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1095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适用于数码相机或摄影机上,以克服现有调节机构存在的调节精度不足及构件易损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调节机构包括有框形本体、收容于该本体中的镜室及以可转动连接方式安装在该本体上的驱动轮,其中该镜室上设置有齿条及导向肋,本体中设有用于与该导向肋相配合的导向槽,驱动轮上对应设有与镜室的齿条相匹配的齿轮,驱动轮转动时齿轮与齿条相啮合而将驱动轮的圆周运动转化为齿条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镜室沿导向槽移动,达到匀速、平稳及精确调节电子式取景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数码相机或摄影机上,具有屈光度调节功能而可适当补偿一些近视度数,从而使操作者可从取景器看到清晰精确的画面的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数码相机所使用的取景器主要包括单反式(SLR,Single Lens Reflex)取景器、液晶取景器及电子取景器(EVF,Electronic Viewfinder),其中单反式取景器最符合传统摄影人士的习惯,取景最准确,但绝大多数数字单反式相机价格过于昂贵,不为普通的非专业摄影人士所能承受。液晶显示取景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其缺陷也十分明显,例如,启用液晶显示屏取景是一项很耗电的操作,且长时间打开液晶显示屏势必会造成相机内部元件工作温度的上升,而使感光组件CCD受热产生“热噪点”而影响画面质量。另外,在直射阳光干扰下,液晶显示屏的画面很容易变得模糊不清。而电子取景器则既可解决前述缺陷又不影响液晶取景器的方便性。电子式取景器是采用内置液晶显示屏方式,该液晶显示屏通常仅为0.5英寸大小,拥有与大液晶显示屏相同的分辨率,由于其面积小,可以有效节省电力消耗,同时内置结构也轻易地解决了直射阳光干扰画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电子式取景器的设计符合一般摄影人的操作习惯,使得原先只熟悉传统相机操作的用户也能很快适应及熟悉数码相机的操作。为方便近视的操作者使用数码相机,业界厂商进一步设计了电子式取景器的屈光度调节机构,从而使电子式取景器也能够像传统单反式相机的取景器一样可以调节。如公告于2002年5月1日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86104号公开了一种数码相机的取景器调节机构,它是利用具有斜面并相互卡合的两个卡合构件配合一对弹簧构件,当拨动其第一卡合构件而使其与第二卡合构件相脱离时,安装在滑移轨道中的弹簧构件推动取景器向前移动,当需要将取景器调回到原位置时,操作者向后推动取景器使其沿轨道滑移,使连接在取景器上的第二卡合构件通过斜面之间的配合而重新与第一卡合构件相卡合,从而使取景器定位。但前述现有取景器的调节机构仅是使取景器可以分别定位于两个位置,而并不能在两个位置之间随意进行调节以使其适应不同使用者的最佳要求,因此该设计不能称为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调节功能。目前一种具有真正调节功能的现有电子式取景器是采用驱动轮与导向杆配合的调节机构,如图1及图2所示,该电子式取景器包括有本体1’、镜室2’、驱动轮3’、扣件4’及液晶显示屏5’,其中镜室2’主要包含一收容室20’,用于容纳及固持透镜组件22’、23’,并与一上盖21’相结合而形成四面封闭的腔室,收容室20’的侧壁上凸设有一柱状导向杆24’。本体1’的前、后两端及一侧面是呈开放形态,其前端窗口是供使用者观察,后端是用于连接液晶显示屏5’,而侧面则装设有一可拆卸的侧板10’,该侧板10’的表面靠近前端位置处凸设有具螺纹孔12’的轮座11’,以供驱动轮3’安装,该轮座11’旁侧略近侧板10’中部位置处设有支架14’,该支架14’上设有一孔洞16’用以容纳一钢珠18’,并另设有一固定孔15’以与一螺钉19’相配合而将弹性片17’固定至支架14’。此外,在侧板10’的支架14’与轮座11’之间还开设有贯通侧板10’的导向槽13’。驱动轮3’包括用以供使用者拨动的操作部30’及用于与前述支架14’上的钢珠18’相配合而定位驱动轮3’的定位部31’,该驱动轮3’中部开设一轴孔32’以供螺钉33’穿过而与侧板10’轮座11’的螺纹孔12’相配合,将驱动轮3’安装至轮座11’。另外,请配合参阅图2,在驱动轮3’面向轮座1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按预定曲线开设的滑动轨道34’。前述镜室2’的导向杆24’穿过侧板10’的导向槽13’,其末端部分置于驱动轮3’的滑动轨道34’中,当使用者拨动驱动轮3’时,随着驱动轮3’转动,位于滑动轨道34’中的导向杆24’被滑动轨道34’的侧壁推动而沿侧板10’的导向槽13’水平移动,从而实现调整镜室前、后位置以调节电子式取景器的屈光度的目的。然而,上述采用具滑动轨道的驱动轮与导向杆相配合的现有技术方案,由于其导向杆的直径较小而长度较长,亦即其直径与长度的比值较小,因此导向杆在使用时很容易变形甚至发生断裂,从而直接影响取景器内部镜室的驱动及调节。