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便携式饮用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9259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便携式饮用水处理装置,包括杯体,杯体内设有污水腔与净水腔,污水腔与净水腔之间设有隔网,所述隔网为夹层结构,隔网的夹层内设有滤膜,所述杯体下方设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气路与污水腔连通,通过将地下水灌入到污水腔,对污水腔进行加压使地下水通过滤膜进行过滤,可以过滤掉水中的杂质,有机物以及细菌病毒,根据不同需要,可通过滤膜不同孔径实现不同程度的过滤,过滤后的处于净水腔内,通过出水口倒出,电动控制气泵加压,操作简单,方便可靠,适合推广使用。合推广使用。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便携式饮用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便携式饮用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是生命之源,这句口号在我们每日呆在家里的时候听起来并不那么让人感受深刻,一旦到了户外,登山旅游野营探险,或者遇到像地震、海啸等突发的自然灾害的时候,饮用水保障就变成绝对重要的事情。在条件极端的情况下,除了随身携带水源,我们更希望能够就地取材,但是很多的地下水并不都能够满足饮用标准,水中含有机物及细菌、病毒贾第虫和其他微生物,如果随便饮用,极有可能滋生各种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便携式饮用水处理装置,解决地下水并不都能够满足饮用标准,水中含有机物及细菌、病毒贾第虫和其他微生物,如果随便饮用,极有可能滋生各种疾病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便携式饮用水处理装置,包括杯体,杯体内设有污水腔与净水腔,污水腔与净水腔之间设有隔网,所述隔网为夹层结构,隔网的夹层内设有滤膜,所述杯体下方设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气路与污水腔连通。
[0005]优选方案中,所述杯体上方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与污水腔连通,出水口与净水腔连通。
[0006]优选方案中,所述进水口处设有进水口盖,进水口盖与进水口螺纹连接,进水口盖与进水口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进水口盖上设有泄压阀。
[0007]优选方案中,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出水口盖,出水口盖与出水口螺纹连接,出水口盖与出水口之间设有密封圈。
[0008]优选方案中,所述气路上设有单向阀。
[0009]优选方案中,所述隔网为两层中间有一个夹层,所述滤膜设在两层隔网之间,所述滤膜上的孔径为0.05~5.00μm。
[0010]优选方案中,所述隔网为三层中间有两个夹层,所述滤膜有两层,第一层滤膜设在隔网的第一夹层内,所述第二层滤膜设在隔网的第二夹层内,所述第一层滤膜上的孔径为0.05~5.00μm,所述第二层滤膜上的孔径为5nm~0.1μm。
[0011]优选方案中,所述杯体一侧设有开关,开关与气泵电连接。
[0012]优选方案中,所述杯体下方设有电源,电源与气泵电连接,所述电源下方通过底盖与杯体连接。
[0013]优选方案中,所述杯体一侧设有进气格栅,进气格栅与气泵进气口连通。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便携式饮用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地下水
灌入到污水腔,对污水腔进行加压使地下水通过滤膜进行过滤,可以过滤掉水中的杂质,有机物以及细菌病毒,根据不同需要,可通过滤膜不同孔径实现不同程度的过滤,过滤后的处于净水腔内,通过出水口倒出,电动控制气泵加压,操作简单,方便可靠,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装置结构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整体装置正剖视图;
[0018]图中:杯体1;气路2;单向阀3;气泵4;开关5;电源6;底盖7;进气格栅8;滤膜9;隔网10;出水口盖11;泄压阀12;进水口盖13;污水腔14;净水腔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便携式饮用水处理装置,包括杯体1,杯体1内设有污水腔14与净水腔15,污水腔14与净水腔15之间设有隔网10,所述隔网10为夹层结构,隔网10的夹层内设有滤膜9,所述杯体1下方设有气泵4,所述气泵4通过气路2与污水腔14连通,由此结构,通过对污水腔14里的地下水进行加压,使地下水进过滤膜9进行过滤,可过滤掉有机物及细菌、病毒,使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隔网10为金属制与杯体1连接用以固定滤膜9位置。
[0021]优选方案中,所述杯体1上方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与污水腔14连通,出水口与净水腔15连通,由此结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污水腔14和净水腔15连通,将地下水和过滤后的水分离开来,便于人员直接饮用,方便过滤。
[0022]优选方案中,所述进水口处设有进水口盖13,进水口盖13与进水口螺纹连接,进水口盖13与进水口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进水口盖13上设有泄压阀12,由此结构,当地下水加压过滤完毕后,手动控制进水口盖13上泄压阀12释放杯体1内的压力,使杯体1饮水更加安全可靠。
[0023]优选方案中,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出水口盖11,出水口盖11与出水口螺纹连接,出水口盖11与出水口之间设有密封圈。
[0024]优选方案中,所述气路2上设有单向阀3,由此结构,单向阀3避免污水腔14内的地下水倒流,保证气泵4的正常使用。
[0025]优选方案中,所述隔网10为两层中间有一个夹层,所述滤膜9设在两层隔网10之间,所述滤膜9上的孔径为0.05~5.00μm,由此结构,精密过滤的滤膜9孔径为0.05~5.00μm,操作压力为0.01~0.2MPa,可以去除微米级的水中杂质,与气泵4压力想匹配。
[0026]优选方案中,所述隔网10为三层中间有两个夹层,所述滤膜9有两层,第一层滤膜9设在隔网10的第一夹层内,所述第二层滤膜9设在隔网10的第二夹层内,所述第一层滤膜9上的孔径为0.05~5.00μm,所述第二层滤膜9上的孔径为5nm~0.1μm,由此结构,第一层滤膜9的精密过滤为预处理,第二层滤膜9的孔径为5nm~0.1μm,操作压力为0.1~1.0MPa,可以去除分子量300~3
×
105的大分子有机物及细菌、病毒、贾第虫和其它微生物,第二层滤膜9也可为纳滤膜,主要为卷式芳香族聚酰胺类复合纳滤膜,纳滤膜不仅可以进行水质软化和适度
脱盐,而且可以去除THMFP、色度、细菌、溶解性有机物和一些金属离子等。
[0027]优选方案中,所述杯体1一侧设有开关5,开关5与气泵4电连接,由此结构,将地下水装入杯体中后盖好杯盖,通过开关5控制气泵4启动进行加压过滤,操作简单方便可靠。
[0028]优选方案中,所述杯体1下方设有电源6,电源6与气泵4电连接,所述电源6下方通过底盖7与杯体1连接,由此结构,气泵4为微型气泵用DC12或DC24V供电,通过电源6进行供电,连接简单方便。
[0029]优选方案中,所述杯体1一侧设有进气格栅8,进气格栅8与气泵4进气口连通,由此结构,进气格栅8方便气泵4的进气,保证了气泵4的正常使用。
[0030]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便携式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杯体(1),杯体(1)内设有污水腔(14)与净水腔(15),污水腔(14)与净水腔(15)之间设有隔网(10),所述隔网(10)为夹层结构,隔网(10)的夹层内设有滤膜(9),所述杯体(1)下方设有气泵(4),所述气泵(4)通过气路(2)与污水腔(1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便携式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杯体(1)上方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与污水腔(14)连通,出水口与净水腔(1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便携式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处设有进水口盖(13),进水口盖(13)与进水口螺纹连接,进水口盖(13)与进水口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进水口盖(13)上设有泄压阀(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便携式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出水口盖(11),出水口盖(11)与出水口螺纹连接,出水口盖(11)与出水口之间设有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便携式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路(2)上设有单向阀(3)。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绿源饮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