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调节器和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0847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纵向调节器(106),尤其是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器,这种纵向调节器包括:由下座椅轨道(2)和上座椅轨道(4)形成的至少一对座椅轨道(1),上座椅轨道相对于下座椅轨道(2)被沿纵向方向(x)上进行可移位引导;其中:这对座椅轨道(1)中的两个座椅轨道(2、4)围绕彼此相互接合,下座椅轨道(2)或上座椅轨道(4)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0),该至少一个开口(10)具有基本矩形开口横截面,该开口横截面的两个上角部区域各自具有弧度部分(14a),该弧度部分具有在其整个行程上连续变化的半径(R2)。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纵向调节器和车辆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纵向调节器,特别是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器,该纵向调节器具有由下座椅轨道和上座椅轨道形成的至少一对座椅轨道,该上座椅轨道相对于下座椅轨道被沿纵向方向进行可移位引导,其中,这对座椅轨道中的两条座椅轨道围绕彼此相互接合,并且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0002]JP 2005-67218 A公开了一种所讨论类型的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具有纵向移位机构,该纵向移位机构具有用于限制移位行程的端部止动件。纵向移位机构具有位于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的端部止动件,其中,对下轨道的限制元件和对上轨道的限制元件被设置于沿纵向方向所投影的相同局部区域上。
[0003]DE 41 05 231 A1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装置,该机动车座椅被设置有固定至座椅框架的至少一个第一轨道以及固定至车辆的第二轨道。轨道中的一个在两个端部处均具有可附接止动帽以用于限制两个轨道相对于彼此的相对位移移动。
[0004]DE 10 2013 008 871 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的锁定装置,第一轨道可以利用该锁定装置而相对于第二轨道锁止并且该锁定装置具有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连接至轨道中的一条轨道并且可逆地接合于另一条轨道中的凹部内以实现锁止目的。
[0005]DE 10 2005 047 452 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具有板状金属结构,该板状金属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凹部,该至少一个凹部可以与螺栓元件形状配合接合。根据此专利技术,该凹部设置有至少部分环绕凸缘(encircling bead)。
[0006]从DE 10 2011 051 490 A1中可得知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另一示例性滑动轨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问题,即,对开始出所提及类型的纵向调节器进行改进,更具体地,允许优化形成和构造用于端部帽的紧固件并提供对应的车辆座椅。
[0009]解决方案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纵向调节器,特别是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器来解决该问题,该纵向调节器具有由下座椅轨道和上座椅轨道形成的至少一对座椅轨道,该上座椅轨道相对于下座椅轨道被沿纵向方向进行可移位引导,其中,该对座椅轨道中的两个座椅轨道围绕彼此相互接合,其中,下座椅轨道或上座椅轨道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其中,该至少一个开口具有基本矩形开口横截面,该开口横截面的两个上角部区域各自具有弧度部分,该弧度部分具有在其整个行程上连续变化的半径。
[0011]由于至少一个开口具有基本矩形开口横截面,该基本矩形开口横截面的两个上角部区域各自具有弧度部分,该弧度部分具有在弧度部分的整个行程上连续变化的半径,因此提供了用于固定端部帽的开口的轮廓,这种轮廓减小了在座椅轨道的材料中在开口的区
域中所产生的应力。
[0012]两个上角部区域的弧度部分中的每一个弧度部分至少近似地形成使缺口应力最小化的轮廓。设置在两个相邻上弧度部分之间的上边缘部分具有直线型面。上边缘部分优选地水平延伸。
[0013]下座椅轨道和/或上座椅轨道可以具有关于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开口。
[0014]至少一个开口可以设置于下座椅轨道和/或上座椅轨道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区域中。
[0015]至少一个开口可以具有开口横截面,该开口横截面的两个下角部区域各自具有第一半径。至少一个开口的第二半径,即弧度部分的半径大于至少一个开口的下角部区域的第一半径。
[0016]设置在两个相邻上弧度部分之间的上边缘部分可以被构造成比至少一个开口的相反下边缘部分比较起来更窄。
[0017]至少开口可以被构造成使得用于下座椅轨道或上座椅轨道的相应端部的覆盖帽的钩接合到至少一个开口中,以便将覆盖帽固定在相应下座椅轨道或上座椅轨道上。
[0018]该问题还通过具有根据上述描述的纵向调节器的车辆座椅来解决。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具有与纵向调节器的前述改进方案相同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参考附图中示出的有利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述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纵向调节器的车辆座椅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纵向调节器的一对座椅轨道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图2中的一对座椅轨道的上座椅轨道的透视图,
