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现场管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107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现场管控装置,包括前端装置,所述前端装置安装在收纳箱内,所述前端装置外壳的左侧开设有多个均等分列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内设置有散热块、导热块、吸热块,所述散热块的右侧与导热块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块的右侧与吸热块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前端装置左端的底部与固定块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该便携式现场管控装置,通过支撑柱向下移动可以挤压第一缓冲弹簧,同时也可以使第二缓冲弹簧向下拉伸,通过第二缓冲弹簧向下拉伸可以使移动杆带动球体块向右移动并向下挤压半球体块,从而可以使连接杆向下移动挤压第三缓冲弹簧,最后可以有效的缓冲振动力。动力。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现场管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监控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现场管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通信站主要配置在变电站的通信机房,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实现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信息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调度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满足电力通信站运行、检修、维修和管理的需要,及时地处理和防止系统事故,要求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可视化交互技术的远程故障诊断的信息传输与交换通信系统。所以一种现场管控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现有的管控装置不方便携带,并且防震效果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现场管控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所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该种便携式现场管控装置,包括前端装置,所述前端装置安装在收纳箱内,所述前端装置外壳的左侧开设有多个均等分列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内设置有散热块、导热块、吸热块,所述散热块的右侧与导热块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块的右侧与吸热块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前端装置左端的底部与固定块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底端的正面与第一活动杆顶端的背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底端的背面与第一移动块顶端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底端的外壁与收纳箱内壁的底部所开设的第一限位槽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移动块顶端的背面与第二活动杆底端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顶端的正面与第二移动块右端的背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顶部所开设的通口的内壁与螺纹套的外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套设在螺纹杆的外壁上,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驱动马达的输出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马达的底部与收纳箱内壁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
[0006]特别地,所述收纳箱的底部与支撑柱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贯穿空心固定块的顶部延伸至空心固定块内,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第一缓冲弹簧的顶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底端与空心固定块内壁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左侧与第二缓冲弹簧的右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右端贯穿空心连接块内,所述空心连接块右端的外壁与空心固定块左侧所开设的通口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左端与移动杆的右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顶部与空心连接块内壁的顶部接触,所述移动杆的左侧与连接弹簧的右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弹簧的左端与空心连接块左侧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
[0007]特别地,所述移动杆的底部安装有球体块,所述球体块的外壁与半球体块的外壁接触,所述半球体块的底部与连接杆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贯穿空心连
接块内部的底部延伸至与第三缓冲弹簧的顶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缓冲弹簧的底端与固定板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右侧与空心固定块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
[0008]特别地,所述散热块的外壁、导热块的外壁、散热块的外壁均与散热孔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
[0009]特别地,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与限位块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
[0010]特别地,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与限位块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
[0011]特别地,所述收纳箱顶部的左侧与箱盖的左侧通过合页进行铰接,所述箱盖的底部与海绵垫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垫的底部与前端装置的顶部接触。
[0012]特别地,所述空心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与支撑柱相适配的通口,且该空心固定块的底部与固定座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
[0013]特别地,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两个所述第二缓冲弹簧以支持柱正面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左右两侧。
[0014]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现场管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便携式现场管控装置,通过启动驱动马达可以使螺纹杆转动,从而可以使螺纹套带动第二移动块向下移动,通过第二移动块向下移动可以使第二活动杆向右挤压第一移动块,使第一移动块向右移动,从而可以使第二活动杆向上挤压前端装置,使前端装置向上移动;
[0016](2)该便携式现场管控装置,通过设置的吸热块可以对前端装置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通过设置的导热块可以对吸热块上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导到散热块上,最后可以进行散热处理;
[0017](3)该便携式现场管控装置,通过支撑柱向下移动可以挤压第一缓冲弹簧,同时也可以使第二缓冲弹簧向下拉伸,通过第二缓冲弹簧向下拉伸可以使移动杆带动球体块向右移动并向下挤压半球体块,从而可以使连接杆向下移动挤压第三缓冲弹簧,最后通过产生的缓冲效果可以有效的缓冲振动力。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移动块顶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前端装置左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吸热块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收纳箱、2箱盖、3海绵垫、4前端装置、5固定块、6第一活动杆、7第一移动块、8第一限位槽、9第二活动杆、10第二移动块、11螺纹套、12螺纹杆、13限位块、14驱动马达、15第二限位槽、16支撑柱、17空心固定块、18第一缓冲弹簧、19第二缓冲弹簧、20空心连接块、21固定板、22固定座、23移动杆、24连接弹簧、25球体块、26半球体块、27连接杆、28第三缓冲弹簧、29散热孔、30散热块、31导热块、32吸热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长度”、“周向”、“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现场管控装置,包括前端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装置(4)安装在收纳箱(1)内,所述前端装置(4)外壳的左侧开设有多个均等分列的散热孔(29),所述散热孔(29)内设置有散热块(30)、导热块(31)和吸热块(32),所述散热块(30)的右侧与导热块(31)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块(31)的右侧与吸热块(32)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前端装置(4)左端的底部与固定块(5)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5)底端的正面与第一活动杆(6)顶端的背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6)底端的背面与第一移动块(7)顶端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7)底端的外壁与收纳箱(1)内壁的底部所开设的第一限位槽(8)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移动块(7)顶端的背面与第二活动杆(9)底端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9)顶端的正面与第二移动块(10)右端的背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10)顶部所开设的通口的内壁与螺纹套(11)的外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11)套设在螺纹杆(12)的外壁上,所述螺纹杆(12)的底部与驱动马达(14)的输出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马达(14)的底部与收纳箱(1)内壁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现场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1)的底部与支撑柱(16)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6)的底部贯穿空心固定块(17)的顶部延伸至空心固定块(17)内,所述支撑柱(16)的底部与第一缓冲弹簧(18)的顶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弹簧(18)的底端与空心固定块(17)内壁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6)的左侧与第二缓冲弹簧(19)的右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弹簧(19)的右端贯穿空心连接块(20)内,所述空心连接块(20)右端的外壁与空心固定块(17)左侧所开设的通口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弹簧(19)的左端与移动杆(23)的右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23)的顶部与空心连接块(20)内壁的顶部接触,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菲戴湘岳喻群方继明余安海杨楷周鹏杨昌碑谢武权陈一浩刘雪莹梅嘉馨王龙郑文颜世强邓华张旭沈正康杨小军王志甫赵胜刘佳方曦李姜娴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