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杆塔螺栓实时松动程度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8047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电杆塔螺栓实时松动程度监测装置包括设置于输电杆塔的螺栓上的压力传感器群,压力传感器群包括压力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C,压力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C均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依次与A/D转换处理器、微处理器、4G通信模块、监控中心连接,A/D转换处理器、微处理器、4G通信模块均与电源模块连接,压力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C均由电源模块提供10V直流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输电杆塔螺栓在外界条件的激励下产生的松动进行监测。的激励下产生的松动进行监测。的激励下产生的松动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杆塔螺栓实时松动程度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输电杆塔结构健康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输电杆塔螺栓实时松动程度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输电杆塔工作在环境变化的户外,输电杆塔长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自身重力、振动、温差、风载荷等外部激励。螺栓是连接输电铁塔塔材的连接结点,螺栓容易受到外界的激励从而产生松动。单个螺栓的松动会加重塔身因自身重力而产生的振动,在没有加固已经松动的螺栓的条件下,塔身会不断加重因自身重量而产生的振动,也会加速造成原本没有发生松动螺栓发生松动,这样会大大降低铁塔整体的承载能力,在大风环境或轻微地震中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铁塔倒塌事故,从而危及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0003]因此输电杆塔螺栓松动程度监测对于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防止螺栓松动的常规办法有:输电杆塔的维护工作是由巡线工人巡检来完成。输电塔螺栓松动属于典型的隐性结构安全隐患,传统的工人巡线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人工成本高。而现有的杆塔螺栓松动方法是针对杆塔松动的快速监测的装置,当螺栓松动时,螺栓和螺母之间就会产生相对运动,在杆塔的任意部位施加一个外部振源,使用传感器监测回音信号,判断回音信号是否有二次撞击声,以此来确定存在松动,但这种方法仅可以判断螺栓与杆塔部件出现了相对松动的故障,而且可能还会对某些微小位移的部件产生错误的报警。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螺栓松动程度的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电杆塔螺栓实时松动程度监测装置,能够实现对输电杆塔螺栓在外界条件的激励下产生的松动进行监测。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电杆塔螺栓实时松动程度监测装置,包括设置于输电杆塔的螺栓上的压力传感器群,压力传感器群包括压力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C,压力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C均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依次与A/D转换处理器、微处理器、4G通信模块、监控中心连接,A/D转换处理器、微处理器、4G通信模块均与电源模块连接,压力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C均由电源模块提供10V直流电压。
[0006]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07]压力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C结构相同,均为压阻式的环式垫圈压力传感器,具体为:包括两端开口的金属罩壳,金属罩壳与金属外壳呈扣合结构,金属罩壳顶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N型半导体环形基片,金属罩壳顶部边缘位置处设置有灌胶孔,金属罩壳与金属外壳内嵌入有PCB板,PCB板为集成装置,PCB板上集成设置有依次连接的恒流源模块、压阻式传感器电桥电路和放大电路,电源模块通过恒压源模块输出稳定电流,电桥电路获得稳定电流后根据外部激励输出电压信号,输出电压信号经过放大电路通过引出线连接
后伸出金属外壳接A/D转换处理器。
[0008]恒流源模块具体结构为:包括恒流源A4,恒流源A4的正输入端依次与电阻R11、电阻R8连接后连接至电源的正极+Ec,恒流源A4的负输入端与电源的负极-Ec连接,恒流源A4的输出端依次连接三极管、电阻R10后接地,电阻R11和电阻R8之间还连接有双极性二极管的一端,双极性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电阻R9的接地端和电阻R10的接地端相交后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接恒流源A4的正输入端,由NPN三极管控制的输出作为压阻式传感器电桥电路的输入。
[0009]压阻式传感器电桥电路具体结构为:包括四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接成的电桥电路,根据外部激励,电桥电路输出信号到放大电路。
