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8356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其包括包括正弦波发生模块、二极管整流桥、电流放大模块和极性指示灯,正弦波发生模块连接到二极管整流桥,二极管整流桥连接到电流放大模块,正弦波发生模块的电源口通过降压模块连接到电源,电流放大模块的电源口通过升压模块连接到电源,电流放大模块连接到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极性指示灯连接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极性指示灯采用并联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结构简单,测试可靠;发生的正弦波电流信号不会像直流法一样信号持续时间很短,且只有一次输出,能够将装置体积变小,重量变轻,方便携带,测试过程直接进行信号输出,通过极性指示灯进行判断极性,操作简单,信号显示清晰明确。显示清晰明确。显示清晰明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设备
,涉及一种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绝大多数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装置是通过监测线路的零序电流和母线零序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来判断故障线路,接入的零序电流信号的极性对大部分选线原理至关重要,是否统一是影响小电流接地故障正确选线的关键因素。
[0003]然在变电站现场已经有了检测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方法传统的极性检测方法有直流法、交流法、仪表法等。
[0004]仪表法可以简单直接的测量,但是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十分笨重不便携不利于现场使用。
[0005]传统法主要对单相电流互感器进行极性测试,其中交流法因为变比限制不推荐使用,所以工作现场通常采用的还是十几年前的旧方法——直流法,也统称为“点擦法”。
[0006]这种方法检测一个电流互感器需要多人协调工作才可完成一条线路的测试。还要携带电源,且存在指针偏转状态无法保持、变比较大的互感器万用表指针偏转微弱等问题,显示不直观需要多次重复操作才能确定极性,所以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每个变电站存在巨大工作量。
[0007]针对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测试方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同的技术提出了不同的原理,分别改进直流法、交流法、电压法等进行实现。但这些方法多存在操作便携性低,一二次直接需通过通讯交流等等问题,基于直流法的改进装置也无法保持信号显示。
[0008]实际通过一次侧进行加量测试时,需进入电缆沟内加电流,因此装置本身的大小、便携性、操作方便性都有很大要求。且一二次侧距离往往较远,因此通过通讯方式实现的高频的无法满足信号的穿透性和距离;低频的方式如LoRa,由于加入直流量后二次侧电流变化速度极快,可能无法满足实际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0]鉴于上述现有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正弦波发生模块,以及;二极管整流桥,所述二极管整流桥与所述正弦波发生模块连接,在所述二极管整流桥上设置有功率放大器,以及;电源组,所述电源组与正弦波发生模块以及二极管整流桥连接,以及;极性指示灯,所述极性指示灯与正弦波发生模块之间通过快速电缆接头连接;所述快速电
缆接头包括固接端以及套接端,所述套接端包括空心罩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空心罩壳端面上的棘轮齿,所述固接端包括空心套壳、绕所述空心套壳一圈设置的活动套环以及设置在所述空心套壳外壁上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弹性件;在所述活动套环上设置有与所述棘轮齿相配合的配合齿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动套环侧边的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弹性件相连。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源组包括升压模块和降压模块,所述电源组通过所述升压模块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与所述二极管整流桥连接;所述电源组通过所述降压模块与所述正弦波发生模块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空心套壳内设置有圆饼形导电板、以及轨道板;所述圆饼形导电板直径与所述空心套壳内径一致,其侧边缘上设置有凸块且所述圆饼型导电层上设置有六边形滑槽,所述空心套壳与所述空心罩壳连接端开有环绕所述空心套壳的环型槽,所述凸块穿过所述环形槽。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六边形滑槽上设置有六组滑杆,所述滑杆上对应设置有卡板,所述滑杆一端设置在所述六边形滑槽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卡板,与所述轨道板连接,所述轨道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六边形滑槽相对应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与所述六边形滑槽之间夹角为60
°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轨槽贯穿所述导轨板,所述滑杆穿过所述导轨槽,所述导轨板上设置有以所述导轨板几何中心为圆心的贯穿式圆孔。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板指向所述空心套壳几何中心一端设置有环型曲面。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空心罩壳内设置有固定圆板,所述固定圆板固定在所述空心罩壳内壁上,且其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固定圆板上设置有导电接头。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空心罩壳壳体上设置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凸块配合连接,所述配合槽底部固定设置有强力磁铁。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圆饼形导电板与所述固定圆板上分别设置有导电线。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源组采用锂电池组。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测试可靠;发生的正弦波电流信号不会像直流法一样信号持续时间很短,且只有一次输出,能够将装置体积变小,重量变轻,方便携带,测试过程直接进行信号输出,通过极性指示灯进行判断极性,操作简单,信号显示应清晰明确。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
的附图。其中: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的整体模块连接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所述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所述的快速电缆接头连接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所述的固接端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所述的套接端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所述的快速电缆接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1]其次,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弦波发生模块(100),以及;二极管整流桥(200),所述二极管整流桥(200)与所述正弦波发生模块(100)连接,在所述二极管整流桥(200)上设置有功率放大器(201),以及;电源组(300),所述电源组(300)与所述正弦波发生模块(100)以及所述二极管整流桥(200)连接,以及;极性指示灯(400),所述极性指示灯(400)与所述正弦波发生模块(100)之间通过快速电缆接头(401)连接;所述快速电缆接头(401)包括固接端(402)以及套接端(403),所述套接端(403)包括空心罩壳(403a)以及设置在所述空心罩壳(403a)端面上的棘轮齿(403a-1),所述固接端(402)包括空心套壳(402a)、绕所述空心套壳(402a)一圈设置的活动套环(402a-1)以及设置在所述空心套壳(402a)外壁上的容置槽(402a-2),所述容置槽(402a-2)内设置有弹性件(402a-3);在所述活动套环(402a-1)上设置有与所述棘轮齿(403a-1)相配合的配合齿(402a-4)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动套环(402a-1)侧边的压块(402a-5);所述压块(402a-5)与所述弹性件(402a-3)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300)包括升压模块(301)和降压模块(302),所述电源组(300)通过所述升压模块(301)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201)与所述二极管整流桥(200)连接;所述电源组(300)通过所述降压模块(302)与所述正弦波发生模块(100)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套壳(402a)内设置有圆饼形导电板(404)、以及轨道板(405);所述圆饼形导电板(404)直径与所述空心套壳(402)内径一致,其侧边缘上设置有凸块(404a)且所述圆饼型导电层(404)上设置有六边形滑槽(404b),所述空心套壳(402a)与所述空心罩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令金基伟何维田维国郑喆张亚当黄冈肖力王堃向阳李应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