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81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包括上盖板、基板、主支撑杆组、物料输送装置、围挡和底板,所述主支撑杆组设于基板两侧,所述上盖板设于主支撑杆组上,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设于上盖板上,所述底板设于基板上方,所述围挡设于底板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利用电机驱动绕线轮,带动钢丝缆索调节高度,同时可以进行物料运输的建筑施工梁架。架。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梁架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是指一种建筑施工梁架。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无处不在,建筑施工是人们生活的保障,建造出房子人们才有居住的地方,建筑用施工梁架在工地上是非常常见的,因为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建筑施工梁架可以让人们很方便的进行施工,同时也比较安全,是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装置,但是,市场上常见的施工梁架在使用时,增加物料都需要将工作台降下,非常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电机驱动绕线轮,带动钢丝缆索调节高度,同时可以进行物料运输的建筑施工梁架。
[0004]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包括上盖板、基板、主支撑杆组、物料输送装置、围挡和底板,所述主支撑杆组设于基板两侧,所述上盖板设于主支撑杆组上,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设于上盖板上,用于运送工作需要的物料,所述底板设于基板上方,所述围挡设于底板顶部;所述物料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二、电机外壳二、绕线轮二、保护框、悬挂杆、导轮三、钢丝缆索三、外壳、上顶板、固定滚珠、滚珠套、衔接杆和置物板,所述电机外壳二设于上盖板上,所述驱动电机二设于电机外壳二内,所述绕线轮二套接于驱动电机二转动轴上,所述保护框设于上盖板上,所述悬挂杆设于保护框内壁上面下,所述导轮三可转动设于悬挂杆下,所述外壳一端贯穿基板,所述外壳另一端设于保护框内,所述置物板设于外壳底面上,用于放置物料,所述上顶板设于置物板上方,所述衔接杆一端连接于置物板上,所述衔接杆另一端连接于上顶板下,所述滚珠套设于上顶板两侧,所述固定滚珠可转动设于滚珠套内且可以移动设于外壳内壁侧面上,用于控制上顶板与置物板上下时偏移,避免偏移过大影响物料的运送,所述钢丝缆索三一端设于绕线轮二上,所述钢丝缆索三另一端设于上顶板上,所述钢丝缆索三绕过导轮三外侧设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撑杆组包括万向轮、驱动电机一、电机外壳一、固定板、绕线轮一、斜支撑杆、钢丝缆索一、支撑杆、导轮一、导轮二和支撑平板,所述斜支撑杆设于固定板两侧,所述万向轮设于斜支撑杆下,所述电机外壳一设于固定板上,所述驱动电机一设于电机外壳一内,所述绕线轮一套接于驱动电机一的转动轴上,所述支撑杆设于斜支撑杆上,所述支撑平板设于支撑杆上,所述导轮一设于支撑平板上,所述导轮二设于上盖板下,所述钢丝缆索一一端连接于绕线轮一上,所述钢丝缆索一另一端设于底板顶部,所述钢丝缆索一绕过导轮一和导轮二外侧设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撑杆组以上盖板中心线为对称轴设有两组,从两侧支撑,固定效果稳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下端设有开口,用于物料放入置物板上。
[0008]本技术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梁架操作简单,机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主支撑杆组,驱动电机一带动钢丝缆索一拉动底板上下移动,可以满足不同需要,增设物料输送装置,利用驱动电机二带动置物板将物料送到底板上,供工人使用,同时利用固定滚轮与外壳内壁侧面接触,避免置物板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避免物料从置物板上倾倒出来,对地面上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梁架的整体结构图;
