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多功能涂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银屑病涂药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多功能涂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很多感染银屑病的患者在进行涂药的时候一般是护士通过手持医用棉签进行涂抹,遇到大面积感染的时候涂抹起来就比较麻烦,且在涂抹的过程中,由于是通过手动进行涂抹,容易导致涂抹不均匀,导致药膏的浪费,使治疗效果不是太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多功能涂药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多功能涂药装置,包括床体,床体顶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一电动伸缩杆,两根第一电动伸缩杆活动端之间通过横梁固定连接,横梁底面固定安装左右方向的第一电动导轨,第一电动导轨上设置第一电动滑块,第一电动滑块底面固定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二电动导轨,第二电动导轨上设置第二电动滑块,第二电动滑块底面固定安装水平的圆柱体,圆柱体为中空,圆柱体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圆柱体内设置第一转轴,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多功能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床体(1)顶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两根第一电动伸缩杆(2)活动端之间通过横梁(3)固定连接,横梁(3)底面固定安装左右方向的第一电动导轨(4),第一电动导轨(4)上设置第一电动滑块(5),第一电动滑块(5)底面固定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二电动导轨(6),第二电动导轨(6)上设置第二电动滑块(7),第二电动滑块(7)底面固定安装水平的圆柱体(8),圆柱体(8)为中空,圆柱体(8)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圆柱体(8)内设置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与圆柱体(8)同轴,第一转轴(9)两端与圆柱体(8)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转轴(9)侧面沿周向方向等距离固定安装三个第二电动伸缩杆(10),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轴线与第一转轴(9)的轴线垂直并相交,第一转轴(9)上套装第一齿轮(11),圆柱体(8)内壁固定安装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输出轴上套装第二齿轮(13),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3)相互啮合,第二电动伸缩杆(10)活动端面均开设盲孔(14),盲孔(14)开口处均固定密封安装半球形外壳(15),半球形外壳(15)凹面朝外,半球形外壳(15)内均设置球体(16),球体(16)前后侧面均固定安装水平的第二转轴(17),第二转轴(17)的轴线穿过对应的球体(16)的球心,第二转轴(17)的外端面均开设卡槽(18),第二电动伸缩(10)活动端前后侧面均设置卡扣结构,卡扣结构与对应的第二转轴(17)连接,半球形壳体(15)侧面均开设第一通孔(33),第一通孔(33)与对应的盲孔(14)相通,第一通孔(33)内端均固定安装电磁阀(34),其中一根第二电动伸缩杆(10)固定杆上固定安装活塞缸(18),活塞缸(18)开口处与第二电动伸缩杆(10)固定连接,活塞缸(18)内设置第三电动伸缩杆(19),第三电动伸缩杆(19)固定杆与第二电动伸缩杆(10)固定连接,活塞缸(18)内设置活塞(20),活塞(20)侧面与第三电动伸缩杆(19)活动端固定连接,活塞缸(18)端面开设第二通孔(21),盲孔(14)侧面均开设第三通孔(22),第二通孔(21)通过软管(23)与三个第三通孔(22)外端固定密封连接,活塞缸(18)和盲孔(14)内充满膏药,圆柱体(8)底面对应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位置处开设第四通孔(24),第四通孔(24)外端固定安装竖直的套筒(25),套筒(25)内部侧面底部开设环形凹槽(26),环形凹槽(26)内壁固定安装环形电动导轨(27),环形电动导轨(27)上设置前后两个第三电动滑块(28),第三电动滑块(28)上均设置自带动力的水平的电动转轴(29),电动转轴(29)一端与第三电动滑块(28)转动连接,电动转轴(29)另一端均固定安装第四电动伸缩杆(30),第四电动伸缩杆(30)活动端均固定安装第一弹性伸缩杆(31),第一弹性伸缩杆(31)活动端均固定安装第一卡块(32),第一卡块(32)可与卡槽(18)相互配合,电动转轴(29)、第四电动伸缩杆(30)和第一弹性伸缩杆(31)同轴且轴线与套筒(25)轴线相交并垂直,圆柱体(8)内壁对应左侧上方的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活动端设置药膏去除装置,药膏去除装置能够对球体(16)上的药膏进行去除,圆柱体内壁对应右侧上方的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活动端设置消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家睛,史玉玲,丁杨峰,周静,于宁,唐苏为,李影,彭琛,陈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