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黑土坡耕地冻融融雪侵蚀或降雨侵蚀观测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99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4
用于黑土坡耕地冻融融雪侵蚀或降雨侵蚀观测的结构,它涉及农业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黑土坡耕地冻融融雪侵蚀或降雨侵蚀观测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呈“簸箕”形状的坡地;所述的坡地的斜度为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黑土坡耕地冻融融雪侵蚀或降雨侵蚀观测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黑土坡耕地冻融融雪侵蚀或降雨侵蚀观测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模型室内实验与实际自然冻融条件差异大,故选择野外建立微地貌坡耕地,正常春种秋收后,进行自然冻融过程现场观测研究。微地貌坡耕地自然冻融现场观测,虽耗时长,但属于自然的冻融过程。但是,在获取不同微地貌坡耕地阴阳坡的自然冻融过程中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数据方面,现在并没有一种有效的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黑土坡耕地冻融融雪侵蚀或降雨侵蚀观测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而提供用于黑土坡耕地冻融融雪侵蚀或降雨侵蚀观测用结构。
[0004]本技术的用于黑土坡耕地冻融融雪侵蚀或降雨侵蚀观测的结构,所述的结构呈“簸箕”形状的坡地;所述的坡地的斜度为5
°
,坡地中间处延长度方向设置有坡底渠,坡底渠左侧的坡地为阴坡,坡底渠右侧的坡地为阳坡;阴坡和阳坡由坡度相对高一侧至相对低一侧分别划分有15个区块,由坡度相对高一侧至相对低一侧的15个区块坡度依次为15
°
、13
°
、11
°
、9
°
、7
°
、7
°
、6
°
、5
°
、5
°
、5
°
、4
°
、3
°
、3
°
、2
°
和1

;15个区块的宽度均为1m,长度为1~5m。
[0005]本技术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0006]本技术为获得黑土坡耕地阴阳坡不同坡向的自然冻融过程中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数据,建立野外微地貌黑土坡耕地。坡耕地的坡度、坡向、坡长都是影响冻融作用及水盐分布的重要地貌因素。依据东北黑土区的地形特点,建立用于观测的微地貌坡耕地。典型黑土耕作区地形特点是漫川漫岗,整体呈“簸箕状”地貌。根据漫川漫岗黑土区的坡耕地的地形特点,建立小流域微地貌坡耕地。微地貌坡耕地占地:东西15m,南北11m。微地貌坡耕地整体5
°
坡,按阴阳坡分别1
°
~15
°
不同坡度。每个坡度1m宽,坡长1~5m不等,双向最宽处10.5m,总计15个坡度、15m长,微地貌坡耕地流域中间渠系下衬砌。
[0007]通过本技术的结构设置,相对容易且准确获取黑土坡耕地冻融融雪侵蚀或降雨侵蚀观测数据。
[0008]本技术的结构还具有其他监测任务,选择其中对本研究相关的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因素进行实验监测,辅助气象降水的因素监测。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结构带有坡度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结构阳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用于黑土坡耕地冻融融雪侵蚀或降雨侵蚀观测的结构,所述的结构呈“簸箕”形状的坡地;所述的坡地的斜度为5
°
,坡地中间处延长度方向设置有坡底渠3,坡底渠3左侧的坡地为阴坡1,坡底渠3右侧的坡地为阳坡2;阴坡1和阳坡2由坡度相对高一侧至相对低一侧分别划分有15个区块,由坡度相对高一侧至相对低一侧的15个区块坡度依次为15
°
、13
°
、11
°
、9
°
、7
°
、7
°
、6
°
、5
°
、5
°
、5
°
、4
°
、3
°
、3
°
、2
°
和1
°
;15个区块的宽度均为1m,长度为1~5m。
[0013]本实施方式阴坡1和阳坡2的坡度设置为非等差数列设置。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簸箕”形状的坡地为“簸箕”形的观测用的小流域模型。
[0014]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至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在于:所述的坡地四周设置有围挡。
[0015]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6]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至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在于:所述的结构呈“簸箕”形状的坡地,所述的坡地的斜度为5
°
,坡地左右宽度为11m,前后的长度为15m。
[0017]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8]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至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在于:所述的结构呈“簸箕”形状的坡地,所述的坡地的斜度为5
°
,坡地最高处距离地面距离为1.69m。
[0019]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0]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至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在于:所述的坡底渠3设置于坡地的低洼处。
[002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2]本实施例的用于黑土坡耕地冻融融雪侵蚀或降雨侵蚀观测的结构建在水利实验研究中心,位于市郊野外,周边为耕地,无任何遮挡(距离微地貌模型最近的树有大于15m的直线距离)。微地貌坡耕地占地东西15m、南北11m,主体占地面积约100m2,四周高,中心低,由东向西向整体5
°
坡,东低西高,模型整体四周砖砌,最高处西面坡顶为1.69m,最低处东面坡底与地平线齐平。微地貌坡耕地中间贯穿有东西向的渠,渠两边为阴坡和阳坡,阴阳坡分别1
°
~15
°
不同坡度,每个坡度1m宽,坡长1~5m不等,中间渠系下衬砌,坡底渠系分阴、阳坡流水。
[0023]具体应用实例如下:
[0024]微地貌坡耕地实验监测区设置本技术的结构,经历一年正常玉米春种秋收。2011年秋收后和2013年秋收后,在实验区布置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全自动地温记录装置,有8个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范围为-40~80℃,精度为
±
0.2℃,分辨率为0.05℃;7个土壤含水量传感器,土壤含水量测量范围为0~100%,土壤含水量监测为体积含水量(W
v
),精度为
±
3%,分辨率为0.1%。为监测黑土冻融过程中地温与土壤含水量变化,在5
°
阳坡2布置若干测点,距地面纵向深度分别为:1cm、5cm、10cm和15cm;在5
°
阴坡1布置若干测点,距地面纵向深度分别为:1cm、5cm和10cm,布点2组,2个布点南北距离4.5m,另剩余的1个温度传感器固定放置在距地面50cm高度处监测大气温度,具体见表1。
[0025]表1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黑土坡耕地冻融融雪侵蚀或降雨侵蚀观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呈“簸箕”形状的坡地;所述的坡地的斜度为5
°
,坡地中间处延长度方向设置有坡底渠(3),坡底渠(3)左侧的坡地为阴坡(1),坡底渠(3)右侧的坡地为阳坡(2);阴坡(1)和阳坡(2)由坡度相对高一侧至相对低一侧分别划分有15个区块,由坡度相对高一侧至相对低一侧的15个区块坡度依次为15
°
、13
°
、11
°
、9
°
、7
°
、7
°
、6
°
、5
°
、5
°
、5
°
、4
°
、3
°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显波刘振平李美娟刘淑艳邱朋朋黄彦徐莹李莹王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