[0010]图2为图1中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0011]其中,1、上盖板,2、基板,3、主支撑杆组,4、物料输送装置,5、围挡,6、底板,7、驱动电机二,8、电机外壳二,9、绕线轮二,10、保护框, 11、悬挂杆,12、导轮三,13、钢丝缆索三,14、外壳,15、上顶板,16、固定滚珠,17、滚珠套,18、衔接杆,19、置物板,20、万向轮,21、驱动电机一,22、电机外壳一,23、固定板,24、绕线轮一,25、斜支撑杆,26、钢丝缆索一,27、支撑杆,28、导轮一,29、导轮二,30、支撑平板,3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特征或连接关系没有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均为采用的现有技术。
[00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如图1-2所述,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包括上盖板1、基板2、主支撑杆组3、物料输送装置4、围挡5和底板6,所述主支撑杆组3设于基板2 两侧,所述上盖板1设于主支撑杆组3上,所述物料输送装置4设于上盖板1 上,所述底板6设于基板2上方,所述围挡5设于底板6顶部,所述物料输送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二7、电机外壳二8、绕线轮二9、保护框10、悬挂杆 11、导轮三12、钢丝缆索三13、外壳14、上顶板15、固定滚珠16、滚珠套 17、衔接杆18和置物板19,所述电机外壳二8设于上盖板1上,所述驱动电机二7设于电机外壳二8内,所述绕线轮二9套接于驱动电机二7转动轴上,所述保护框10设于上盖板1上,所述悬挂杆11设于保护框10内壁上面下,所述导轮三12可转动设于悬挂杆11下,所述外壳14一端贯穿基板2,所述外壳14另一端设于保护框10内,所述置物板19设于外壳14底面上,所述上顶板15设于置物板19上方,所述衔接杆18一端连接于置物板19上,所述衔接杆18另一端连接于上顶板15下,所述滚珠套17设于上顶板15两侧,所述固定滚珠16可转动设于滚珠套17内且可以移动设于外壳14内壁侧面上,所述钢丝缆索三13一端设于绕线轮二9上,所述钢丝缆索三13另一端设于上顶板 15上,所述钢丝缆索三13绕过导轮三12外侧设置。
[0015]所述主支撑杆组3包括万向轮20、驱动电机一21、电机外壳一22、固定板23、绕线轮一24、斜支撑杆25、钢丝缆索一26、支撑杆27、导轮一28、导轮二29和支撑平板30,所述斜支撑杆25设于固定板23两侧,所述万向轮 20设于斜支撑杆25下,所述电机外壳一22设于固定板23上,所述驱动电机一21设于电机外壳一22内,所述绕线轮一24套接于驱动电机一21的转动轴上,所述支撑杆27设于斜支撑杆25上,所述支撑平板30设于支撑杆27上,所述导轮一28设于支撑平板30上,所述导轮二29设于上盖板1下,所述钢丝缆索一26一端连接于绕线轮一24上,所述钢丝缆索一26另一端设于底板 6顶部,所述钢丝缆索一26绕过导轮一28和导
轮二29外侧设置。
[0016]所述主支撑杆组3以上盖板1中心线为对称轴设有两组。
[0017]所述外壳14下端设有开口31。
[0018]具体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站在底板6上,启动驱动电机一21,带动绕线轮一24转动,拉动钢丝缆索一26,经过导轮一28和导轮二29的固定,钢丝缆索一26将底板向上移动,在需要向上运送物料时,将物料从开口31放入置物板19上,启动驱动电机二7,驱动电机二7带动绕线轮二9转动,拉动钢丝缆索三13在导轮三12上移动,上顶板15和置物板19向上移7动,上顶板 15两侧的滚轮套17内的固定滚轮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基板、主支撑杆组、物料输送装置、围挡和底板,所述主支撑杆组设于基板两侧,所述上盖板设于主支撑杆组上,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设于上盖板上,所述底板设于基板上方,所述围挡设于底板顶部;所述物料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二、电机外壳二、绕线轮二、保护框、悬挂杆、导轮三、钢丝缆索三、外壳、上顶板、固定滚珠、滚珠套、衔接杆和置物板,所述电机外壳二设于上盖板上,所述驱动电机二设于电机外壳二内,所述绕线轮二套接于驱动电机二转动轴上,所述保护框设于上盖板上,所述悬挂杆设于保护框内壁上面下,所述导轮三可转动设于悬挂杆下,所述外壳一端贯穿基板,所述外壳另一端设于保护框内,所述置物板设于外壳底面上,所述上顶板设于置物板上方,所述衔接杆一端连接于置物板上,所述衔接杆另一端连接于上顶板下,所述滚珠套设于上顶板两侧,所述固定滚珠可转动设于滚珠套内且可以移动设于外壳内壁侧面上,所述钢丝缆索三一端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辉张金珠朱衡柳智胜郑秀娟袁美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