[0023]图4:示出了图3的上座椅轨道在开口的区域中的透视图,
[0024]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纵向调节器的上座椅轨道在具有装配盖帽的开口的区域中的透视图,以及
[0025]图6:图5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使用彼此垂直延伸的三个空间方向来描述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车辆座椅100。在车辆座椅100安装于车辆中的情况下,纵向方向x基本水平的并且优选地平行于与车辆的通常行驶方向相对应的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垂直于纵向方向x延伸的横向方向y同样水平定向于车辆中并且平行于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竖直方向z垂直于纵向方向x并且垂直于横向方向y延伸。在车辆座椅100安装在车辆中的情况下,竖直方向z平行于车辆竖直轴线延伸。
[0027]所使用的位置描述和方向描述,例如前、后、顶部和底部,与就坐于处于正常座椅位置中的车辆座椅100的座椅部分102中乘客的观看方向有关,其中,车辆座椅100安装在车辆中并定向于适于运送乘客的使用位置中,其中具有直立靠背104并处于常规行驶方向中。
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100也可以按不同定向来安装,例如相对于行驶方向横向地安装。
[0028]图1中所示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辆座椅100具有座椅部分102以及靠背104,靠背104可相对于座椅部分102调节其倾斜度。例如,可以通过使用闩锁配件或齿轮配件调节靠背104的倾斜度。车辆座椅100安装在用于调节座椅的纵向位置的纵向调节器106上。
[0029]图2至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一对座椅轨道1。这对座椅轨道1由也可以称为上轨道的上座椅轨道4以及也可以称为下轨道的下座椅轨道2形成。锁定装置可设置在下座椅轨道2和上座椅轨道4之间形成的腔体中。锁定装置可通过致动杆致动。用于制动这种锁定装置的装置设计与功能,特别是用于将锁定装置的锁定板移动到未锁定位置中或锁定位置中的装置设计与功能基本公知。在这方面,应该以示例的方式参考DE 10 2010 049 542 A1和DE 10 2014 219 868 A1,其公开内容在该方面专门结合于本文中。
[0030]图3示出了一对座椅轨道1中的上座椅轨道4。上座椅轨道4在纵向方向x上其两个端部的区域中在基本竖直延伸的腹板中具有相应开口8。如图5所示,开口8、10被构造成使得用于上座椅轨道4的端部的盖帽16的钩18在各种情况下接合在一个开口8、10中以便将盖帽16固定在上座椅轨道4上。盖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纵向调节器(106),特别是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器,所述纵向调节器具有:至少一对座椅轨道(1),其由下座椅轨道(2)和上座椅轨道(4)形成,所述上座椅轨道相对于所述下座椅轨道(2)被沿纵向方向(x)进行可移位引导,其中,一对座椅轨道(1)中的两个座椅轨道(2、4)围绕彼此相互接合,其中,所述下座椅轨道(2)或所述上座椅轨道(4)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0),尤其是位于侧壁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10)具有基本矩形开口横截面,所述基本矩形开口横截面的两个上角部区域各自具有弧度部分(14a),所述弧度部分具有在所述弧度部分的整个行程上连续变化的半径(R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调节器(106),其中,所述两个上角部区域的所述弧度部分(14a)中的每个至少近似形成使缺口应力最小化的轮廓。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纵向调节器(106),其中,设置在所述两个相邻上弧度部分(14a)之间的上边缘部分(12a)具有直线型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纵向调节器(106),其中,所述下座椅轨道(2)具有关于垂直于横向方向(y)的平面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开口(10)。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纵向调节器(106),其中,所述上座椅轨道(4)具有关于垂直于横向方向(y)的平面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开口(10)。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纵向调节器(106),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10)设置在所述下座椅轨道(2)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区域中。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纵向调节器(106),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10)设置在所述上座椅轨道(4)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区域中。8.根据权利要求6和7中任一项所述的纵向调节器(106),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I
申请(专利权)人: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