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Openstack的硬盘快照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825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Openstack的硬盘快照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将并联到共享总线的多个控制器同时上电,使每个控制器等待直到控制器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启动并接收到其心跳信号;使每个控制器等待第一时间延迟,并判断每个控制器在第一时间延迟之内在共享总线上是否检测到发生过电平变化,否则发出抢主信号并将控制器自身设置为预备主控制器;使每个预备主控制器等待第二时间延迟,并判断每个预备主控制器在第二时间延迟之内在共享总线上是否检测到发生过电平变化,否则发出抢主成功信号并将该预备主控制器自身设置为主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从主从分配释放BMC资源,并提高主从分配的响应速度。配的响应速度。配的响应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硬盘快照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快照领域,更具体地,特别是指一种基于Openstack的硬盘快照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Openstack是一项开源云平台软件技术,提供了一个部署云的操作平台和工具集,是一个为用户综合提供虚拟化计算服务、存储服务和网络服务的云平台,并且拥有可靠的云部署方案和良好的扩展性,是云计算时代的操作系统。
[0003]快照作为一种数据容灾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数据保护措施,可以对源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如云平台中,对于正在运行着的虚拟机,挂载有数据盘的场景下,数据盘中写入了数据,在t1时打了快照,过了一段时间后,在t2时刻,数据盘出现了损坏,这时就可以用t1时刻的快照进行数据恢复,此时损失的数据为(t2-t1)这段时间内的数据,数据恢复到t1时刻的数据状态,这样可以尽量降低数据损失。
[0004]目前OpenStack原生接口基于快照创建云硬盘时不支持跨存储进行创建,核心原因是当前原生逻辑中并没有实现快照挂载与数据拷贝的关键动作,不能支持这种操作的进行。现有技术的为题在于,云硬盘与对应的快照存储在同一套后端存储中,一旦后端存储出现问题,那么保存的数据也就失去了应用价值,不能进行使用;原生的OpenStack原生接口不支持快照创建云硬盘时指定卷类型,也就限制了可基于快照创建云盘时不能创建到其他存储后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云平台会带有备份存储系统,但是备份的数据内容在当前云平台原生逻辑下,是没有办法直接挂载将备份后的磁盘数据挂载给云平台虚拟机可用的,相应的接口没有实现,也不符合OpenStack各个模块独立的设计思想。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OpenStack原生接口不能跨后端存储硬盘快照的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Openstack的硬盘快照方法和装置,能够在OpenStack中跨后端存储硬盘快照,保护平台数据,提高应用业务的连续性和健壮性。
[0007]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Openstack的硬盘快照方法,包括执行以下步骤:
[0008]发起基于快照的云硬盘创建请求并确定将创建的新云硬盘的类型,并基于新云硬盘的类型确定将容纳新云硬盘的第二存储后端;
[0009]响应于第二存储后端不同于存储快照的旧云硬盘所在的第一存储后端,而确定一个宿主机并将旧云硬盘挂载到宿主机上;
[0010]在第二存储后端上基于新云硬盘的类型创建新云硬盘,并将新云硬盘挂载到宿主机上;
[0011]将快照从旧云硬盘经由宿主机复制到新云硬盘。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新云硬盘具有多种类型,Openstack平台具有多个存储后端,多种类型和多个存储后端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基于新云硬盘的类型确定新云硬盘所在的第二存储后端包括:基于一一对应关系将与新云硬盘的类型相对应的存储后端确定为第二存储后端。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在确定将创建的新云硬盘的类型之前,先确定是否需要指定新云硬盘的类型;响应于不需要指定新云硬盘的类型而直接将第一存储后端确定为第二存储后端。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第二存储后端与第一存储后端相同而执行以下步骤:
[0015]基于Openstack平台的原生接口在第一存储后端上创建新云硬盘;
[0016]基于第一存储后端的底层命令将快照从旧云硬盘直接复制到新云硬盘。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存储后端上基于新云硬盘的类型创建新云硬盘包括:
