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控振荡器及其控制方法、P2P接口电路、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72887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控振荡器及其控制方法、P2P接口电路、电子设备,涉及压控振荡技术领域,用于在实现较宽动作频率范围的同时,降低电源电压噪音并保证时钟信号具有优良的特性。所述压控振荡器包括N级延迟单元,每一级延迟单元均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第二反相器和第三反相器均分别与频率控制端电连接,能够在频率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是否将第二反相器和第三反相器激活。活。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控振荡器及其控制方法、P2P接口电路、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控振荡
,尤其涉及一种压控振荡器及其控制方法、P2P接口电路、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Display driver IC(中文:显示驱动IC,简称DDI)领域中,由于显示分辨率和画面更新频率(frame rate)的增加,使得可以传送高速数据的P2P(英文:point-to-point)接口技术被广泛应用。P2P接口电路包括从传送的信号中恢复时钟和数据的电路,而且构成该电路的核心之一是电压控制振动器,该电压控制振动器在DDI系统中能够生成所需频率的信号。
[0003]在大部分的DDI系统中一般会使用环形压控振荡器(ring VCO)。但是现有的ring VCO为了体现较宽的动作频率范围,在生成低频率时钟信号时,环形振荡器(ring oscillator)的电源电压必须要极度降低,但由于信号振幅(swing level)的存在,像地电压反弹(ground bounce)一样的电源电压噪音将变得非常脆弱。另外,随着时钟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rising/falling time)变大,多相时钟信号(multi-phase clock)的相位失配(phase mismatch)变大,使得由相位噪声(phase noise)导致的时钟信号抖动(jitter)也会变大。
[0004]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压控振荡器,能够在实现较宽动作频率范围的同时,降低电源电压噪音并保证时钟信号具有优良的特性。
专利技术内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控振荡器及其控制方法、P2P接口电路、电子设备,用于在实现较宽动作频率范围的同时,降低电源电压噪音并保证时钟信号具有优良的特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控振荡器,包括:
[0008]N级延迟单元,第X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第X+1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X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第X+1级延迟单元的第四输入端电连接;第X+1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第X级延迟单元的第四输入端接入相同的信号,第X+1级延迟单元的第三输入端与第X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接入相同的信号;第一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第N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第N级延迟单元的第四输入端接入相同的信号,第一级延迟单元的第三输入端与第N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接入相同的信号,第一级延迟单元的第四输入端与第N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其中N为整数,1≤X≤N-1;
[0009]每一级所述延迟单元均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为其所属的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
端为其所属的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为其所属的延迟单元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为其所属的延迟单元的第四输入端;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均与其所属的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均与其所属的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0010]所述第二反相器和所述第三反相器均分别与频率控制端电连接,能够在所述频率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是否将所述第二反相器和所述第三反相器激活。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反相器和/或所述第三反相器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所述频率控制端包括输出信号相位相反的第一频率控制端和第二频率控制端;
[0012]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频率控制端、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端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导通或断开所述输入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之间的连接;
[0013]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以及其所属的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在其包括的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与该输出端之间的连接;
[0014]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二频率控制端、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端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导通或断开所述输入信号端与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之间的连接;
[0015]所述第四控制单元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以及其所属的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在其包括的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与该输出端之间的连接;
[0016]所述输入信号端为第二输入端或第三输入端。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四控制单元包括第六晶体管;
[0018]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输入信号端电连接;
[0019]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其所属的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0020]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输入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0021]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
第二极与其所属的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0022]可选的,所述第二反相器和/或所述第三反相器包括:包括第五控制单元、第六控制单元、第七控制单元和第八控制单元;所述频率控制端包括输出信号相位相反的第一频率控制端和第二频率控制端;
[0023]所述第五控制单元分别与输入信号端、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六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接,用于在所述输入信号端的控制下,控制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六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
[0024]所述第六控制单元还分别与第二频率控制端,以及其所属的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导通或断开其包括的输入端和该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
[0025]所述第七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频率控制端,其所属的反相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八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导通或断开其所属的反相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八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之间的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级延迟单元,第X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第X+1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X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第X+1级延迟单元的第四输入端电连接;第X+1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第X级延迟单元的第四输入端接入相同的信号,第X+1级延迟单元的第三输入端与第X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接入相同的信号;第一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第N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第N级延迟单元的第四输入端接入相同的信号,第一级延迟单元的第三输入端与第N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接入相同的信号,第一级延迟单元的第四输入端与第N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其中N为整数,1≤X≤N-1;每一级所述延迟单元均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为其所属的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为其所属的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为其所属的延迟单元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为其所属的延迟单元的第四输入端;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均与其所属的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均与其所属的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和所述第三反相器均分别与频率控制端电连接,能够在所述频率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是否将所述第二反相器和所述第三反相器激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相器和/或所述第三反相器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所述频率控制端包括输出信号相位相反的第一频率控制端和第二频率控制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频率控制端、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端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导通或断开所述输入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以及其所属的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在其包括的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与该输出端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二频率控制端、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端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导通或断开所述输入信号端与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之间的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单元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以及其所属的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在其包括的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与该输出端之间的连接;所述输入信号端为第二输入端或第三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四控制单元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端电连接,所
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输入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其所属的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输入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明白东勋南帐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奕斯伟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