而且,导向杆与驱动轮的滑动轨道的配合需要精确计算滑动轨道的曲率并在制造时控制其光滑度,否则很难达到匀速而准确驱动镜室移动的效果,并造成镜室移动时的晃动现象而影响取景器的投影解像力,严重的甚至会因导向杆与滑动轨道间配合不畅而造成驱动轮转动的阻碍,无法对取景器屈光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以对取景器进行自由调节而使其能够适应不同使用者的视觉特性,该调节机构组件相对较少并易于加工及装配,可达到匀速、平稳及精确调节的效果。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提供的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其包括有框形本体、收容于该本体中的镜室及以可转动连接方式安装在本体上的驱动轮,其中该镜室上设置有齿条,该驱动轮上对应设有与该齿条相配合的齿轮,驱动轮转动时齿轮与齿条相啮合而将驱动轮的圆周运动转化为齿条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镜室移动,达到匀速、平稳及精确调节电子式取景器的效果。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提供的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其本体设有用于容纳镜室的收容空间,收容空间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槽,镜室上对应设有与之配合的导向肋,通过导向肋与导向槽的配合使镜室可平稳地沿预定方向移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提供的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其本体的侧壁上设有轮座,该轮座上开设有由外向里贯通至本体内的轴孔。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提供的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其驱动轮包含一轮轴及转动轮,该轮轴与前述轮座的轴孔相匹配并安装在轴孔中,其穿过轴孔而凸出本体外的一端是与转动轮相连接,而位于本体的收容空间中的一端则设有齿轮。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提供的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其驱动轮的转动轮包含半径较大用以供使用者拨动的操作部,以及半径较小且其圆周设有若干光滑连续的圆弧面的定位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提供的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其本体的侧壁上邻近该轮座的位置处设有一支架,该支架上开设有一收容孔,一弹片固定在该支架上并延伸遮住该收容孔,该收容孔中安装有一钢珠,钢珠的一侧与转动轮定位部的圆弧面相抵触,而另一侧被弹片抵压,借此定位驱动轮以避免其随意转动。与现有构造相比,本专利技术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的组件数量较少,组装方便,齿轮与齿条的精密度不需很高,可以采用射出成型的工艺来制造,因此这些零件的加工较易。且采用齿轮与齿条相配合的方式,可确保镜室匀速运动且移动过程平稳无晃动,并通过驱动轮的转动可精确调节镜室的位置。因此,本专利技术可有效解决现有调节机构存在的缺陷,实现电子式取景器的屈光度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电子式取景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现有电子式取景器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的本体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的镜室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的轮轴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的转动轮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的侧视图。图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式取景器的调节机构,其包括有本体、收容在所述本体中的镜室及以可转动连接方式安装在所述本体上的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室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驱动轮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齿条相配合的齿轮,驱动轮转动时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将驱动轮的圆周运动转化为齿条的直线运动,带动所述镜室移动而实现取景器的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起兵
申请(专利权)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