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手柄、环锯和内衬杆以及组配式环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789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手柄、环锯和内衬杆以及组配式环锯,手柄包括:手柄主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旋钮,设于第一表面,第一旋钮具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一圆珠,当旋转第一旋钮时,第一圆珠可在锁定环锯的第一锁定位置和松开环锯的第一松开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旋钮,设于第二表面,第二旋钮具有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圆珠,当旋转第二旋钮时,第二圆珠可在锁定内衬杆或脊柱内镜的第二锁定位置和松开内衬杆或脊柱内镜的第二松开位置之间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配式环锯既可镜下观察,也可直接环锯取骨,又可取出脊柱内镜,插入内衬杆进行取骨,方便操作、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柄、环锯和内衬杆以及组配式环锯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手柄、环锯和内衬杆以及组配式环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脊柱微创外科蓬勃发展,尤其是脊柱内镜发展迅猛,目前国内大部分三级医院、地州级医院基本已经开展,甚至一部分县级医院已经开展,将来是会像腹腔镜一样要普及的技术。通过脊柱内镜,不但可以完成腰椎间盘突出、而且可以通过椎间孔成形,完成腰椎管狭窄、可以辅助内镜下的完成腰椎滑脱的融合手术。随着脊柱内镜手术适应症的扩展,对医疗器械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0003]在临床脊柱微创外科手术中,通常需要使用环锯进行腰椎的椎间孔扩大成形,确切说,是用环锯对上关节突进行环切,即腰椎间孔成形技术,可以对腰椎间孔有效扩大,使内镜可以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对合并腰椎侧隐窝或椎间孔狭窄者也可一起处理,对各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适用,大大扩展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适应症,提高疗效及安全性。
[0004]腰椎间孔成形术方法繁多,按以下要素可有不同分类:1、成形工具:环锯、骨锉、磨钻等;2、成形工具是否带保护套管:保护套管内工作、导杆外操作;3、成形监控手段:X线透视、内镜监视;4、成形部位:上关节突。
[0005]脊柱内镜在椎间孔成形时,常常存在环锯能够锯下上关节突成形的骨块,但由于骨块连接有黄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不能将骨块随环锯取出,而留在保护套管内。在日常手术中,约有超过1/3的手术病人,一次不能将骨块取出。为了取出上关节突的骨块,会耽误很长时间。另外,环锯取骨时,不可视,有损伤神经根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柄,不仅可以与环锯适配,还可以与内衬杆或脊柱内镜适配,其中内衬杆可以刚好地取出骨块,而脊柱内镜可以进行观察。
[0007]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环锯,适于连接至上述的手柄。
[0008]本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衬杆,适于连接至上述的手柄。
[0009]本技术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组配式环锯,内衬杆或脊柱内镜可以通过手柄伸入环锯内,具有辅助取骨和脊柱内镜可视化的双重功能。
[0010]针对上述的第一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手柄,包括:
[0012]手柄主体,沿厚度方向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0013]第一旋钮,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旋钮具有第一连接孔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第一圆珠,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环锯适配,当旋转所述第一旋钮时,所述第一圆珠可在锁定所述环锯的第一锁定位置和松开所述环锯的第一松开位置之间移动;
[0014]第二旋钮,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旋钮具有第二连接孔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第二圆珠,所述第二连接孔与内衬杆或脊柱内镜适配,当旋转所述第二旋钮时,所述第二圆珠可在锁定所述内衬杆或脊柱内镜的第二锁定位置和松开所述内衬杆或脊柱内镜的第二松开位置之间移动;
[0015]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柄主体侧向延伸有至少三个手柄翼,所述手柄翼绕所述手柄主体的中心圆周排列。
[00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卡齿,以与所述环锯的端部对应卡合。
[0018]针对上述的第二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9]一种环锯,与上述的手柄适配,包括:
[0020]锯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适配,所述锯杆具有沿长度方向贯穿整个锯杆的通孔;
[0021]至少一个第一环形沟槽,设于所述锯杆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沟槽适于与所述第一圆珠相配合以实现锁定和松开;
[0022]环形锯齿,设于所述锯杆的另一端。
[002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在靠近所述环形锯齿的一端内壁设有螺纹结构。
[002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锯杆靠近所述第一环形沟槽的端部设有至少一个卡槽,以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末端对应卡合。
[0025]针对上述的第三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6]一种内衬杆,与上述的手柄适配,包括:
