳和模具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轨道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转动联动杆改变模具底壳高度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A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模具底座;2、模具外壳;3、模具内壳;4、模具底壳;5、轨道盘;6、联动卡块;7、联动杆;8、横杆;101、避让槽;301、提拉槽;401、轨道挡块;402、定型顶圈;4021、定位槽;501、定位轨道块;502、螺纹孔;5011、固定顶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解决铸钢件模具活料难于起模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底座(1),模具内壳(3),模具底壳(4),轨道盘(5),联动卡块(6),联动杆(7)和横杆(8);所述模具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模具外壳(2);所述模具内壳(3)固定连接在模具底座(1)的顶面,且模具内壳(3)位于模具外壳(2)的内部;所述模具底壳(4)插接在模具外壳(2)的内部;所述轨道盘(5)插接在模具内壳(3)的内部;所述联动卡块(6)插接在轨道盘(5)侧面的底部;所述联动杆(7)插接在轨道盘(5)的顶面内部;所述横杆(8)插接在联动杆(7)顶部的套环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解决铸钢件模具活料难于起模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底壳(4)为圆环形设计,且模具底壳(4)的外径与模具外壳(2)的内径相同,模具底壳(4)的内径与模具内壳(3)的外径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解决铸钢件模具活料难于起模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底壳(4)的顶面设有轨道挡块(401),轨道挡块(401)设有三个,且轨道挡块(401)均匀分布在模具底壳(4)内圈的侧面,模具内壳(3)的壳体设有三道提拉槽(301),且轨道挡块(401)插接在提拉槽(301)的内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解决铸钢件模具活料难于起模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底壳(4)的内部设有定型顶圈(402),且定型顶圈(402)的外径大小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京山翼龙铸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