[0018]使用Openstack平台的Cinder应用程序接口校验新云硬盘的类型的合法性,并响应于类型合法而向Openstack平台的Cinder调度器发送创建请求;
[0019]使用Cinder调度器基于创建请求和新云硬盘的类型在第二存储后端上创建新云硬盘。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使用Cinder调度器将新云硬盘挂载到宿主机上。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复制结束而从宿主机上卸载旧云硬盘和新云硬盘。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Openstack的硬盘快照装置,包括:
[0023]处理器;和
[0024]存储器,存储有处理器可运行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在被运行时执行以下步骤:
[0025]发起基于快照的云硬盘创建请求并确定将创建的新云硬盘的类型,并基于新云硬盘的类型确定将容纳新云硬盘的第二存储后端;
[0026]响应于第二存储后端不同于存储快照的旧云硬盘所在的第一存储后端,而确定一个宿主机并将旧云硬盘挂载到宿主机上;
[0027]在第二存储后端上基于新云硬盘的类型创建新云硬盘,并将新云硬盘挂载到宿主机上;
[0028]将快照从旧云硬盘经由宿主机复制到新云硬盘。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新云硬盘具有多种类型,Openstack平台具有多个存储后端,多种类型和多个存储后端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基于新云硬盘的类型确定新云硬盘所在的第二存储后端包括:基于一一对应关系将与新云硬盘的类型相对应的存储后端确定为第二存储后端。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存储后端上基于新云硬盘的类型创建新云硬盘包括:
[0031]使用Openstack平台的Cinder应用程序接口校验新云硬盘的类型的合法性,并响应于类型合法而向Openstack平台的Cinder调度器发送创建请求;
[0032]使用Cinder调度器基于创建请求和新云硬盘的类型在第二存储后端上创建新云硬盘。
[003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Openstack的硬盘快照
方法和装置,通过发起基于快照的云硬盘创建请求并确定将创建的新云硬盘的类型,并基于新云硬盘的类型确定将容纳新云硬盘的第二存储后端;响应于第二存储后端不同于存储快照的旧云硬盘所在的第一存储后端,而确定一个宿主机并将旧云硬盘挂载到宿主机上;在第二存储后端上基于新云硬盘的类型创建新云硬盘,并将新云硬盘挂载到宿主机上;将快照从旧云硬盘经由宿主机复制到新云硬盘的技术方案,能够在OpenStack中跨后端存储硬盘快照,保护平台数据,提高应用业务的连续性和健壮性。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Openstack的硬盘快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Openstack的硬盘快照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Openstack的硬盘快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以下步骤:发起基于快照的云硬盘创建请求并确定将创建的新云硬盘的类型,并基于所述新云硬盘的类型确定将容纳所述新云硬盘的第二存储后端;响应于所述第二存储后端不同于存储所述快照的旧云硬盘所在的第一存储后端,而确定一个宿主机并将所述旧云硬盘挂载到所述宿主机上;在所述第二存储后端上基于所述新云硬盘的类型创建所述新云硬盘,并将所述新云硬盘挂载到所述宿主机上;将所述快照从所述旧云硬盘经由所述宿主机复制到所述新云硬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云硬盘具有多种类型,Openstack平台具有多个存储后端,所述多种类型和所述多个存储后端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基于所述新云硬盘的类型确定所述新云硬盘所在的第二存储后端包括:基于所述一一对应关系将与所述新云硬盘的类型相对应的存储后端确定为所述第二存储后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确定将创建的新云硬盘的类型之前,先确定是否需要指定所述新云硬盘的类型;响应于不需要指定所述新云硬盘的类型而直接将所述第一存储后端确定为所述第二存储后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存储后端与所述第一存储后端相同而执行以下步骤:基于Openstack平台的原生接口在所述第一存储后端上创建所述新云硬盘;基于所述第一存储后端的底层命令将所述快照从所述旧云硬盘直接复制到所述新云硬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存储后端上基于所述新云硬盘的类型创建所述新云硬盘包括:使用Openstack平台的Cinder应用程序接口校验所述新云硬盘的类型的合法性,并响应于类型合法而向Openstack平台的Cinder调度器发送创建请求;使用Cinder调度器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业马豹亓开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