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排管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961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排管汇装置,包括底座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总成上的第一栽丝四通,所述第一栽丝四通进口端设置有第一母由壬法兰,所述第一栽丝四通出口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四手动平板阀,所述第一手动平板阀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式节流阀,所述第一固定式节流阀后端设置有防刺短节,所述防刺短节后端设置有双法兰短节C。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管汇的布局,使节流后的高压携砂流体直接喷射在防刺短节上,防刺短节阻挡减压后再次直接作用于第一防冲蚀法兰后改变液体流向,有效的控制液体流向,避免高压携砂流体直接将冲蚀破坏力作用在管汇上,有效的延长了管汇的整体使用寿命并增加了安全性。汇的整体使用寿命并增加了安全性。汇的整体使用寿命并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排管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续油管喷砂射孔
,特别是涉及一种外排管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油田提高采收率对低渗透、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水平井的压裂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低压、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重要增产措施。由于水平井的前期投入大,开发与配套工艺较复杂,所以水平井压裂改造采用精细压裂的方式,对每一个层位进行分段压裂,层与层之间分隔开,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井的产量。
[0003]连续油管带入喷砂射孔枪及坐封底部封隔器,利用连续油管实施水力喷砂射孔,再通过环空实施大型的压裂作业,逐级完成坐封、射孔、压裂、解封上提工序,实施多层段压裂。在喷砂射孔阶段,高压流体携带石英砂高速通过管汇系统,排出压力通常在5-20MPa,对管汇造成了较大的冲刷力,将管汇壁逐渐冲薄,降低了管汇的使用寿命,同时在作业时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外排管汇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外排管汇装置,包括底座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总成上的第一栽丝四通,所述第一栽丝四通进口端设置有第一母由壬法兰,所述第一栽丝四通出口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四手动平板阀,所述第一手动平板阀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式节流阀,所述第一固定式节流阀后端设置有防刺短节,所述防刺短节后端设置有双法兰短节C,所述双法兰短节C后端设置有第一栽丝三通,所述第一栽丝三通与所述双法兰短节C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一防冲蚀法兰,所述第一栽丝三通与所述双法兰短节C垂直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五手动平板阀,所述第五手动平板阀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栽丝四通,所述第二栽丝四通后端口处设置有第二母由壬法兰,所述第二栽丝四通前端口处通过双法兰短节B与所述第四手动平板阀连接,所述第二栽丝四通与所述第五手动平板阀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三手动平板阀,所述第三手动平板阀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栽丝三通,所述第二栽丝三通后端口处设置有第二防冲蚀法兰,所述第二栽丝三通前端口处设置有双法兰短节A,所述双法兰短节A前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式节流阀,所述第二固定式节流阀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手动平板阀连通。
[0007]进一步设置:所述防刺短节包括前法兰件、后法兰件,所述前法兰件内侧设置有内腔,且该内腔大于流通通道,所述前法兰件后端设置有所述后法兰件,所述后法兰件内设置有缓冲头,所述缓冲头与所述后法兰件套接,所述前法兰件的内腔套设有套圈。
[0008]如此设置,使流体经过所述第一固定式节流阀进入所述前法兰件与所述后法兰件形成的内腔内进行缓冲,减小冲击力。
[0009]进一步设置:所述缓冲头顶部位于所述前法兰件内侧处为球状,所述缓冲头两侧
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前法兰件、所述后法兰件的通道。
[0010]如此设置,使进入所述前法兰件内的流体半径变大,减小流体冲击,同时通过端部球体的缓冲分流,从两侧向后侧移动,进一步减小对内部的冲刷。
[0011]进一步设置:所述缓冲头材质为碳化钨,所述前法兰件与所述后法兰件结合面上设置有密封垫,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2]如此设置,提高所述缓冲头的耐冲击能力,提高使用寿命,保证连接件之间的密封性。
[0013]进一步设置:所述套圈与所述前法兰件过盈连接,所述套圈材质为碳化钨。
[0014]如此设置,通过所述套圈碳化钨的设置,减小含砂流体对内壁的冲刷,提高使用寿命。
[0015]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手动平板阀与所述第一固定式节流阀、所述第一栽丝四通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手动平板阀与所述第二固定式节流阀、所述第一栽丝四通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四手动平板阀与所述第一栽丝四通、所述双法兰短节B通过螺栓连接。
