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打击型驱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684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打击型驱鸟装置,包括有壳体,还包括有设置在壳体内的滑道、滑动炮、炮仓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滑道螺旋型由上至下盘旋至壳体内部,所述滑动炮与滑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道的出口端设置有驱动滑动炮恢复到出发点的复原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滑道的上端口处,用于提供滑动炮滑动的驱动力,所述炮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端,用于给滑动炮提供击打原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装置可以全天候全方位的对驱逐区域进行监视,发现落鸟,实现精准打击驱赶,驱逐效果相对于非接触的打击效果好。击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打击型驱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安全
,具体的,涉及一种接触打击型驱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专利技术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力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十八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二十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电力设备很多,影响电力安全运行的隐患因素众多,其中,鸟害是架空线路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当鸟窝、鸟粪或鸟的身体接触到架空线路时,经常造成线路接地或短路,引发故障。
[0003]而且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大自然中生活鸟类种群。数量及活动范围与和逐渐增大。在电力传输、农业种植、渔业养殖等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有必要采取措施驱赶鸟类但是现有的驱鸟器功能单一,驱鸟效果一般。
[0004]例如:传统用于输电线路的驱鸟装置利用风车驱鸟器驱赶鸟类或者超声波驱赶鸟类,但超声波驱鸟的作用单一,如果碰到听觉障碍的飞禽,往往驱逐效果不好,而风车驱鸟器面临自然条件的制约,驱鸟效果并不理想。
[0005]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711242U,公开日:2019年12月3日,公开了一种电网塔杆驱鸟器,安装在塔杆上的驱鸟器,所述驱鸟器包括中央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分别电连接的探测模块、驱赶模块、数据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探测模块包括若干红外探测器、雷达探测器,所述驱赶模块包括激光驱鸟器、超声驱鸟器和定向声波驱鸟器。本专利技术的驱鸟器是一种高度集成的驱鸟器,采用红外与雷达两种探测手段,由中央处理器控制并与声音、激光及超声驱鸟手段联动;该装置不能实现接触打击型驱逐效果,驱鸟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输电线路上落有飞鸟对电力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以及传动非接触驱鸟装置对落鸟的驱逐效果不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接触打击型驱鸟装置,该装置实现全方位对落鸟实现接触性打击驱逐,能够取得很好的驱逐效果。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打击型驱鸟装置,包括有壳体,还包括有设置在壳体内的滑道、滑动炮、炮仓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滑道螺旋型由上至下盘旋至壳体内部,所述滑动炮与滑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道的出口端设置有驱动滑动炮恢复到出发点的复原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滑道的上端口处,用于提供滑动炮滑动的驱动力,所述炮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端,用于给滑动炮提供击打原料。
[0008]本方案中,炮仓内设置有击打原料,滑动炮初始设置在滑道的上端口处,滑动炮的炮腔内注入有部分击打原料,当需要执行打击动作时,驱动装置产生一种电磁推力,将滑动炮退出,滑动炮在螺旋滑道中运行时受到若干股加速推力作用,持续加速,当到达滑道的出口端时,受到出口端的复原装置的弹性阻力作用速度急速下降直至停止,炮腔中的击打原
料从出口端飞出,直线打击前方落鸟,驱逐效果佳,且滑动炮运行到出口端的速度可控,飞出的击打原料并不会对落鸟造成直接的伤害;炮腔中的击打原料飞出后,复原装置反向推动滑动炮按滑道原路线回到初始位置,同时在回程的过程中受到若干股反向的推力,克服滑动炮自身的重力,便于回复道初始位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有主控模块、电源模块、磁生成装置、若干磁耦合装置、电磁阀门以及电机驱动器;所述电源模块与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电磁阀门、若干磁耦合装置以及磁生成装置电连接,若干所述磁耦合装置分段设置在滑道上用于给滑动中的滑动炮提供推动力,所述电磁阀门设置在炮仓的出口管道上用于控制击打原料的供给量。
[0010]本方案中,电源模块可以有太阳能电池板供电,主控模块采用80C51型号单片机即可以满足控制要求,磁耦合装置通电即可产生高密度磁感线,进而于永磁体作用产生磁推力,电池阀门通电可以控制开闭进而控制击打原料的供给量,也可以用来计算炮仓中击打原料的余量。
[0011]作为优选,所述滑动炮包括有炮体、设置在炮体内的炮腔、永磁体、对称设置的滑动支脚;所述滑道内壁设置有匹配所述滑动支脚的滑轨,所述永磁体固定设置与在炮体的一端,所述炮腔成椭球型设置在炮体内,所述炮腔的上端开设有允许击打原料注入的入料口,所述炮腔的前端设置有延伸至炮体的出料通道,还设置有与出料通道匹配用于防止滑动炮滑动过程中击打原料外泻的联动闩机构。
[0012]本方案中,当滑动炮以一定的速度到达滑轨的出口端时,由于受到复原装置的阻力作用,此时,联动闩机构被触发,出料通道被打开,击打原料可以畅通无阻的从出料通道飞出,击打效果好。
