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简易收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877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棉花简易收获装置,其包括手持部、采棉部、出棉部、集棉管;手持部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顶部输出端连接有蜗杆,蜗杆顶部的上下两侧设有不同方向的螺旋齿,上侧螺旋齿配合连接有上蜗轮,上蜗轮沿轴向连接有上转轴,上转轴一端与手持部定位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采棉部并与采棉部定位转动连接,下侧螺旋齿配合连接有下蜗轮,下蜗轮沿轴向连接有下转轴,下转轴一端与手持部定位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采棉部并与采棉部定位转动连接;采棉部内部设有上摘棉辊和下摘棉辊,上摘棉辊与上转轴连接,下摘棉辊与下转轴连接;携带方便,能够单手操作,并配有风扇辅助采棉,采棉效果好,大大提高了采棉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采棉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采棉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花简易收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棉花收获
,特别是涉及一种棉花简易收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棉花收获方式分为机械收获和手工收获,机械收获采用大型的收获机对面棉花整体采摘,省时省力,但是收获机由于本身的体积、结构和成本,并不适用于小型田地或山地,对于这种情况,需要进行人工采摘,但是人工采摘劳动力较大,需要人手动对棉花一个个进行采摘,然后放到收集袋中,反复进行,易疲劳,而且由于棉花的生长结构,在采摘时还会对手部造成伤害,采摘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结构合理、便于采棉人员使用、能够快速采摘棉花,提高收获效率的棉花简易收获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花简易收获装置,包括手持部、位于手持部顶部一侧的采棉部、位于采棉部底部出棉部、出棉部一侧的风扇和出棉口下方的集棉管;所述手持部为竖向空心壳体,内部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顶部输出端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顶部的上下两侧设有不同方向的螺旋齿,上侧螺旋齿配合连接有上蜗轮,所述上蜗轮沿轴向连接有上转轴,所述上转轴一端与手持部定位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采棉部并与采棉部定位转动连接,下侧螺旋齿配合连接有下蜗轮,所述下蜗轮沿轴向连接有下转轴,所述下转轴一端与手持部定位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采棉部并与采棉部定位转动连接;所述采棉部前侧和下侧分别设有开口,内部设有上摘棉辊和下摘棉辊,所述上摘棉辊与上转轴连接,所述下摘棉辊与下转轴连接;所述出棉部顶部开口并与采棉部底部开口连通,所述出棉部一侧开口并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与出棉部之间设有纱网,所述出棉部底部开口并连接集棉管;所述驱动电机和风扇通过设置于手持部内部的蓄电池供电,所述手持部表面设有开关。
[0005]优选的,所述手持部上侧部分呈长方体,下侧部分呈圆柱体。
[0006]优选的,所述手持部上侧部分后侧设置开关和充电口。
[0007]优选的,所述手持部上侧部分设有散热孔。
[0008]优选的,所述风扇设置于出棉部后侧。
[0009]优选的,所述集棉管两端设有螺纹,一端与采棉部底部螺纹连接。
[00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携带方便,能够单手操作,并配有风扇辅助采棉,采棉效果好,大大提高了采棉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技术中所述手持部上侧部分呈长方体,下侧部分呈圆柱体,上侧部分呈平面,便于制作固定,下侧部分符合手握习惯;本技术中所述手持部上侧部分后侧设置开关和充电口,便于单手操作;本技术中所述手持部上侧部分设有散热孔,能够有效散热;本技术中所述风扇设置于出棉部后侧,在采摘时,避免风扇组件与两侧棉花接触;本技术中所述集棉管两端设有螺纹,一端与采棉部