[0016]如此设置,便于对连接件间的安装固定。
[0017]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栽丝三通上端设置有打字铭牌,所述底座总成上位于所述第三手动平板阀与所述第二手动平板阀之间设置有工具箱。
[0018]如此设置,便于将拆装工具放置在所述工具箱内。
[0019]进一步设置:所述双法兰短节A与所述第二栽丝三通、所述第二固定式节流阀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双法兰短节A内径中间部位设置有凸台。
[0020]如此设置,在需要对流体进行分流时通过开启所述第二固定式节流阀、所述第三手动平板阀,使经过所述双法兰短节A后排出。
[0021]进一步设置:所述双法兰短节B与所述第二栽丝四通、所述第四手动平板阀螺栓连接,所述双法兰短节B内径为同一直径。
[0022]如此设置,通过开启所述第四手动平板阀使正常流体通过所述双法兰短节B经所述第二栽丝四通排出。
[0023]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防冲蚀法兰与所述第一栽丝三通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防冲蚀法兰与所述第二栽丝三通螺栓连接。
[0024]如此设置,便于对所述第一防冲蚀法兰、所述第二防冲蚀法兰的安装更换。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通过管汇的布局,使节流后的高压携砂流体直接喷射在防刺短节上,防刺短节阻挡减压后再次直接作用于第一防冲蚀法兰后改变液体流向,有效的控制液体流向,避免高压携砂流体直接将冲蚀破坏力作用在管汇上,有效的延长了管汇的整体使用寿命并增加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外排管汇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外排管汇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外排管汇装置的防刺短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外排管汇装置的双法兰短节A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3]1、第一固定式节流阀;2、第一手动平板阀;3、第一母由壬法兰;4、第一栽丝四通;5、双法兰短节A;6、工具箱;7、第一栽丝三通;8、第一防冲蚀法兰;9、双法兰短节B;10、防刺短节;110、前法兰件;120、后法兰件;130、缓冲头;140、套圈;11、双法兰短节C;12、打字铭牌;13、底座总成;14、第二栽丝四通;15、第二母由壬法兰;16、第二防冲蚀法兰;17、第二栽丝三通;18、第二固定式节流阀;19、第二手动平板阀;20、第三手动平板阀;21、第四手动平板阀;22、第五手动平板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排管汇装置,包括底座总成(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总成(13)上的第一栽丝四通(4),所述第一栽丝四通(4)进口端设置有第一母由壬法兰(3),所述第一栽丝四通(4)出口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手动平板阀(2)、第二手动平板阀(19)、第四手动平板阀(21),所述第一手动平板阀(2)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式节流阀(1),所述第一固定式节流阀(1)后端设置有防刺短节(10),所述防刺短节(10)后端设置有双法兰短节C(11),所述双法兰短节C(11)后端设置有第一栽丝三通(7),所述第一栽丝三通(7)与所述双法兰短节C(11)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一防冲蚀法兰(8),所述第一栽丝三通(7)与所述双法兰短节C(11)垂直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五手动平板阀(22),所述第五手动平板阀(2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栽丝四通(14),所述第二栽丝四通(14)后端口处设置有第二母由壬法兰(15),所述第二栽丝四通(14)前端口处通过双法兰短节B(9)与所述第四手动平板阀(21)连接,所述第二栽丝四通(14)与所述第五手动平板阀(22)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三手动平板阀(20),所述第三手动平板阀(20)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栽丝三通(17),所述第二栽丝三通(17)后端口处设置有第二防冲蚀法兰(16),所述第二栽丝三通(17)前端口处设置有双法兰短节A(5),所述双法兰短节A(5)前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式节流阀(18),所述第二固定式节流阀(18)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手动平板阀(19)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排管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短节(10)包括前法兰件(110)、后法兰件(120),所述前法兰件(110)内侧设置有内腔,且该内腔大于流通通道,所述前法兰件(110)后端设置有所述后法兰件(120),所述后法兰件(120)内设置有缓冲头(130),所述缓冲头(130)与所述后法兰件(120)套接,所述前法兰件(1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安蒋兴刘敏李坤张欢文杨李瑞玲唐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新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