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847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尘盖装置,包含基座、动力单元、传动单元以及防尘盖。该动力单元包括马达以及受该马达双向驱动的导螺杆。该传动单元包括供该导螺杆螺设的滑座、设置于该滑座的两推抵部,以及使该滑座来回移动的导引组合体。该防尘盖包括容置于该两推抵部之间的连动部,以及与该连动部连接的盖板部。藉由驱动该导螺杆以驱使该滑座移动,就可利用该两推抵部推抵该连动部,以开启与关闭该防尘盖,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组装组件较少而可方便组装、减小组装体积,以及降低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相机、摄影机,或投影机等影像装置以保护其镜头的防尘盖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与图2,美国专利US5,461,441中的一防尘盖装置1是装设在一相机机壳10以保护该相机的一镜头100,具有一可移动地覆设于该镜头100的防尘盖11,及一连动该防尘盖11以相对于该镜头100在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单元12。该驱动单元12具有一马达120、一与该马达120同轴并受其双向地驱动的动力齿轮121、依序相啮合的一第一齿轮122、一第二齿轮123、一第三齿轮124、一第四齿轮125、一第五齿轮126、一受该第五齿轮126推抵移动的齿轮条127,以及一与该齿轮条127相啮合并连接至该防尘盖11的第六齿轮128。当要使该防尘盖11相对于该镜头100移动时,是先激活该马达120以驱动该动力齿轮121转动,再经由一传动齿轮组(图未示)间接地驱使该第一齿轮122运转,并依序地连动该第二、三、四、五齿轮123、124、125、126以移动该齿轮条127,及驱动该第六齿轮128,进而将该防尘盖11依该动力齿轮121的转动方向移动至该开启位置或该关闭位置。虽然该专利案的防尘盖装置1已可利用该驱动单元12的马达120与一连串的正齿轮相啮合传动的方式传递动力,驱使该防尘盖11相对于该镜头100移动至该开启位置或该关闭位置,达到以电动方式控制该镜头100的开合的使用功能,但实际上仍存有下列缺陷:在该马达121与该防尘盖11之间配合传递动力与增加扭力的这些齿轮-->122、123、124、125、126、128的数目较多,除了组装较困难外,组装完成的该防尘盖装置1的体积也相对增加,并因所需零件较多而增加制造成本,使该防尘盖装置1具有组装较不方便、较占用空间,及浪费成本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防尘盖装置组件较多、组装不便、以及较占用空间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零件较少而可方便组装、并大幅减小组装体积,以及可降低制造成本的防尘盖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尘盖装置,包含:基座、装设于该基座的驱动机构,及受该驱动机构连动的防尘盖。该驱动机构包括动力单元,及受该动力单元驱动的传动举元。该传动单元包括受该动力单元传动的滑座、相间隔地设置于该滑座的第一推抵部与第二推抵部,及连接于该滑座与该基座之间以供该滑座呈不可旋转地沿一第一方向来回移动的导引组合体。该防尘盖是枢设在该基座上,包括容置于该第一、第二推抵部之间的连动部,及与该连动部连接的盖板部。藉由上述组成,只要以该动力单元配合该导引组合体就可使该滑座沿该第一方向来回位移,并以该第一、第二推抵部推抵移动该防尘盖的连动部,进而驱使该防尘盖的盖板部在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使本专利技术以较少组装组件即可达成防尘盖启闭作用,而具有便于组装、有效缩小组装体积,及可降低制作成本的优点与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一立体组合图,说明美国专利US 5,461,441中的一防尘盖装置;图2是一侧视图,说明该专利的防尘盖装置的一防尘盖受一驱动单元连动的情形;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防尘盖装置一较佳实施例;图4是一立体组合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组装完成的状态;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防尘盖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形;-->图6是一类似图5的视图,说明该防尘盖位于开启位置的情形;及图7是一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该防尘盖受外力作用时,过负载保护组件勾抵限位该防尘盖并发生变形的情形。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防尘盖装置的前述以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明白。参阅图3与图4,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本专利技术防尘盖装置2的该较佳实施例包含基座3、装设于该基座3的驱动机构4、受该驱动机构4连动的防尘盖6,及呈相对应地分设在该基座3与该防尘盖6的位置感应单元7。该基座3包括基壁31,以及自该基壁31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与该基壁31相配合界定出容纳空间33的侧壁32。该驱动机构4包括动力单元40,以及受该动力单元40驱动的传动单元50。该动力单元40安装于该基座3的基壁31,包括位于该基壁31外侧的马达41,以及沿该第一方向X延伸并受该马达41双向驱动的导螺杆42,且该导螺杆42是位于该容纳空间33内。该传动单元50包括受该导螺杆42螺接传动的滑座51、设置于该滑座51的第一推抵部52、连接于该滑座51的过负载保护组件(overloadingprotecting member)53,以及连接于该滑座51与该基座3之间以供该滑座51呈不可旋转地沿该导螺杆42来回移动的导引组合体54。