[0027]杆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适配;
[0028]多个第二环形沟槽,沿所述杆体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杆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环形沟槽适于与所述第二圆珠相配合以实现锁定和松开;
[0029]锥形钻,设于所述杆体的另一端。
[0030]针对上述的第四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31]一种组配式环锯,包括:
[0032]手柄,所述手柄包括:
[0033]手柄主体,沿厚度方向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0034]第一旋钮,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旋钮具有第一连接孔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第一圆珠;和
[0035]第二旋钮,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旋钮具有第二连接孔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第二圆珠;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
[0036]环锯,所述环锯包括:
[0037]锯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适配,所述锯杆具有沿长度方向贯穿整个锯杆的通孔;
[0038]至少一个第一环形沟槽,设于所述锯杆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沟槽与所述第一圆珠相配合;和
[0039]环形锯齿,设于所述锯杆的另一端;
[0040]内衬杆,所述内衬杆包括:
[0041]杆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适配且伸入所述锯杆的通孔内;
[0042]多个第二环形沟槽,沿所述杆体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杆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环形沟槽与所述第二圆珠相配合;和
[0043]锥形钻,设于所述杆体的另一端;
[0044]其中,当旋转所述第一旋钮时,所述第一圆珠可在锁定所述环锯的第一锁定位置和松开所述环锯的第一松开位置之间移动;当旋转所述第二旋钮时,所述第二圆珠可在锁定所述内衬杆的第二锁定位置和松开所述内衬杆的第二松开位置之间移动。
[004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卡齿,所述锯杆靠近所述第一环形沟槽的端部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齿相配合。
[004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衬杆由脊柱内镜代替,所述脊柱内镜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适配且伸入所述锯杆的通孔内。
[004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手柄的独特设计,使得环锯可实现组配式安装,该组配式设计,既可镜下观察,也可直接环锯取骨,又可取出脊柱内镜,插入内衬杆进行取骨,方便操作、安全性高,对初学者易于掌握,对于已经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的医师,提高了安全的基础上,又能够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004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组配式环锯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主体,沿厚度方向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旋钮,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旋钮具有第一连接孔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第一圆珠,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环锯适配,当旋转所述第一旋钮时,所述第一圆珠可在锁定所述环锯的第一锁定位置和松开所述环锯的第一松开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旋钮,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旋钮具有第二连接孔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第二圆珠,所述第二连接孔与内衬杆或脊柱内镜适配,当旋转所述第二旋钮时,所述第二圆珠可在锁定所述内衬杆或脊柱内镜的第二锁定位置和松开所述内衬杆或脊柱内镜的第二松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主体侧向延伸有至少三个手柄翼,所述手柄翼绕所述手柄主体的中心圆周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卡齿,以与所述环锯的端部对应卡合。4.一种环锯,与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柄适配,其特征在于,包括:锯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适配,所述锯杆具有沿长度方向贯穿整个锯杆的通孔;至少一个第一环形沟槽,设于所述锯杆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沟槽适于与所述第一圆珠相配合以实现锁定和松开;环形锯齿,设于所述锯杆的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在靠近所述环形锯齿的一端内壁设有螺纹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锯,其特征在于:所述锯杆靠近所述第一环形沟槽的端部设有至少一个卡槽,以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末端对应卡合。7.一种内衬杆,与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柄适配,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兴华陈玉兵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