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947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墙结构,由2道并列设置的燃烧室炉墙及设于2道燃烧室炉墙之间的多道立火道隔墙组成,所述燃烧室炉墙沿燃烧室纵向由多块炉墙砖砌筑而成;所述炉墙砖的两端在靠近立火道一侧分别设凸部,所述凸部朝向立火道内侧延伸;同一立火道隔墙两侧的炉墙砖上的凸部将立火道隔墙的对应端包裹在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从根本上避免炉墙窜漏,具有结构简单、不增加施工难度、效果明显、经济实用的优点。用的优点。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墙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焦炉
,尤其涉及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焦炉在生产过程中,炉墙窜漏会导致未经处理的荒煤气直接进入燃烧室内燃烧,导致废气中SO2含量显著增大,同时窜漏的荒煤气量无法统计,会造成炉内温度不均匀,甚至导致局部高温损坏炉体。
[0003]为了治理焦炉炉墙窜漏,目前通常采用后期维修的方法,包括喷补、陶瓷焊补或局部挖补,其维修成本高,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墙结构,可从根本上避免炉墙窜漏,具有结构简单、不增加施工难度、效果明显、经济实用的优点。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墙结构,由2道并列设置的燃烧室炉墙及设于2道燃烧室炉墙之间的多道立火道隔墙组成,所述燃烧室炉墙沿燃烧室纵向由多块炉墙砖砌筑而成;所述炉墙砖的两端在靠近立火道一侧分别设凸部,所述凸部朝向立火道内侧延伸;同一立火道隔墙两侧的炉墙砖上的凸部将立火道隔墙的对应端包裹在其中。
[0007]所述立火道隔墙的本体为长方体结构,其一端为直端,另一端为咬合端,其中咬合端在靠近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舌;多道立火道隔墙沿燃烧室纵向间隔设置形成多个立火道,相邻2道立火道隔墙的设置方向相反;其中咬合端的端面与对应侧燃烧室炉墙的外侧面平齐,直端缩于另一侧燃烧室炉墙的内侧;所述炉墙砖的一端设凹槽,立火道隔墙上的凸舌与炉墙砖上的凹槽共同形成咬合结构;同一立火道隔墙两侧的炉墙砖上的凸部将对应的咬合结构包裹在其中。
[0008]所述炉墙砖上的凸部具有与炉墙砖内侧面平行的突出平面,突出平面与炉墙砖的内侧面之间通过斜面相连;每块炉墙砖上的突出平面与炉墙砖外侧面的距离均相等;每块炉墙砖上的突出平面与斜面的交点距离最近一道立火道隔墙中心线的距离均相等;每块炉墙砖上的斜面的倾斜角均相等。
[0009]所述凸部的斜面与炉墙砖的内侧面之间设过渡圆角。
[0010]所述立火道隔墙沿燃烧室高向由多层隔墙砖砌筑而成;在同一立面,相邻2层隔墙砖一正一反设置。
[0011]所述燃烧室炉墙沿燃烧室高向由多层炉墙砖砌筑而成,并且各层炉墙砖的凸部均保持平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在炉墙砖两端与隔墙砖贴合处增加凸部,使炉墙砖与隔墙砖之间的砖缝加深,有效避免炭化室内的荒煤气窜入燃烧室内;
[0014]2)炉墙砖上的凸部仅在与隔墙砖贴合处增加,除此之外的墙面厚度并未改动,不影响热量传递;
[0015]3)所有炉墙砖的外形对应立火道内的相对尺寸均保持一致,并且沿燃烧室高向的多层炉墙砖的外表面均保持平齐,因此对气流影响很小。
[0016]4)凸部的根部设过渡圆角,能够避免应力集中;
[0017]5)具有结构简单、不增加施工难度、效果明显、经济实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第N层)。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第N+1层)。
[0020]图中:1.炉墙砖 2.隔墙砖 3.立火道 4.凸部 5.咬合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墙结构,由2道并列设置的燃烧室炉墙及设于2道燃烧室炉墙之间的多道立火道隔墙组成,所述燃烧室炉墙沿燃烧室纵向由多块炉墙砖1砌筑而成;所述炉墙砖1的两端在靠近立火道3一侧分别设凸部4,所述凸部4朝向立火道3内侧延伸;同一立火道隔墙两侧的炉墙砖1上的凸部4将立火道隔墙的对应端包裹在其中。
[0023]所述立火道隔墙的本体为长方体结构,其一端为直端,另一端为咬合端,其中咬合端在靠近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舌;多道立火道隔墙沿燃烧室纵向间隔设置形成多个立火道3,相邻2道立火道隔墙的设置方向相反;其中咬合端的端面与对应侧燃烧室炉墙的外侧面平齐,直端缩于另一侧燃烧室炉墙的内侧;所述炉墙砖1的一端设凹槽,立火道隔墙上的凸舌与炉墙砖1上的凹槽共同形成咬合结构5;同一立火道隔墙两侧的炉墙砖1上的凸部4将对应的咬合结构5包裹在其中。
[0024]所述炉墙砖1上的凸部4具有与炉墙砖1内侧面平行的突出平面,突出平面与炉墙砖1的内侧面之间通过斜面相连;每块炉墙砖1上的突出平面与炉墙砖1外侧面的距离均相等;每块炉墙砖1上的突出平面与斜面的交点距离最近一道立火道隔墙中心线的距离均相等;每块炉墙砖1上的斜面的倾斜角均相等。
[0025]所述凸部4的斜面与炉墙砖1的内侧面之间设过渡圆角。
[0026]所述立火道隔墙沿燃烧室高向由多层隔墙砖2砌筑而成;在同一立面,相邻2层隔墙砖2一正一反设置(如图1、图2所示)。
[0027]所述燃烧室炉墙沿燃烧室高向由多层炉墙砖1砌筑而成,并且各层炉墙砖1的凸部均保持平齐。
[0028]以下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9]【实施例】
[0030]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墙结构,在炉墙砖1的
两端与隔墙砖2贴合处增加凸部4,第N层和第N+1层的炉墙砖凸部4上下平齐,没有错台,凸部4的根部设过渡圆角。
[0031]本实施例中,炉墙砖1两端设置的凸部4距离对应隔墙砖2中心线的距离A均为105mm,距离炉墙砖1外侧面的距离B均为170mm,斜面的倾斜角C均为112
°
,凸部4根部的过渡圆角半径为R6。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墙结构,由2道并列设置的燃烧室炉墙及设于2道燃烧室炉墙之间的多道立火道隔墙组成,所述燃烧室炉墙沿燃烧室纵向由多块炉墙砖砌筑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墙砖的两端在靠近立火道一侧分别设凸部,所述凸部朝向立火道内侧延伸;同一立火道隔墙两侧的炉墙砖上的凸部将立火道隔墙的对应端包裹在其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火道隔墙的本体为长方体结构,其一端为直端,另一端为咬合端,其中咬合端在靠近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舌;多道立火道隔墙沿燃烧室纵向间隔设置形成多个立火道,相邻2道立火道隔墙的设置方向相反;其中咬合端的端面与对应侧燃烧室炉墙的外侧面平齐,直端缩于另一侧燃烧室炉墙的内侧;所述炉墙砖的一端设凹槽,立火道隔墙上的凸舌与炉墙砖上的凹槽共同形成咬合结构;同一立火道隔墙两侧的炉墙砖上的凸部将对应的咬合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铄吴添王恩阁王晓东王春洪王宝瑞姜鹏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恒祥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