[0010]放大电路具体结构为:包括差分放大器A1,差分放大器A1的正输入端依次连接电阻R3、电阻R5、电阻R7、电阻R6、电阻R4、电阻R2后接地,差分放大器A1的正输入端同时还连接电阻R1后与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差分放大器A1的负输入端连接至电阻R2与电阻R4之间,所述电阻R3与电阻R1非连接的一端连接至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A2的正输入端依次连接两个电容C后连接至运算放大器A3的负输出端,运算放大器A2的负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A3的正输入端之间为所述电阻R7,放大后的信号送到A/D转换处理器。
[0011]PCB板与金属外壳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绝缘垫圈。
[0012]压力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C均安装在螺母和角钢之间,用以监测螺栓与螺母之间的松动情况,角钢为输电杆塔塔材末端相连部分。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输电杆塔螺栓实时松动程度监测装置,设计的装置体积小、质量轻安装使用方便,装置能够实现对输电杆塔螺栓松动的定量分析,在输电杆塔螺栓松动到一定程度的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告,通知维修人员采取维护或更换措施,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检费时费力的缺陷,大大减少了因输电杆塔螺栓松动造成的事故。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输电杆塔螺栓松动监测装置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15]图2垫圈式压力传感器安装图;
[0016]图3是杆塔局部装置安装图;
[0017]图4是垫圈式压力传感器装配图;
[0018]图5是恒流源电路;
[0019]图6是压力传感器电桥电路;
[0020]图7是信号放大电路;
[0021]图8是垫圈式压力传感器PCB板电路图;
[0022]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输电杆塔螺栓松动程度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流程图。
[0023]其中,1.压力传感器A,2.压力传感器B,3.压力传感器C,4.集成装置,5.监控中心,6.螺栓,7.角钢,8.引出线,9.螺母,10.压力传感器群,11.A/D转换器,12.微处理器,13.4G通讯模块,14.电源模块,15.输电杆塔,16.N型半导体环形基片,17.金属罩壳,18.灌胶孔,19.PCB板,20.环形绝缘垫圈,21.金属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5]本专利技术一种输电杆塔螺栓实时松动程度监测装置,结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设置于输电杆塔15的螺栓6上的压力传感器群10,压力传感器群10包括压力传感器A1、压力传感器B2、压力传感器C3,压力传感器A1、压力传感器B2、压力传感器C3均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依次与A/D转换处理器11、微处理器12、4G通信模块13、监控中心5连接,A/D转换处理器11、微处理器12、4G通信模块13均与电源模块14连接,压力传感器A1、压力传感器B2、压力传感器C3均由电源模块14提供10V直流电压。
[0026]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压力传感器A1、压力传感器B2、压力传感器C3结构相同,均为压阻式的环式垫圈压力传感器,具体为:包括两端开口的金属罩壳17,金属罩壳17与金属外壳21呈扣合结构,金属罩壳17顶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N型半导体环形基片16,金属罩壳17顶部边缘位置处设置有灌胶孔18,金属罩壳17与金属外壳21内嵌入有PCB板19,PCB板19为集成装置4,PCB板19上集成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杆塔螺栓实时松动程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输电杆塔(15)的螺栓(6)上的压力传感器群(10),压力传感器群(10)包括压力传感器A(1)、压力传感器B(2)、压力传感器C(3),压力传感器A(1)、压力传感器B(2)、压力传感器C(3)均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依次与A/D转换处理器(11)、微处理器(12)、4G通信模块(13)、监控中心(5)连接,A/D转换处理器(11)、微处理器(12)、4G通信模块(13)均与电源模块(14)连接,压力传感器A(1)、压力传感器B(2)、压力传感器C(3)均由电源模块(14)提供10V直流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杆塔螺栓实时松动程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A(1)、压力传感器B(2)、压力传感器C(3)结构相同,均为压阻式的环式垫圈压力传感器,具体为:包括两端开口的金属罩壳(17),金属罩壳(17)与金属外壳(21)呈扣合结构,金属罩壳(17)顶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N型半导体环形基片(16),金属罩壳(17)顶部边缘位置处设置有灌胶孔(18),所述金属罩壳(17)与金属外壳(21)内嵌入有PCB板(19),PCB板(19)为集成装置(4),PCB板(19)上集成设置有依次连接的恒流源模块、压阻式传感器电桥电路和放大电路,电源模块(14)通过恒压源模块输出稳定电流,电桥电路获得稳定电流后根据外部激励输出电压信号,输出电压信号经过放大电路通过引出线(8)连接后伸出金属外壳(21)接A/D转换处理器(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电杆塔螺栓实时松动程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源模块具体结构为:包括恒流源A4,恒流源A4的正输入端依次与电阻R11、电阻R8连接后连接至电源的正极+Ec,恒流源A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隆代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