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769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的制作方法,其包括:a.摊晾,将采摘、洁净及筛分后新鲜的茶叶摊晾在通风、滤水的竹筛上,使茶叶经过三个步骤,分别为将表面水分初步晾干的初晾、将茶叶翻转后晾干的翻晾及继续晾干茶叶的深晾三个过程,直至叶质变软,失水量为10%,翻晾时,在茶叶的下方铺置柠檬片;b.翻炒,将晾好的茶叶与柠檬片用炒锅翻炒,以荔枝木为燃料,经过反复挑翻、轻揉裹条,使其成条状,茶叶含水量为30%;c.干燥,通过无烟木燃烧烘干,在烘干过程中轻轻翻动,使茶叶含水量小于6%;以及d.摊凉,将烘干后的茶叶和柠檬片分筛后摊凉。采用上述设计,使得茶叶兼具柠檬和荔枝木的清香,且还具有柠檬的多种营养成分和养生特质,饮用更为健康。饮用更为健康。饮用更为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茶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源于中国,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茶叶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由于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因此茶叶饮品-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出于健康养生目的,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饮茶,也因此亟需研制出健康养生、味道新鲜的茶叶以供人们享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的制作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的制作方法,所述茶叶的制作方法包括:
[0005]a.摊晾,将采摘、洁净及筛分后新鲜的茶叶摊晾在通风、滤水的竹筛上,使茶叶经过三个步骤,分别为将表面水分初步晾干的初晾、将茶叶翻转后晾干的翻晾及继续晾干茶叶的深晾三个过程,直至叶质变软,失水量为10%,翻晾时,在茶叶的下方铺置柠檬片;
[0006]b.翻炒,将晾好的茶叶与柠檬片用炒锅翻炒,以荔枝木为燃料,经过反复挑翻、轻揉裹条,使其成条状,茶叶含水量为30%;
[0007]c.干燥,通过无烟木燃烧烘干,在烘干过程中轻轻翻动,使茶叶含水量小于6%;以及
[0008]d.摊凉,将烘干后的茶叶和柠檬片分筛后摊凉。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筛分包括将不同品种的鲜叶按晴天叶及雨水叶进行分类,再将鲜叶以上午采和下午采再度进行分类。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晾过程中,一层鲜叶下方铺设一层柠檬干片,鲜叶与柠檬干片的厚度不超过10cm。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炒包括先用生锅翻炒,后用熟锅翻炒,生锅翻炒时锅温为140℃~160℃,炒至茶叶含水量为55%,熟锅翻炒时锅温为80℃~100℃,直至茶叶含水量为30%。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燥包括初烘、再烘及终烘,初烘时火温为90℃~100℃,至茶叶含水量为15%,晾凉后进行再烘,再烘时火温为60℃~65℃,至茶叶含水量为7%,晾凉后继续终烘,终烘时,火温为60℃,直至茶叶含水量低于6%。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炒和所述干燥过程中,辅以抽烟机进行抽烟。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包括:a.摊晾,将采摘、洁净及筛分
后新鲜的茶叶摊晾在通风、滤水的竹筛上,使茶叶经过三个步骤,分别为将表面水分初步晾干的初晾、将茶叶翻转后晾干的翻晾及继续晾干茶叶的深晾三个过程,直至叶质变软,失水量为10%,翻晾时,在茶叶的下方铺置柠檬片;b.翻炒,将晾好的茶叶与柠檬片用炒锅翻炒,以荔枝木为燃料,经过反复挑翻、轻揉裹条,使其成条状,茶叶含水量为30%;c.干燥,通过无烟木燃烧烘干,在烘干过程中轻轻翻动,使茶叶含水量小于6%;以及d.摊凉,将烘干后的茶叶和柠檬片分筛后摊凉。采用上述设计,使得茶叶兼具柠檬和荔枝木的清香,且还具有柠檬的多种营养成分和养生特质,饮用更为健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的制作方法,所述茶叶的制作方法包括:
