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支撑的消防用报警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013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消防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固支撑的消防用报警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整体稳固连接的管件及各个配件避免受到重力而损坏的消防用报警阀。一种加固支撑的消防用报警阀,包括有水源控制阀、出水侧压力表、进水侧压力表、开关阀、过滤器、连接管件、主支撑架、底部支撑部件、侧部加固部件、顶部承重部件、节流板、延时器、压力开关和水力警铃;水源控制阀法兰连接于消防管件;出水侧压力表、进水侧压力表依次固接于水源控制阀,且与水源控制阀内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整体稳固连接的管件及各个配件避免受到重力而损坏的效果。免受到重力而损坏的效果。免受到重力而损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固支撑的消防用报警阀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固支撑的消防用报警阀。

技术介绍

[0002]消防设施是指建筑物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等固定设施,其中湿式报警阀为其中一种。湿式报警阀是一种只允许水单向流入喷水系统并在规定流量下报警的一种单向阀,当遇到火灾等天灾人祸,室内温度就会升高,水管中的一些易熔材料就会发生融化,水流开始灭火,自动消防系统就会启动,水流从喷头中喷出来喷洒在中来消减火势,湿式警报器这时就会发出声音,来提醒人们该区域发生了火灾。普通的湿式报警阀在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用于连接的管件及配套设施易氧化生锈,使金属受到过重的压力时容易发生形变,导致整个报警阀系统崩坏,特别遇到火灾、地震或人为掰扯等情况时,最是容易毁坏,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整体稳固连接的管件及各个配件避免受到重力而损坏的消防用报警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克服普通的湿式报警阀在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用于连接的管件及配套设施易氧化生锈,使金属受到过重的压力时容易发生形变,导致整个报警阀系统崩坏,特别遇到火灾、地震或人为掰扯等情况时,最是容易毁坏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整体稳固连接的管件及各个配件避免受到重力而损坏的消防用报警阀。
[0004]本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5]一种加固支撑的消防用报警阀,包括有水源控制阀、出水侧压力表、进水侧压力表、开关阀、过滤器、连接管件、主支撑架、底部支撑部件、侧部加固部件、顶部承重部件、节流板、延时器、压力开关和水力警铃;水源控制阀法兰连接于消防管件;出水侧压力表、进水侧压力表依次固接于水源控制阀,且与水源控制阀内连通;开关阀固接于水源控制阀侧壁,且与水源控制阀内连通;过滤器通过连接管件固接于开关阀;延时器通过连接管件与过滤器连接;节流板固接于连接管件内;压力开关固接于延时器顶部的连接管件;水力警铃固接于压力开关另一端的连接管件;主支撑架固接于水源控制阀外侧壁;底部支撑部件一端部与主支撑架螺接,另一端部与过滤器卡接;侧部加固部件一端部与主支撑架螺接,另一端部与延时器卡接;顶部承重部件一端部固接于主支撑架,另一端部与水力警铃接触。
[0006]进一步的,底部支撑部件包括有螺纹柱、第一螺杆、第一轴承座、第一支撑轴、卡接螺杆、螺母和套环;螺纹柱固接于主支撑架底部;第一螺杆与螺纹柱螺接;第一轴承座固接于第一螺杆底部;第一支撑轴与第一轴承座枢接;套环通过卡接螺杆与第一支撑轴卡接,且卡接螺杆与螺母螺接。
[0007]进一步的,侧部加固部件包括有第一螺纹孔、第二螺杆、第二轴承座、第二支撑轴和插入环;主支撑架远离水源控制阀的一端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二螺杆与第一螺纹孔
螺接;第二轴承座固接于第二螺杆;第二支撑轴与第二轴承座枢接;插入环固接于第二支撑轴,且插入环位于延时器下方。
[0008]进一步的,顶部承重部件包括有承重架、第二螺纹孔、第三螺杆、第三轴承座、第三支撑轴和半圆筒;承重架固接于主支撑架顶部,且承重架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三螺杆与第二螺纹孔螺接;第三轴承座固接于第三螺杆顶部;第三支撑轴与第三轴承座枢接;半圆筒固接于第三支撑轴顶部,且与水力警铃连接的连接管件贴紧。
[0009]进一步的,该加固支撑的消防用报警阀还包括有力臂支架;力臂支架一端部固接于水源控制阀,另一端部固接于主支撑架。
