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91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线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其中遇阻机构包括有本体件,具有一侧壁;开关弹片,与所述侧壁相连,并在所述开关弹片的形变范围内设有与所述本体件电线相连的触点部,使所述开关弹片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按压或松开所述触点部;抵压件,包括抵持杆和压线部,所述抵持杆的首尾两端在所述侧壁所在竖直面上的正投影相重合;所述压线部正对所述本体件的一面上连接有所述抵持杆;所述压线部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抵持杆往所述本体件所在方向移动,以抵持所述开关弹片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并压向所述触点部实现所述本体件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遇阻机构检测的精准度和及时性,同时使得晾衣机内布线整齐,节省晾衣机内部空间。省晾衣机内部空间。省晾衣机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线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0001]本技术涉及晾衣机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直线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和晾衣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智能晾衣机可实现升降、烘干、消毒等功能,因此智能晾衣机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且普及应用在每家每户中;但是由于晾衣机可带动晾杆上下移动,若用户站立在晾衣机下方时,下降的晾杆容易撞击用户头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为了解决上述安全问题,市面上的晾衣机中设有遇阻机构,遇阻机构可检测到晾杆下降过程中是否有碰撞到其他物品,而现有的遇阻机构一般采用传感器和弹簧的方式来检测绕线组件的状态;但是,由于弹簧具有一定的伸缩范围,因此利用传感器和弹簧相互配合的遇阻机构体积相对较大。
[0004]且现有的遇阻机构一般安装在绕线组件上,通过间接检测绕线组件上的转轴或与钢丝线相联动的滑块的运动状态来判断当前晾杆是否遇阻;而实际情况中若晾杆在升降过程中遇到阻碍,直接且最先改变的必定是钢丝线的松紧状态,但是若按照上述检测转轴或滑块的运动状态,则会导致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相对较差,无法第一时间控制晾杆暂停运动,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0005]此外,有部分遇阻机构无法检测出当前钢丝线是否处于松弛状态,使得绕线组件在刚刚启动时需要先将钢丝线收紧才可带动晾杆上下移动,使得晾杆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延迟,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直线触碰遇阻机构,代替传统使用弹簧的方案,缩小遇阻机构的体积,同时利用压线部直接抵压钢丝线,提高检测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0007]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动力集成模块,将遇阻机构集成和晾衣机其他零部件集成在一个盒体内,使得零部件的布线整齐,便于安装和拆卸。
[0008]本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晾衣机,将集成有遇阻机构集成和晾衣机其他零部件的盒体安装在晾衣机底板上,节省晾衣机内部空间。
[0009]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本体件,具有一侧壁;
[0011]开关弹片,与所述侧壁相连,并在所述开关弹片的形变范围内设有与所述本体件电线相连的触点部,使所述开关弹片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按压或松开所述触点部;
[0012]抵压件,包括抵持杆和压线部,所述抵持杆的首尾两端在所述侧壁所在竖直面上的正投影相重合;所述压线部正对所述本体件的一面上连接有所述抵持杆;所述压线部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抵持杆往所述本体件所在方向移动,以抵持所述开关弹片使其发生弹
性形变并压向所述触点部实现所述本体件导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不相连,使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之间形成夹角,且所述触点部设在夹角范围内的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20
°
~60
°

[0015]进一步地,相对于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不相连的一端,所述触点部更靠近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相连的一端。
[0016]进一步地,所述压线部包括固定架和滚轮,所述滚轮的两端枢接于所述固定架上;且所述滚轮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滚轮的底面积相同。
[001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的底边与所述滚轮之间具有间隙,且在所述固定架的底边上设有倾斜的缺口,使所述缺口的长度大于所述底边的宽度。
[0018]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9]一种动力集成模块,包括:
[0020]盒体,包括一底板及一围绕板,且两者共同界定一容纳空间;所述围绕板非封闭式围绕形成一敞开口,并在所述敞开口处两侧的所述盒体上分别设有腔体;
[0021]主控板,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底板相连;
[0022]绕线装置,位于所述敞开口处并与所述底板相连,且与所述主控板电线相连;所述绕线装置的出线口显露于所述盒体外;
[0023]如上述的直线触碰遇阻机构,固定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本体件与所述主控板电线连接;所述压线部显露于所述腔体外,并位于所述出线口的出线方向上,使所述绕线装置的出线口引出的钢丝线经过所述压线部;当钢丝线处于绷紧状态时钢丝线抵压所述压线部使所述抵持杆抵持所述开关弹片并压向所述触点部。
[0024]进一步地,在所述腔体内对应所述抵持杆的位置设有卡位槽,并在所述抵持杆正对所述腔体的一面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卡位槽相对应的凸块,使所述抵持杆的所述凸块与所述卡位槽相对滑动。
[0025]进一步地,当钢丝线处于绷紧状态时,所述钢丝线从所述绕线装置的出线口以切线方向引出并抵压所述滚轮,且所述钢丝线与所述底板的长边相互平行。
[0026]本技术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7]一种晾衣机,包括:
[0028]主机,设有一底面板;
[0029]如上述的动力集成模块,所述盒体反向安装在所述底面板上,使所述底面板遮挡所述容纳空间。
[0030]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1]利用抵压件抵持并触发本体件的方式代替传统使用弹簧的方案,缩小遇阻机构的体积,同时利用压线部直接抵压钢丝线,当钢丝线处于松弛或断裂时,钢丝线无法提供足够的力抵压压线部,则会导致抵压件与本体件分离以实现绕线装置急停,从而提高检测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遇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动力集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动力集成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动力集成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晾衣机主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0]图中:1、盒体;11、底板;12、围绕板;121、短侧壁;122、长侧壁;13、垫高块;14、导线口;15、侧壁固定孔;16、腔体;161、卡位槽;2、主控板;3、绕线装置;31、外壳;311、空心柱体;312、出线口;32、绕线组;33、卡接口;34、电机;4、遇阻机构;41、本体件;42、开关弹片;43、触点部;44、抵持杆;441、凸块;45、固定架;46、滚轮;47、缺口;5、底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触碰遇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件,具有一侧壁;开关弹片,与所述侧壁相连,并在所述开关弹片的形变范围内设有与所述本体件电线相连的触点部,使所述开关弹片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按压或松开所述触点部;抵压件,包括抵持杆和压线部,所述抵持杆的首尾两端在所述侧壁所在竖直面上的正投影相重合;所述压线部正对所述本体件的一面上连接有所述抵持杆;所述压线部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抵持杆往所述本体件所在方向移动,以抵持所述开关弹片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并压向所述触点部实现所述本体件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触碰遇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不相连,使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之间形成夹角,且所述触点部设在夹角范围内的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触碰遇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20
°
~6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触碰遇阻机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不相连的一端,所述触点部更靠近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相连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触碰遇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部包括固定架和滚轮,所述滚轮的两端枢接于所述固定架上;且所述滚轮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滚轮的底面积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触碰遇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底边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汉标王妙玉童威云黄安川张道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好太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