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羊水收集装置的妇产科助产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8112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羊水收集装置的妇产科助产床,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设置有中间床体,中间床体的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下肢床体及上肢床体,下肢床体与底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电动液压杆,上肢床体与底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液压杆;贯穿中间床体的中部向下开设有若干漏水孔,中间床体于漏水孔的下端设置有引液通道,中间床体的下端滑动连接有接水槽;中间床体靠近下肢床体一端的两侧均向下开设有抵脚槽,每一抵脚槽内均转动连接有抵脚板,每一抵脚板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齿轮,下肢床体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齿轮,每一第一齿轮与对应第二齿轮之间均啮合有第三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对羊水进行收集,并且产妇分娩时可以抵住产妇的双脚。产妇的双脚。产妇的双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羊水收集装置的妇产科助产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羊水收集装置的妇产科助产床。

技术介绍

[0002]妇科产床是妇科助产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助产床主要是床板和床腿构成,其分娩过程中通过助产医护人员辅助进行孕妇进行。在临床妇产科中,对于活跃期宫缩乏力和宫缩困难的产妇,一般要借助人工破膜的方法帮助生产,人工破膜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干预撕破宫口处羊膜,以便观察羊水颜色,但是现有的出产床不能对羊水进行收集观察,而且流出的羊水容易对助产床造成污染,操作不方便;并且分娩过程中双腿上屈,脚底由于没有抵挡物,因此双脚容易从助产床上滑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羊水收集装置的妇产科助产床,便于对羊水进行收集,并且产妇分娩时可以抵住产妇的双脚。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羊水收集装置的妇产科助产床,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中间床体,所述中间床体的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下肢床体及上肢床体,所述下肢床体与所述底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电动液压杆,所述第一电动液压杆使所述下肢床体能够向下转动,所述上肢床体与所述底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液压杆,所述第二电动液压杆使所述上肢床体能够向上转动;
[0005]贯穿所述中间床体的中部向下开设有若干漏水孔,所述中间床体的下端于所述漏水孔设置有向一侧延伸的引液通道,所述中间床体于所述引液通道的开口处设置有延伸至中间床体一侧边缘的滑轨,所述中间床体的下端通过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有接水槽;
[0006]所述中间床体靠近所述下肢床体一端的两侧均向下开设有抵脚槽,每一抵脚槽内均设置有抵脚板,每一抵脚板靠近所述下肢床体的一侧均与对应抵脚槽竖向转动连接,每一抵脚板的转动轴线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下肢床体的转动轴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齿轮,每一第一齿轮与对应第二齿轮之间均啮合有第三齿轮,每一第三齿轮均通过连接器与所述下肢床体转动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娩前产妇躺在本装置上,分娩时,医生让产妇双腿向上屈,控制第二液压伸缩杆伸长,推动上肢床体向上转动至倾斜,控制第一液压伸缩杆缩短,带动下肢床体传动至竖直,下肢床体传动带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带动第三齿轮相对第二齿轮反向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一齿轮相对第三齿轮反向转动,最终带动抵脚板相对下肢床体同向转动至竖直,产妇的双脚踩在抵脚槽内,防止双脚从中间床体滑出,当羊水流出后,从中间床体的漏水孔流入到引液通道,最后顺着引液通道流入接水槽内,分娩完后医生从滑轨上取下接水槽,将羊水清理。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安装
有控制器,所述控制箱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控制按钮及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一电动液压杆、第二电动液压杆、第一控制按钮及第二控制按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所述第一控制按钮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液压杆工作,所述第二控制按钮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液压杆工作。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一侧连接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的电源线。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肢床体、中间床体及下肢床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水软垫,所述防水软垫开设有与所述漏水孔对应的开孔,贯穿所述防水软垫开设有与每一抵脚槽相对应的缺口。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床体与所述底座通过支撑柱连接。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其一、本助产床具有对羊水进行收集的功能,防止助产床和衣物被羊水污染;