[0018]a.摊晾,将采摘、洁净及筛分后新鲜的茶叶摊晾在通风、滤水的竹筛上,使茶叶经过三个步骤,分别为将表面水分初步晾干的初晾、将茶叶翻转后晾干的翻晾及继续晾干茶叶的深晾三个过程,直至叶质变软,失水量为10%,翻晾时,在茶叶的下方铺置柠檬片;
[0019]b.翻炒,将晾好的茶叶与柠檬片用炒锅翻炒,以荔枝木为燃料,经过反复挑翻、轻揉裹条,使其成条状,茶叶含水量为30%;
[0020]c.干燥,通过无烟木燃烧烘干,在烘干过程中轻轻翻动,使茶叶含水量小于6%;以及
[0021]d.摊凉,将烘干后的茶叶和柠檬片分筛后摊凉。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筛分包括将不同品种的鲜叶按晴天叶及雨水叶进行分类,再将鲜叶以上午采和下午采再度进行分类。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晾过程中,一层鲜叶下方铺设一层柠檬干片,鲜叶与柠檬干片的厚度不超过10cm。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炒包括先用生锅翻炒,后用熟锅翻炒,生锅翻炒时锅温为140℃~160℃,炒至茶叶含水量为55%,熟锅翻炒时锅温为80℃~100℃,直至茶叶含水量为30%。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燥包括初烘、再烘及终烘,初烘时火温为90℃~100℃,至茶叶含水量为15%,晾凉后进行再烘,再烘时火温为60℃~65℃,至茶叶含水量为7%,晾凉后继续终烘,终烘时,火温为60℃,直至茶叶含水量低于6%。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炒和所述干燥过程中,辅以抽烟机进行抽烟。
[0027]具体的,鲜叶采摘清洗后,需先进行分级分类,例如将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分开,粗壮叶和瘦薄叶分开,阳坡茶树叶和阴坡茶树叶分开,晴天采的晴天叶和雨天采的雨水叶分开,上午采的和下午采的分开。因为不同的鲜叶,它们的芽叶大小、叶张厚薄、颜色深
浅、茎梗粗细、水分含量都不一样,分别摊放,便于分开制作。分门别类好后,先用竹筛等通风透气的容器在室内摊晾,先是让鲜叶清洗时附着的水分晾干,此为初晾,初晾后将鲜叶翻转,通过一层柠檬片一层鲜叶放置,含水量高的叶片应该薄摊,含水量低的叶片应厚摊,其中柠檬片可以选择半干或全干,此为翻晾,此后继续晾干,待叶片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左右时便可,需要注意的是,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防止茶叶窝堆发酵变质。
[0028]茶叶晾好后,进行生锅翻炒和熟锅翻炒,生锅翻炒时配合“抓、抖、撒”等动作,又称为杀青,当鲜叶变软,青气消失,茶香显现的时候,即可以进去熟锅翻炒。熟锅翻炒温度要比生锅翻炒低,通过“拢、带、撒、磨、滚”等动作,对茶叶进行理条和干燥,使茶叶条形舒展自然。茶叶成条晾凉后,再进行初烘、再烘和终烘,烘干时应多次翻动茶叶,让水分充分散发,让柠檬香气进入茶叶,让茶叶香气逐渐提升,且在柠檬片和茶叶一起摊晾、翻炒及干燥过程中,由于柠檬中含有糖类、钙、磷、铁及维生素B1、B2、C等多种营养成分,此外,还有丰富的柠檬酸和黄酮类、挥发油、橙皮甙等,因此柠檬片的营养会进入茶叶里,使得茶叶的功能更为多样化。最后将茶叶晾凉密封保存即可。其中在翻炒和干燥过程中,可以选择荔枝木作为燃料,因荔枝木燃烧时会散发特有的香气,香气进入茶叶中,使得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的制作方法包括:a.摊晾,将采摘、洁净及筛分后新鲜的茶叶摊晾在通风、滤水的竹筛上,使茶叶经过三个步骤,分别为将表面水分初步晾干的初晾、将茶叶翻转后晾干的翻晾及继续晾干茶叶的深晾三个过程,直至叶质变软,失水量为10%,翻晾时,在茶叶的下方铺置柠檬片;b.翻炒,将晾好的茶叶与柠檬片用炒锅翻炒,以荔枝木为燃料,经过反复挑翻、轻揉裹条,使其成条状,茶叶含水量为30%;c.干燥,通过无烟木燃烧烘干,在烘干过程中轻轻翻动,使茶叶含水量小于6%;以及d.摊凉,将烘干后的茶叶和柠檬片分筛后摊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包括将不同品种的鲜叶按晴天叶及雨水叶进行分类,再将鲜叶以上午采和下午采再度进行分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茶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