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直井复杂长缝压裂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455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直井复杂长缝压裂工艺,首先将高粘压裂液注入地层造缝,按递增的砂比进行分次注液完成一次造缝;加砂结束后降排量注入暂堵剂封堵裂缝;然后提升排量提高裂缝净压迫使裂缝转向并重复上述造缝工艺,其中砂比增至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直井复杂长缝压裂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直井复杂长缝压裂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压裂,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增产工艺为端部脱砂压裂,在储层中形成短宽裂缝,从而提高裂缝导流能力达到增产的目的。但随着对八面河疏松砂岩油藏的不断开发,发现该工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1)该工艺在储层中主要以形成近井地带高导流的短宽裂缝为主,改造体积有限,在改造初期效果显著,但是存在短时间内产能下降快的问题;2)疏松砂岩稠油油油藏埋藏浅,胶结疏松压裂,油稠,压裂后储层易出砂,预充填压裂给储层提供了油流通道,但是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出砂问题,从而导致产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八面河疏松稠油油藏压裂预充填后产量下降快,易出砂,措施有效期短,影响单井产能等问题,提供一种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直井复杂长缝压裂工艺压裂方法;根据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储层特征,将现有的预充填压裂防砂工艺转变为高导流长缝压裂工艺,利用高砂比大排量大液量,不同粒径暂堵剂组合,不同粒径组合支撑剂充填裂缝,初次形成高导流长缝后,利用暂堵剂封堵已有裂缝,再次迫使裂缝转向,以确保以造长缝、增大有效改造体积为目标的压裂工艺成功,显著提高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单井产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直井复杂长缝压裂工艺,包括一次造高导流长缝、暂堵工艺、二次转向造高导流长缝和压裂顶替液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0006]一次造高导流长缝,将高粘压裂液注入疏松地层造缝,然后将压裂液携带小粒径支撑剂按依次递增的低砂比进行分次注液;再将压裂液携带大粒径支撑剂按依次递增的高砂比进行分次注液,完成一次压裂;
[0007]2)暂堵工艺,加砂结束后降排量注入缝内暂堵剂;
[0008]3)二次转向造高导流长缝,提升排量至步骤1)所述条件,并重复步骤1)所述造缝工艺,并在高砂比阶段尾追加入自分散可降解纤维;
[0009]4)压裂顶替液,加砂结束后按照油井措施管柱下深容积计算活性水用量,采用活性水顶替。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低砂比为10-40%,高砂比为50-80%;砂比递增幅度为5-10%。
[0011]优选的,所述砂比为50-70%时尾追加入表面改性自分散可降解纤维。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1)和步骤3)中压裂液的排量为4-5m3/min,步骤2)中暂堵剂的排量为暂堵剂1-2m3/min。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压裂液包括基液、交联液,其中基液中各组分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包括:胍胶0.35-0.5%,NaOH 0.012-0.015%,助排剂0.2-0.5%,粘土稳定剂1.0-2.0%,洗油剂0.3-0.5%,杀菌剂0.01-0.02%,其余为水;交联液中各组分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包括:硼砂0.8-1%,破胶剂0.3-0.5%,其余为水;交联比为100:(4-5)。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胍胶可选用羟丙基胍胶、羧甲基羟丙基胍胶等。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助排剂可选用JW-201或氟碳类表面活性剂等。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粘土稳定剂可选用JC-NW2或小分子聚季铵盐类黏土稳定剂等。
[0017]上述方案中,所述杀菌剂可选用JC-SJ2或醛类杀菌剂等。
[0018]上述方案中,所述洗油剂可选用AE1910等非离子型表活剂等。
[0019]上述方案中,所述破胶剂可选用过硫酸铵,等。
[0020]针对八面河油田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储层物性岩性特征,选择胍胶压裂液体系,其中基液粘度为25-40mPa
·
s,交联后冻胶粘度为150-200mPa
·
s,破胶液粘度为2-3.3mPa
·
s;该压裂液具有低表面张力、高效防膨、强洗油、强携砂、少残渣,易破胶和易返排的特点,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小粒径支撑剂的尺寸大小为30-60目,大粒径支撑剂的尺寸大小为20-40目;根据现场返出砂岩粒径大小,结合导流能力试验,确定优选的组合方式为小粒径支撑剂与大粒径支撑剂的体积比为1:3;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在含有10%返出砂粒时仍然具有高导流能力。