[0013]作为优选,所述联动闩机构包括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挡块以及第一弹簧,第一挡块的底端与炮体的出口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炮体的出口侧壁固定连接,还包括有门闩机构,所述门闩机构包括有定位柱、拉绳、轮组、第三弹簧以及门闩,所述定位柱固定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挡块上,所述轮组通过拉杆固定设置在滑动炮的出口端,滑动炮的出口端设置有容置第三弹簧以及门闩的空腔,所述出料通道上设置有允许门闩上下伸缩的孔隙,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门闩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空腔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空腔的底端设置有允许拉绳穿过的通孔,所述拉绳的一端与门闩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缠绕过轮组与定位柱固定连接。
[0014]本方案中,当滑动炮以一定的速度到达滑轨的出口端时,由于受到复原装置的阻力作用,此时,第一挡块受到反方向的推力作用,第一弹簧被压缩,此时设置在第一挡块上的定位柱向反向移动,而炮体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还需要相对地位定位柱向前移动,此时,定位柱上的拉绳拉动门闩,门闩向下移动,第三弹簧被压缩,出料通道被打开;当滑动炮受到反向推力沿原路线返回过程中,第一弹簧恢复原状,第三弹簧恢复原状,出料通道被封闭。
[0015]作为优选,所述复原装置包括有对称设置的第二挡块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挡块的底端与滑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道的出口端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中部设置有允许击打原料喷射出的通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限位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
另一端与第二挡块固定连接。
[0016]本方案中,当滑动炮以一定的速度到达滑轨的出口端时,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相撞,第二挡块与第一挡块的接触面设置有橡胶套,可以起到瞬间的缓冲作用,防止冲量过大造成挡块变形,由于第一挡块可以相对炮体内端面移动,第二挡块可以相对滑道的内端面移动,所述当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直接相撞后,第一弹簧被压缩,第二弹簧被压缩,第一弹簧压缩导致联动闩机构瞬间被触发,第二弹簧压缩,可以积蓄弹性势能,为滑动炮沿原路返回提供初始的动能。
[0017]作为优选,所述磁生成装置包括有钢管以及高密度线圈,所述高密度线圈设置在钢管的外圈,所述钢管的内圈直径大于所述永磁体的底端尺寸,所述高密度线圈的两引出端分别与主控模块电连接。
[0018]本方案中,磁生成装置的状态一共有三种阶段;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打击型驱鸟装置,包括有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壳体内的滑道、滑动炮、炮仓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滑道螺旋型由上至下盘旋至壳体内部,所述滑动炮与滑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道的出口端设置有驱动滑动炮恢复到出发点的复原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滑道的上端口处,用于提供滑动炮滑动的驱动力,所述炮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端,用于给滑动炮提供击打原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打击型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有主控模块、电源模块、磁生成装置、若干磁耦合装置、电磁阀门以及电机驱动器;所述电源模块与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电磁阀门、若干磁耦合装置以及磁生成装置电连接,若干所述磁耦合装置分段设置在滑道上用于给滑动中的滑动炮提供推动力,所述电磁阀门设置在炮仓的出口管道上用于控制击打原料的供给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接触打击型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炮包括有炮体、设置在炮体内的炮腔、永磁体、对称设置的滑动支脚;所述滑道内壁设置有匹配所述滑动支脚的滑轨,所述永磁体固定设置与在炮体的一端,所述炮腔成椭球型设置在炮体内,所述炮腔的上端开设有允许击打原料注入的入料口,所述炮腔的前端设置有延伸至炮体的出料通道,还设置有与出料通道匹配用于防止滑动炮滑动过程中击打原料外泻的联动闩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触打击型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闩机构包括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挡块以及第一弹簧,第一挡块的底端与炮体的出口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炮体的出口侧壁固定连接,还包括有门闩机构,所述门闩机构包括有定位柱、拉绳、轮组、第三弹簧以及门闩,所述定位柱固定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挡块上,所述轮组通过拉杆固定设置在滑动炮的出口端,滑动炮的出口端设置有容置第三弹簧以及门闩的空腔,所述出料通道上设置有允许门闩上下伸缩的孔隙,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门闩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空腔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空腔的底端设置有允许拉绳穿过的通孔,所述拉绳的一端与门闩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超张千斌孙琦赵志修吴剑雄王震张翼曾鑫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