该滑座51具有螺设于该导螺杆42的本体511,以及沿垂直于该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相间隔地凸设于该本体511的第一定位柱512、第二定位柱513,该第一推抵部52是沿一垂直于该第一、第二方向X、Y的第三方向Z自该本体511延伸。较佳地,该过负载保护组件53可受该防尘盖6的连动部61连动而变形,在该较佳实施例中,该过负载保护组件53为一扭簧,具有一套设于该第一定-->位柱512的卷绕部531、分别自该卷绕部531延伸而出的第一端脚532及第二端脚533,该第一端脚532是卡制定位于该第二定位柱513,该第二端脚533由内而外分别具有连接于该卷绕部531的根部534、连接于该根部534的第二推抵部535,以及连接于该第二推抵部535的弧形端部536。其中,该过负载保护组件53的第二推抵部535是与该传动单元50的第一推抵部52呈相间隔的配置关系。该导引组合体54包括导轴541,及自该第一推抵部52一体延伸并套穿于该导轴541的防转凸块542,该导轴541是平行于该导螺杆42设置于该基座3的容纳空间33内,其一端固设于该基壁31。该防尘盖6是通过枢接件8枢设在该基座3的侧壁32上,包括容置于该第一、第二推抵部52、535之间的该连动部61,以及与该连动部61连接并会随该连动部61的位移而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的盖板部62。在该较佳实施例中,该防尘盖6的连动部61是沿该第二方向Y延伸的圆柱,可分别受该第一、第二推抵部52、535推抵而反向移动,或受该过负载保护组件53的弧形端部536勾抵而被限位。该位置感应单元7包括传感器72及遮光板部71,该遮光板部71是自该防尘盖6的盖板部62朝外一体延伸,该传感器72则是固设于该基座3的侧壁32并对应该遮光板部71。参阅图3、图5与图6,其中,该图5、图6分别是该防尘盖6位于关闭、开启位置的示意图,当要将该防尘盖6自该关闭位置移动至该开启位置时,是先激活该动力单元40的马达41以驱动该导螺杆42顺转,并配合该导轴541与该防转凸块542,使螺套于该导螺杆42的滑座51沿该第一方向X朝上移动,同时以该第一推抵部52推抵该防尘盖6的连动部61,使该连动部61也相应地沿该第一方向X朝上移动,并连动该防尘盖6以该枢接件8为中心朝方向A摆动,进而将该盖板部62自该关闭位置移动至该开启位置,此时,设置于该防尘盖6的该位置感应单元7的遮光板部71也会随着该防尘盖6的枢转而被连动,藉由该遮光板部71的位置变化使该传感器72得以感知该盖板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尘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基座;驱动机构,装设于所述基座,包括动力单元,以及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包含受所述动力单元传动的滑座、相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滑座的第一推抵部与第二推抵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滑座与所述基座之间、使所述滑座呈不可旋转地沿第一方向来回移动的导引组合体;以及防尘盖,枢设在所述基座上,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第二推抵部之间的连动部,以及与所述连动部连接的盖板部。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防尘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基座;驱动机构,装设于所述基座,包括动力单元,以及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包含受所述动力单元传动的滑座、相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滑座的第一推抵部与第二推抵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滑座与所述基座之间、使所述滑座呈不可旋转地沿第一方向来回移动的导引组合体;以及防尘盖,枢设在所述基座上,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第二推抵部之间的连动部,以及与所述连动部连接的盖板部。2.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位置感应单元,所述位置感应单元包括自所述防尘盖的盖板部朝外延伸的遮光板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并对应所述遮光板部的传感器。3.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还具有连接于所述滑座的过负载保护组件,所述过负载保护组件具有所述第二推抵部,且可受所述防尘盖的连动部连动而变形。4.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马达,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受所述马达双向驱动的导螺杆,所述传动单元的滑座受所述导螺杆螺接而传动。5. 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具有螺设于所述导螺杆的本体,以及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间隔地凸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推抵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自所述本体延伸。6. 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尘盖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春育黄敦揆
申请(专利权)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