[0022]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剂可选用陶粒、石英砂、覆膜砂等。
[0023]上述方案中,所述暂堵剂为水溶性醇类聚合物,能在地层温度下起到封堵作用实施转向,同时又能满足地层温度;且施工时间内可彻底溶解,溶解后液体无残渣,对储层伤害小。
[0024]上述方案中,所述暂堵工艺中,暂堵剂的用量根据前次压裂裂缝尺寸计算,主要考虑裂缝长宽高以及孔隙度和暂堵剂密度,综合计算而得;暂堵剂尺寸大小根据前次压裂裂缝确定,其尺寸大小为4-120目,优选采用大-中-小粒径组合方式,且优选组合比例为1:3:1(体积比)。
[0025]上述方案中,所述自分散可降解纤维为水溶性醇类聚合物;加入纤维浓度为0.3-0.7wt%;采用纤维与支撑剂形成的网状结构,在组合支撑剂防砂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出砂。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疏松砂岩油藏压裂起裂和转向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直井复杂长缝压裂工艺:根据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储层特征,将现有的预充填压裂防砂工艺转变为高导流复杂长缝压裂工艺,结合高砂比大排量大液量、组合暂堵剂、组合支撑剂+纤维组合充填裂缝等手段,初次形成高导流长缝后,利用暂堵剂封堵已有裂缝,再次迫使裂缝转向以实现造长缝、增大有效改造体积和有效控制防砂的压裂效果,显著提高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采收率。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8]1)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多功能压裂液体系,在稠油压裂液配方中加入洗油剂和自主研制的长效防膨剂,降低因压裂液长期滞留井底对储层造成伤害的同时,洗油剂与原油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井底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单井产能;
[0029]2)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一种在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直井造复杂长缝压裂工艺代替预充
填防砂近井地带形成短宽缝为目的压裂工艺,利用提高前置液量造长缝组合支撑剂饱填砂形成高导流长油流通道,增大泄油面积,利用水溶性暂堵剂缝内转向扩大压裂改造体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油井增产倍数和采油速度,为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压裂工艺提供一条全新思路;
[0030]3)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利用超高砂比不同粒径支撑和超高砂比阶段尾追加入少量表面改性自分散可降解纤维形成网状+柱状结构,提高裂缝导流能力的同时有效形成封口挡砂屏障,防止压后地层出砂,另外借力水溶性暂堵剂实现缝内转向扩大改造体积;几种手段配合作用可显著提高中低渗稠油油藏的稳产期和采收率;
[0031]4)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改进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材料来源广通用性强、安全性可靠性高、操作方便;并可显著提高压裂增产效果,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直井复杂长缝压裂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造高导流长缝、暂堵、二次转向造高导流长缝和压裂顶替液工艺,具体步骤如下:1)一次造高导流长缝,将高粘压裂液注入疏松地层造缝,然后将压裂液携带小粒径支撑剂按依次递增的低砂比进行分次注液;再将压裂液携带大粒径支撑剂按依次递增的高砂比进行分次注液,完成一次压裂;2)暂堵工艺,加砂结束后降排量注入缝内暂堵剂;3)二次转向造高导流长缝,提升排量至步骤1)所述条件,并重复步骤1)所述造缝工艺,并在高砂比阶段尾追加入自分散可降解纤维;4)压裂顶替液,加砂结束后按照油井措施管柱下深容积计算活性水用量,采用活性水顶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直井复杂长缝压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砂比为10-40%,高砂比为50-80%;砂比递增幅度为5-10%;砂比为50-70%时尾追加入表面改性自分散可降解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直井复杂长缝压裂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3)中压裂液的排量为4-5m3/min,步骤2)中暂堵剂的排量为暂堵剂1-2m3/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直井复杂长缝压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裂液包括基液、交联液,其中基液中各组分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包括:胍胶0.35-0.5%,NaOH0.012-0.015%,助排剂0.2-0.5%,粘土稳定剂1.0-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明坚徐毓珠胡勇钱勇牟莎莎李保林修贺刘建中盛剑唐芳姜靖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