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晓月专利>正文

一种产科智能温控产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992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产科智能温控产床,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浴围边,且水浴围边内部的左端滑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左端和前后两端皆卡合在水浴围边内,且水浴围边内壁的左端和前后两端皆开设有与水浴围边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升降板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安装台、水浴围边和升降机构,首先通过转动转盘使得传动轴转动,使得第二连接杆带动升降板下降,直至产妇的身体完全浸入到水中,当分娩完后再次转动转盘,使得升降板上升,方便产妇冲水浴围边中出来,避免了产妇上下产床时的不便,大大提高了个装置的实用性。用性。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科智能温控产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产科智能温控产床。

技术介绍

[0002]研究表面在水中分娩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的痛苦,该种分娩方式不仅分娩时出血量少,会阴也很少有破损;胎心也不会出现异常变化,由于分娩时间相对较短,水中分娩的原理是产妇在充满温水的分娩池中自然分娩,由于分娩池中的水温、生物指标等与母亲子宫内的羊水环境类似,使胎儿在离开母体后很适应,产妇也在水的浮力下减少了生产痛苦,新生儿在母体羊水中是通过胎盘、脐带提供呼吸养料的,水中分娩产出的一刻,分娩池中环境与羊水环境相似,新生儿肺叶仍然没有打开,所以完全不会呛水,智能温控产床可以通知产床中的水温保持恒定,从而有效的避免水温变化会刺激产妇以及胎儿,避免了外界因素影响产妇自然分娩。
[0003]传统的产科智能温控产床结构较为简单,由于再生产时需要产妇身体完全浸入在水中,但是由于产床可能较深,产妇在进入到产床时较为不便,且生产完后产妇的身体也较为虚弱,从而产妇也不易从产床中出来,随时可能有滑动碰伤的可能,大大降低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因此亟需一种产科智能温控产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科智能温控产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产科智能温控产床在使用时,产妇进入产床和分娩后从产床中出来的时候都容易发生危险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产科智能温控产床,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浴围边,且水浴围边内部的左端滑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左端和前后两端皆卡合在水浴围边内,且水浴围边内壁的左端和前后两端皆开设有与水浴围边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升降板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包括滑块、齿槽、直齿轮、安装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丝杆、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传动轴、转盘和第二滑槽,所述安装台左端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且安装台左端的中部开设有与滑块相互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滑块的上端开设有齿槽,且齿槽的上端啮合有直齿轮,所述齿槽前后两侧表面的中部皆固定连接有安装轴,前后两端所述安装轴皆通过轴承与安装台活动连接,且安装轴远离直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中部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升降板的下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滑块的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且滑块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丝杆相互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一丝杆的左右两端皆通过轴承与安装台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升降板的右端设置有腿部支撑机构,通过控制升降板升降,以便于产妇在产前加入到水浴围边内以及产后从水浴围边内出来,避免了传统的智能温控产床在使用时产妇进出产床时都容易滑倒受伤,从而造成产妇受伤甚至造成胎儿受伤得到风险,大大提高了该装
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且第一斜齿轮的上端啮合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与安装台的左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盘,其作用为便于转动第一丝杆,从而控制升降板的升降。
[0007]优选的,所述腿部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半齿轮、第二半齿轮、支撑架、腿部放置架、第三连接杆、安装块、第二丝杆和旋钮,且升降板右端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所述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相互啮合,且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的右端皆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腿部放置架,两组所述支撑架左端的中部皆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三连接杆,且第三连接杆的右端通过转轴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且安装块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二丝杆相互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二丝杆的左端与升降板的右端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且第二丝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其作用为可以根据产妇的提醒控制产妇双腿分开的距离,从而便于产妇分娩以及医务人员接生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0008]优选的,所述水浴围边的内侧表面粘合有橡胶垫,其作用为起到防护和保温的作用。
[0009]优选的,所述腿部放置架呈半圆弧状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提高产妇腿部的舒适性,且腿部放置架的表面粘合有橡胶垫,其作用为提高患者腿部的舒适性。
[0010]优选的,所述升降板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靠枕,且靠枕的右端呈倾斜状,其作用为提高产妇在生产时的舒适性,所述靠枕的材质为乳胶。
[0011]优选的,所述升降板上表面中部的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安装杆,且安装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且安装杆和握把的表面皆粘合有橡胶垫,其作用为产妇生产时握着握把便于用力。
[0012]优选的,所述升降板上表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坐垫,且坐垫的结构正视剖面的形状呈字母“M”形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提高产妇的舒适性,也可以防止产妇生产时向下滑动,所述坐垫的材质为乳胶。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产科智能温控产床设置有安装台、水浴围边和升降机构,首先通过转动转盘使得传动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斜齿轮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继而使得第一丝杆转动,使得直齿轮向右移动,从而使得直齿轮逆时针转动,第一连接杆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连接杆推动升降板向上移动,直至升降板移动到水浴围边的上端,此时产妇进入到水浴围边内,坐在坐垫上,背部靠在靠枕上,再反向转动转盘使得传动轴反向转动,第二斜齿轮带动第一斜齿轮反向转动,继而使得第一丝杆反向转动,使得滑块向左移动,从而使得直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一连接杆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杆带动升降板下降,直至产妇的身体完全浸入到水中,当分娩完后再次转动转盘,使得升降板上升,方便产妇冲水浴围边中出来,避免了产妇上下产床时的不便,大大提高了个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板、升降机构、靠枕、安装杆、握把和坐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腿部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安装台;2、水浴围边;3、升降板;4、第一滑槽;511、滑块;512、齿槽;513、齿轮;514、安装轴;515、第一连接杆;516、第二连接杆;517、第一丝杆;518、第一斜齿轮;519、第二斜齿轮;520、传动轴;521、转盘;522、第二滑槽;611、第一半齿轮;612、第二半齿轮;613、支撑架;614、腿部放置架;615、第三连接杆;616、安装块;617、第二丝杆;618、旋钮;7、靠枕;8、安装杆;9、握把;10、坐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科智能温控产床,包括安装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浴围边(2),且水浴围边(2)内部的左端滑动连接有升降板(3),所述升降板(3)的左端和前后两端皆卡合在水浴围边(2)内,且水浴围边(2)内壁的左端和前后两端皆开设有与水浴围边(2)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4),所述升降板(3)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包括滑块(511)、齿槽(512)、直齿轮(513)、安装轴(514)、第一连接杆(515)、第二连接杆(516)、第一丝杆(517)、第一斜齿轮(518)、第二斜齿轮(519)、传动轴(520)、转盘(521)和第二滑槽(522),所述安装台(1)左端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11),且安装台(1)左端的中部开设有与滑块(511)相互配合的第二滑槽(522),所述滑块(511)的上端开设有齿槽(512),且齿槽(512)的上端啮合有直齿轮(513),所述齿槽(512)前后两侧表面的中部皆固定连接有安装轴(514),前后两端所述安装轴(514)皆通过轴承与安装台(1)活动连接,且安装轴(514)远离直齿轮(5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15),所述第一连接杆(515)的右端中部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连接杆(516),且第二连接杆(516)的另一端与升降板(3)的下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滑块(511)的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517),且滑块(511)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丝杆(517)相互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一丝杆(517)的左右两端皆通过轴承与安装台(1)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升降板(3)的右端设置有腿部支撑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科智能温控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51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518),且第一斜齿轮(518)的上端啮合有第二斜齿轮(519),所述第二斜齿轮(519)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轴(520),且传动轴(520)与安装台(1)的左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轴(52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晓月
申请(专利权)人:邱晓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