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地暖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834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地暖散热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序设置的防潮层、隔热层、反射膜、回填层、找平层和地面装饰层,所述回填层内设置有盘管,所述隔热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凹凸结构,所述盘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凹凸结构的凸起部上,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盘管之间,所述反射膜贴合设置于所述隔热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凹凸结构,并将盘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凹凸结构的凸起部上,将凹凸结构的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盘管之间,并将反射膜贴合设置于所述隔热层上,使得设置于凹陷部的反射膜能够将盘管的热量反射到盘管之间的区域,从而能够在不改变盘管间距的前提下使地面的热度分布更加均匀,改善使用体验。改善使用体验。改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地暖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水地暖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根据热媒介质不同,分为水地暖和电地暖两大类。水地暖是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一种供暖方式。水地暖系统通常包括热源设备、采暖主管道、盘管、分集水器、温控系统、地面结构层等。大户型房屋还配有采暖循环水泵(起增压作用)、恒温混水阀(节能且舒适性好)等。
[0003]现有水地暖存在的问题在于,盘管之间的间距不能过小,否则盘管弯度过大会导致循环阻力增大,甚至造成盘管死弯,造成水循环不畅。而保持盘管间距之后,使用者踩在地板上能够明显感觉到不同区域之间的热度差异,盘管上方的地板较热,而无盘管区域的地板较凉,因而影响使用体验。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够均匀散热的水地暖散热结构,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均匀散热的水地暖散热结构。
[0005]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地暖散热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序设置的防潮层、隔热层、反射膜、回填层、找平层和地面装饰层,所述回填层内设置有盘管,所述隔热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凹凸结构,所述盘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凹凸结构的凸起部上,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盘管之间,所述反射膜贴合设置于所述隔热层上。
[0007]在一实施例中,该水地暖结构的所述盘管之间连接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由金属制成。
[0008]在一实施例中,该水地暖结构的所述散热件包括连接部和散热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与所述盘管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上方。
[0009]在一实施例中,该水地暖结构的所述凸起部包括安装平面,所述盘管通过卡钉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平面上。
[0010]在一实施例中,该水地暖结构的所述凸起部和凹陷部的截面为梯形。
[0011]在一实施例中,该水地暖结构的所述凸起部的间距为200mm~300mm。
[0012]在一实施例中,该水地暖结构的所述安装平面的宽度为30mm~50mm。
[0013]在一实施例中,该水地暖结构的所述反射膜表面画设有与所述凹凸结构对应的网格标记。
[0014]在一实施例中,该水地暖结构的所述回填层为豆石混凝土。
[0015]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隔热层上设置凹凸结构,并将盘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凹凸结构的凸起部上,将凹凸结构的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盘管之间,并将反射膜贴合设置于所述隔热层上。设置于凹陷部的反射膜能够将盘管的热量反射到盘管之间的区域,从而能够在不改变盘管间距的前提下使地面的热度更加均匀,改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19]其中:1-防潮层;2-隔热层;3-反射膜;4-回填层;5-找平层;6-地面装饰层;7-盘管;2a-凸出部;2a
’-
安装平面;2b-凹陷部;8-散热件;8a-连接部;8b-散热部;9-楼板;10-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地暖散热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一次设置于楼板9上的防潮层1、隔热层2、反射膜3、回填层4、找平层5和地面装饰层6,隔热层2的上表面设置有凹凸结构,凹凸结构的凸出部2a设置于盘管7的下方,凹凸结构的凹陷部2b设置于盘管7之间,反射膜3贴合设置于隔热层2上。反射膜3由特殊处理的软性铝箔和耐热PE胶粘剂及带有色彩印格的聚酯膜和玻璃纤维复合加工而成,能够将盘管7发散的热辐射向上反射。设置于凹陷部2b的反射膜3能够将盘管7的热量反射到盘管7之间的区域,从而能够在不改变盘管7间距的前提下使地面的热度更加均匀,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0022]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盘管7之间连接有散热件8,散热件8由金属制成。由于设置于回填层4内,因此应采用防锈蚀性较好的金属如镀锌金属等。由于金属材质的导热性能比混凝土等材质要好很多,通过设置金属制成的散热件8,能够有效地将盘管7的热量传导到盘管7之间的区域内。
[0023]进一步地,散热件8包括连接部8a和散热部8b,连接部8a的两端可通过套接、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盘管7上,散热部8b设置于连接部8a中部,散热部8b设置于连接部8a上
方。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让热量散发更靠近地面。
[0024]为了便于安装盘管7,凸起部2a包括安装平面2a

,盘管7通过卡钉(图未示)固定设置于安装平面2a

上。优选地,为了便于施工,凸起部2a和凹陷部2b的截面为梯形。施工时,可以先做出隔热层2平面,再进行挖除。反射膜3表面可画设与凹凸结构对应网格标记以方便定位。
[0025]根据盘管7的间距不同,凸起部2a的间距可以为200mm~300mm。安装平面2a

的宽度为30mm~50mm。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凸起部2a的间距为250mm,安装平面2a

的宽度为30mm。回填层4采用豆石混凝土。盘管7可以采用PB管、PE-X管、PERT管或铝塑复合管。隔热层2可以为挤塑板。防潮层为防潮塑料薄膜,地面装饰层为地板。
[0026]在本水地暖结构与墙体10对接的位置,可以按照常规现有技术设置边界保温层和防潮层等,在此不再赘述。
[0027]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地暖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序设置的防潮层、隔热层、反射膜、回填层、找平层和地面装饰层,所述回填层内设置有盘管,所述隔热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凹凸结构,所述盘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凹凸结构的凸起部上,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盘管之间,所述反射膜贴合设置于所述隔热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地暖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之间连接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由金属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地暖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连接部和散热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与所述盘管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上方。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生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暖开智能地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