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490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作平台升降机构,包括:工作平台;升降框架,升降框架包括两组并排布置的升降架,每组升降架包括:底板;主驱动装置,主驱动装置可伸缩且其一端与底板的第一固定座可枢转相连,主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工作平台的第一角的铰接座可枢转相连;摆杆组件,摆杆组件上设置有第一、二、三和四固定孔,摆杆组件通过第一固定孔与设置在工作平台的第一角的铰接座可枢转相连;副驱动装置,副驱动装置可伸缩且其一端与设置在工作平台第二角的铰接座可枢转相连,副驱动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孔与摆杆组件可枢转相连;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工作平台的升降机构,采用紧凑设计,提高了偏载承重,减小了体积。减小了体积。减小了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作平台升降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工作平台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井下钻锚探一体机上需要一种平台升降机构,以实现平台的升降,现有的升降机构,不仅体积较大,且无法承受足够的偏载,很难满足井下煤炭开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工作平台升降机构,可以实现工作平台的升降机构,采用紧凑设计,提高了偏载承重,减小了体积。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工作平台升降机构,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相对于地面可升降;升降框架,所述升降框架包括两组并排布置的升降架,每组所述升降架包括:底板;主驱动装置,所述主驱动装置可伸缩且其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一固定座可枢转相连,所述主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角的铰接座可枢转相连;摆杆组件,所述摆杆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其中,所述摆杆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角的铰接座可枢转相连;副驱动装置,所述副驱动装置可伸缩且其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二角的铰接座可枢转相连,所述副驱动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摆杆组件可枢转相连;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二固定座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摆杆组件可枢转相连;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三固定座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固定孔与所述摆杆组件可枢转相连。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平台升降机构,可以实现工作平台的升降,并且采用紧凑设计,提高了偏载承重,减小了体积,可有效保证控制的精确和实时性,提升使用体验。
[0007]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工作平台升降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摆杆组件的两端,所述第二固定孔设置在所述摆杆组件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三固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之间。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三固定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固定座紧靠所述第一固定座设置。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为折弯杆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杆为折弯杆结构或直杆结构。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油缸;第一供油装置和第一油缸,所述第一供油装置和所述第一油缸同轴设置后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油缸的外侧。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油缸;第二供油装置和第二油缸,所述第二供油装置和所述第二油缸同轴设置后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油缸的外侧。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角的铰接座和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二角的铰接座位于所述工作平台的同一侧。
[0014]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5]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平台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摆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平台升降机构缩回时的示意图;以及
[0019]图3(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平台升降机构完全伸出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平台升降机构。
[002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平台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平台升降机构,可包括:工作平台1和升降框架2(图中未具体标识)。
[0024]其中,升降框架2可包括两组并排布置的升降架21,每组升降架21可包括:底板211、主驱动装置212、摆杆组件213、副驱动装置214、第一支撑杆215和第二支撑杆216。
[0025]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升降框架2中的两组并排布置的升降架21可分布在工作平台1的相对平行的两侧。
[0026]具体地,主驱动装置212可伸缩且其一端与底板211的第一固定座2111可枢转相连,主驱动装置212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工作平台1的第一角的铰接座11可枢转相连。
[0027]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主驱动装置212的一端和主驱动装置212的另一端,均可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固定座2111和设置在工作平台1的第一角的铰接座11可枢转相连,其中,紧固件可为螺栓、螺钉或螺丝。
[0028]参见图2,摆杆组件213上可设置有第一固定孔2131、第二固定孔2132、第三固定孔2133和第四固定孔2134,其中,摆杆组件213可通过第一固定孔2131与设置在工作平台1的第一角的铰接座11可枢转相连。
[0029]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利用紧固件将第一固定孔2131与设置在工作平台1的第一角的铰接座11固定在一起,以实现摆杆组件213与设置在工作平台1的第一角的铰接座11可枢转相连。
[0030]副驱动装置214可伸缩且其一端与设置在工作平台1的第二角的铰接座12可枢转
相连,副驱动装置2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孔2132与摆杆组件213可枢转相连。其中,设置在工作平台1的第一角的铰接座11和设置在工作平台1的第二角的铰接座12可位于工作平台1的同一侧。
[0031]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利用紧固件分别将副驱动装置214的一端和副驱动装置214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工作平台1的第二角的铰接座12和第二固定孔2132固定在一起以实现可枢转相连。
[0032]第一支撑杆215的一端与底板211的第二固定座2112可枢转相连,第一支撑杆2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孔2133与摆杆组件213可枢转相连。第二支撑杆216的一端与底板211的第三固定座2113可枢转相连,第二支撑杆216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固定孔2134与摆杆组件213可枢转相连。其中,第一支撑杆215为折弯杆结构,第二支撑杆216可为折弯杆结构或直杆结构。
[0033]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支撑杆216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为折弯杆结构或直杆结构,例如,为了避免在工作平台升降机构进行升降操作的过程中触碰到某些器件,将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平台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相对于地面可升降;升降框架,所述升降框架包括两组并排布置的升降架,每组所述升降架包括:底板;主驱动装置,所述主驱动装置可伸缩且其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一固定座可枢转相连,所述主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角的铰接座可枢转相连;摆杆组件,所述摆杆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其中,所述摆杆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角的铰接座可枢转相连;副驱动装置,所述副驱动装置可伸缩且其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二角的铰接座可枢转相连,所述副驱动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孔与所述摆杆组件可枢转相连;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二固定座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摆杆组件可枢转相连;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三固定座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固定孔与所述摆杆组件可枢转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平台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凯任晓力张强闫金宝车利明张学瑞马福文李露云刘文武贾建伟赵媛媛李华常映辉鲁鹤鸣高丽刘长龙宋鑫森宋庭锋李智伟王连柱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