[0010]进一步的,所述所述连接管件内包括有输水管、弯头、三通等配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套环、第一支撑轴上均开设有供卡接螺杆插入的通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插入环有半圆为开口状态。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达到了整体稳固连接的管件及各个配件避免受到重力而损坏的效果,当报警阀受到过重的压力时,为避免金属产生形变导致报警阀崩坏,因此在水源控制阀上设置了主支撑架,由于水源控制阀是直接接在消防管件上的,一般消防管件管径很大,可提供总体支撑,而分支出来的连接管件,会分别通过顶部承重部件、侧部加固部件及底部支撑部件分别依次支撑,三个支撑部件最后的所受的力由主支撑架承受,而主支撑架将压力传递至水源控制阀,由消防管件支撑,底部支撑部件可将过过滤器底部抵住,避免其受到过大压力,侧部加固部件可卡住延时器,避免延时器过重而向下压,而顶部承重部件则可抬起与水力警铃连接的连接管件,避免水力警铃及其连接的连接管件下压掉落,以达到全面加固整个报警阀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底部支撑部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侧部加固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顶部承重部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的标记为:1-水源控制阀,2-出水侧压力表,3-进水侧压力表,4-开关阀,5-过滤器,6-连接管件,7-主支撑架,8-底部支撑部件,81-螺纹柱,82-第一螺杆,83-第一轴承座,84-第一支撑轴,85-卡接螺杆,86-螺母,87-套环,9-侧部加固部件,91-第一螺纹孔,92-第二螺杆,93-第二轴承座,94-第二支撑轴,95-插入环,10-顶部承重部件,101-承重架,102-第二螺纹孔,103-第三螺杆,104-第三轴承座,105-第三支撑轴,106-半圆筒,11-节流板,12-延时器,13-水力警铃,14-压力开关,15-力臂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2]实施例
[0023]一种加固支撑的消防用报警阀,如图1-5所示,包括有水源控制阀1、出水侧压力表
2、进水侧压力表3、开关阀4、过滤器5、连接管件6、主支撑架7、底部支撑部件8、侧部加固部件9、顶部承重部件10、节流板11、延时器12、压力开关14和水力警铃13;水源控制阀1法兰连接于消防管件;出水侧压力表2、进水侧压力表3依次固接于水源控制阀1,且与水源控制阀1内连通;开关阀4固接于水源控制阀1侧壁,且与水源控制阀1内连通;过滤器5通过连接管件6固接于开关阀4;延时器12通过连接管件6与过滤器5连接;节流板11固接于连接管件6内;压力开关14固接于延时器12顶部的连接管件6;水力警铃13固接于压力开关14另一端的连接管件6;主支撑架7固接于水源控制阀1外侧壁;底部支撑部件8一端部与主支撑架7螺接,另一端部与过滤器5卡接;侧部加固部件9一端部与主支撑架7螺接,另一端部与延时器12卡接;顶部承重部件10一端部固接于主支撑架7,另一端部与水力警铃13接触。
[0024]底部支撑部件8包括有螺纹柱81、第一螺杆82、第一轴承座83、第一支撑轴84、卡接螺杆85、螺母86和套环87;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支撑的消防用报警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水源控制阀(1)、出水侧压力表(2)、进水侧压力表(3)、开关阀(4)、过滤器(5)、连接管件(6)、主支撑架(7)、底部支撑部件(8)、侧部加固部件(9)、顶部承重部件(10)、节流板(11)、延时器(12)、压力开关(14)和水力警铃(13);水源控制阀(1)法兰连接于消防管件;出水侧压力表(2)、进水侧压力表(3)依次固接于水源控制阀(1),且与水源控制阀(1)内连通;开关阀(4)固接于水源控制阀(1)侧壁,且与水源控制阀(1)内连通;过滤器(5)通过连接管件(6)固接于开关阀(4);延时器(12)通过连接管件(6)与过滤器(5)连接;节流板(11)固接于连接管件(6)内;压力开关(14)固接于延时器(12)顶部的连接管件(6);水力警铃(13)固接于压力开关(14)另一端的连接管件(6);主支撑架(7)固接于水源控制阀(1)外侧壁;底部支撑部件(8)一端部与主支撑架(7)螺接,另一端部与过滤器(5)卡接;侧部加固部件(9)一端部与主支撑架(7)螺接,另一端部与延时器(12)卡接;顶部承重部件(10)一端部固接于主支撑架(7),另一端部与水力警铃(13)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固支撑的消防用报警阀,其特征在于,底部支撑部件(8)包括有螺纹柱(81)、第一螺杆(82)、第一轴承座(83)、第一支撑轴(84)、卡接螺杆(85)、螺母(86)和套环(87);螺纹柱(81)固接于主支撑架(7)底部;第一螺杆(82)与螺纹柱(81)螺接;第一轴承座(83)固接于第一螺杆(82)底部;第一支撑轴(84)与第一轴承座(83)枢接;套环(87)通过卡接螺杆(85)与第一支撑轴(84)卡接,且卡接螺杆(85)与螺母(86)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进黄素青王金发黄美容
申请(专利权)人:闽峰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