[0014]其二、本助产床具有在产妇分娩时抵住产妇双脚的功能,防止产妇的双脚从助产床上滑落;
[0015]其三、本助产床可折叠变形,从普通的平床变形成助产专用的助产床,产妇待产到分娩不需要换床。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8]图3主要用于展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之间的连接关系;
[0019]图4主要用于展示中间床体下端与接水槽的连接;
[0020]图5主要用于展示中间床体与下肢床体及上肢床体的连接关系;
[0021]图6是防水软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座;11、支撑柱;21、中间床体;22、下肢床体;23、上肢床体;31、第一电动液压杆;32、第二电动液压杆;4、控制箱;41、第一控制按钮;42、第二控制按钮;43、电源线;5、漏水孔;61、引液通道;62、滑轨;63、接水槽;64、耳子;7、防水软垫;71、开孔;72、缺口;8、抵脚槽;81、抵脚板;91、第一齿轮;92、第二齿轮;93、第三齿轮;94、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一种具有羊水收集装置的妇产科助产床,参照图1-6,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一块中间床体21,中间床体21与底座1通过一根支撑柱11连接,中间床体21的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一块下肢床体22及一块上肢床体23,下肢床体22与底座1之间转动连接有一根第一电动液压杆31,第一电动液压杆31使下肢床体22能够向下转动至竖直,上肢床体23与底座1之间转动连接有一根第二电动液压杆32,第二电动液压杆32使上肢床体23能够向上转动。
[0025]底座1的一侧安装有一个控制箱4,控制箱4内安装有一个控制器(图略),控制箱4的外侧安装有一个第一控制按钮41及一个第二控制按钮42,第一电动液压杆31、第二电动液压杆32、第一控制按钮41及第二控制按钮42均与控制器电连,第一控制按钮41控制第一
电动液压杆31工作,第二控制按钮42控制第二电动液压杆32工作,底座1的一侧连接有与控制器电连的电源线43。
[0026]贯穿中间床体21的中部向下开设有若干漏水孔5,中间床体21的下端于漏水孔5设置有一条向一侧延伸的引液通道61,中间床体21于引液通道61的开口处设置有一条延伸至中间床体21一侧边缘的滑轨62,中间床体21的下端通过滑轨62滑动连接有一个接水槽63,接水槽63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的耳子64。
[0027]上肢床体23、中间床体21及下肢床体22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层防水软垫7,防水软垫7开设有若干与漏水孔5对应的开孔71,贯穿防水软垫7开设有与每一抵脚槽8相对应的缺口72。
[0028]中间床体21靠近下肢床体22一端的两侧均向下开设有一个抵脚槽8,每一抵脚槽8内均设置有一块抵脚板81,每一抵脚板81靠近下肢床体22的一侧均与对应抵脚槽8竖向转动连接,每一抵脚板81的转动轴线的外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齿轮91,下肢床体22的转动轴线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二齿轮92,每一第一齿轮91与对应第二齿轮92之间均啮合有一个第三齿轮93,每一第三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羊水收集装置的妇产科助产床,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中间床体(21),所述中间床体(21)的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下肢床体(22)及上肢床体(23),所述下肢床体(22)与所述底座(1)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电动液压杆(31),所述第一电动液压杆(31)使所述下肢床体(22)能够向下转动,所述上肢床体(23)与所述底座(1)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液压杆(32),所述第二电动液压杆(32)使所述上肢床体(23)能够向上转动;贯穿所述中间床体(21)的中部向下开设有若干漏水孔(5),所述中间床体(21)的下端于所述漏水孔(5)设置有向一侧延伸的引液通道(61),所述中间床体(21)于所述引液通道(61)的开口处设置有延伸至中间床体(21)一侧边缘的滑轨(62),所述中间床体(21)的下端通过所述滑轨(62)滑动连接有接水槽(63);所述中间床体(21)靠近所述下肢床体(22)一端的两侧均向下开设有抵脚槽(8),每一抵脚槽(8)内均设置有抵脚板(81),每一抵脚板(81)靠近所述下肢床体(22)的一侧均与对应抵脚槽(8)竖向转动连接,每一抵脚板(81)的转动轴线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齿轮(91),所述下肢床体(22)的转动轴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齿轮(92),每一第一齿轮(91)与对应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云钟雪梅阚春敏普伟李腊阳缪雨君柯枰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