底部螺纹连接,集棉管可以拆卸,便于收纳。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手持部 11、开关 12、充电口 13、驱动电机 14、蜗杆 15、下蜗轮 16、上蜗轮 17、上转轴 18、下转轴 19、散热孔 2、采棉部 21、上摘棉辊 22、下摘棉辊 3、出棉部 4、风扇 41、纱网 5、集棉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棉花简易收获装置,包括手持部1、位于手持部1顶部一侧(左侧或右侧)的采棉部2、位于采棉部2底部出棉部3、出棉部3一侧的风扇4和出棉部3下方的集棉管5;所述手持部1为竖向空心壳体,内部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顶部输出端连接有蜗杆14,所述蜗杆14顶部的上下两侧设有不同方向的螺旋齿,上侧螺旋齿配合连接有上蜗轮16,所述上蜗轮16沿轴向连接有上转轴17,所述上转轴17一端与手持部1定位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采棉部2并与采棉部2 定位转动连接,下侧螺旋齿配合连接有下蜗轮15,所述下蜗轮15沿轴向连接有下转轴18,所述下转轴18一端与手持部1定位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采棉部2并与采棉部2定位转动连接;所述采棉部2前侧和下侧分别设有开口,内部设有上摘棉辊21和下摘棉辊22,所述上摘棉辊21与上转轴17连接,所述下摘棉辊22与下转轴18连接;所述出棉部3顶部开口并与采棉部 2底部开口连通,所述出棉部3一侧开口并设有风扇4,所述风扇4与出棉部3之间设有纱网41,所述出棉部3底部开口并连接集棉管5;所述驱动电机13和风扇4通过设置于手持部1内部的蓄电池供电,所述手持部1表面设有开关11;优选的,所述手持部1上侧部分呈长方体,下侧部分呈圆柱体;优选的,所述手持部1上侧部分后侧设置开关11和充电口12;优选的,所述手持部1上侧部分设有散热孔19;优选的,所述风扇4设置于出棉部3 后侧;优选的,所述集棉管5两端设有螺纹,一端与出棉部3底部螺纹连接。
[0015]本实施例在实施时:预先将对手持部1的充电口12进行充电,也在手持部上设置电量显示屏,便于观察电量,然后用手部握住手持部1下侧圆柱体,将集棉管5一端与出棉部3固定,另一端与集棉袋固定,集棉袋为能够背起或挎起的袋子,并且袋子上设有相适配的螺纹,通过开关打开风扇4和驱动电机13,将采棉部2前侧对着棉花,风扇13和摘棉辊同时工作,完成采棉,采集的棉花风扇4和重力的作用下沿集棉管5进入集棉袋,在不使用或充电式时,可以将集棉管5拆除放置。
[0016]本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携带方便,能够单手操作,并配有风扇4辅助采棉,采棉效果好,大大提高了采棉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技术中所述手持部1上侧部分呈长方体,下侧部分呈圆柱体,上侧部分呈平面,便于制作固定,下侧部分符合手握习惯;本技术中所述手持部1上侧部分后侧设置开关11和充电口12,便于单手操作;本技术中所述手持部1上侧部分设有散热孔19,能够有效散热;本技术中所述风扇4设置于出棉部 3后侧,在采摘时,避免风扇4组件与两侧棉花接触;本技术中所述集棉管5两端设有螺纹,一端与出棉部3底部螺纹连接,集棉管5可以拆卸,便于收纳。
[001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花简易收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1)、位于手持部(1)顶部一侧的采棉部(2)、位于采棉部(2)底部出棉部(3)、出棉部(3)一侧的风扇(4)和出棉部(3)下方的集棉管(5);所述手持部(1)为竖向空心壳体,内部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顶部输出端连接有蜗杆(14),所述蜗杆(14)顶部的上下两侧设有不同方向的螺旋齿,上侧螺旋齿配合连接有上蜗轮(16),所述上蜗轮(16)沿轴向连接有上转轴(17),所述上转轴(17)一端与手持部(1)定位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采棉部(2)并与采棉部(2)定位转动连接,下侧螺旋齿配合连接有下蜗轮(15),所述下蜗轮(15)沿轴向连接有下转轴(18),所述下转轴(18)一端与手持部(1)定位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采棉部(2)并与采棉部(2)定位转动连接;所述采棉部(2)前侧和下侧分别设有开口,内部设有上摘棉辊(21)和下摘棉辊(22),所述上摘棉辊(21)与上转轴(17)连接,所述下摘棉辊(22)与下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宇咸丰路战远张建中杨建强张向前程玉臣苏和王建国张德健赵小庆高娃白春雷王灵茂姜晓平刘亚斌严斌曹丰海吕荣亮李文才张怀军刘智许建芳贾秀婷王定元杨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学燕阿拉塔邓贤谢爱青孙鸿举叶君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