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紫光杀菌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80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超紫光杀菌机器人,旨在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高,结构简单,造价相对较低,且杀菌效果好的超紫光杀菌机器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并且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呈环状啮合连接有若干组从动轮,并且若干组所述从动轮上分别通过连接件安装有杀菌组件,所述杀菌组件包括反光罩及设置于反光罩一侧的灭菌灯,所述反光罩设置有与灭菌灯相配合的反光面;杀菌作业时,所述电机旋转以驱动所述杀菌组件同步旋转直至反光罩的反光面朝外,所述电机往复正转、反转以驱动所述杀菌组件在一定角度内往复转动灭菌灯的照射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杀菌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杀菌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杀菌装置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紫光杀菌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菌装置
,更确切地说涉及超紫光杀菌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因环境污染与疾病传播,消毒杀菌产品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因紫外线的UVC波段(190-290nm)具有杀菌消毒功能,属于广谱杀菌消毒灯光波,所以利用紫外线进行杀菌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是紫外线灯杀菌的缺点是不能照射到人体上,否则将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在使用紫外线杀菌时往往需要人员撤离消毒场所,否则就需要将紫外线杀菌装置放置在不能对人体产生直接照射的位置,这样给一些场合的消毒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尽管有人采用在杀菌消毒紫外线灯上安装红外线感应开关,使得人体进入红外线感应开关的感应区域时感应开关立即切断电源,使紫外线灯熄灭,而待人离开后又能自动开启继续杀菌,从而避免了人员误入而受到紫外线伤害。但是现有的灭菌灯作业面积内存在死角,杀菌消毒不彻底,不能将房间内位于角落和背光位置的细菌杀死,杀菌不彻底,另外一些设置有照射区域可调的杀菌设备,存在传动结构过多,造价相对较高,使用寿命较低的特点;此外一些灭菌装置其灭菌灯在使用的过程中始终是露在外面,灭菌灯及灯罩直接固定在安装座上,容易被外界的灰尘等污染物所污染而影响其杀菌效果,并且其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不便于后期维护。所以也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高,结构简单,造价相对较低,且杀菌效果好的超紫光杀菌机器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超紫光杀菌机器人,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并且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呈环状啮合连接有若干组从动轮,并且若干组所述从动轮上分别通过连接件安装有杀菌组件,所述杀菌组件包括反光罩及设置于反光罩一侧的灭菌灯,所述反光罩设置有与灭菌灯相配合的反光面;
[0006]杀菌作业时,所述电机旋转以驱动所述杀菌组件同步旋转直至反光罩的反光面朝外,所述电机往复正转、反转以驱动所述杀菌组件在一定角度内往复转动灭菌灯的照射区域;
[0007]杀菌作业完毕后,所述电机转动以驱动所述杀菌组件同步旋转直至反光罩的反光面朝内。
[0008]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的超紫光杀菌机器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电机联动主动轮旋转,即可驱动从动轮联动杀菌组件旋转,使传动结构布置相对简单,降低造价提升产品可靠性及竞争力;呈环状设置在安装座与上盖之间的若干组灭菌灯提升了作业范围内消毒、灭菌效果,每组杀菌组件都可随从动轮旋转,获得360
°
的旋转角度,使
灭菌灯的照射角度的可调,实现无死角消毒、灭菌效果,同时提升适用性;在反光罩的反光面朝外后,再通过电机往复正转、反转,驱动杀菌组件在一定角度内往复转动灭菌灯的照射区域,进一步提升作业范围内的消毒、灭菌效果。当杀菌作业完毕后,通过电机正转或者反转,驱动杀菌组件同步旋转直至反光罩的反光面朝内,当反光面朝内时,可以给予灭菌灯相对密闭的容置空间,减少灰尘灯聚积,同时有效放置碰撞,延长使用寿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从动轮数量为6组。通过上述改进,使装置布局合理,提升作业区域内的灭菌灯照射强度。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6组所述从动轮等间隔的啮合连接在主动轮周侧。多组从动轮等间隔的啮合连接在主动轮周侧,使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从动轮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安装座上。提升配合的稳定性。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架及用于安装灭菌灯的托板护盘,所述反光罩竖向固定在托板护盘一端面上,所述护板托盘另一端面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同轴心的固定在从动轮端面上,并且所述支撑架同轴心的将传动轮和灭菌灯传动连接。连接件的分体式结构设计,方便了灭菌灯及反光罩的拆装,便于更换及后期清污操作,提升使用效果及寿命。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贯通孔,所述灭菌灯的电连接端延伸至贯通孔侧。在支撑架上开设贯通孔,并且灭菌灯的电连接端延伸至贯通孔侧,使装置布置合理,同时,方便灭菌灯的安装。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反光罩具有向内凹陷并且用于容置灭菌灯的安装腔。通过上述改进,提升反光罩的反光效果及作业区域内的光聚积效果,并且具有减少装配空间,进一步提升安全防护性的功能。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反光面设置在安装腔表面,并且所述反光面采用镜面反光面。通过上述改进,进一步提升反光面对照射区域内的灭菌灯光聚积效果。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盖和安装座之间还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与主动轮同轴心设置。所述支撑管上还安装有扶手。设置支撑管,提升装置的结构强度,设置扶手,方便使用人员搬运。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安装座上还安装有电控组件,并且安装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电控组件、主动轮及从动轮罩设于内的壳体。设置移动轮,方便移动人员移动,设置壳体,使装置零件得到有效的保护,提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驱动装置及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杀菌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杀菌组件主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图4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装配体结构示意图。
[0024]1、安装座;2、驱动装置;21、电机;22、主动轮;3、从动轮;4、连接件;41、支撑架;
411、贯通孔;42、托板护盘;5、杀菌组件;51、反光罩;511、反光面;512、安装腔;52、灭菌灯;6、支撑管;61、上盖;62、扶手;7、移动轮;8、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请参阅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超紫光杀菌机器人,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驱动装置2,并且驱动装置2包括电机21及与电机21传动连接的主动轮22,所述主动轮22呈环状啮合连接有若干组从动轮3,并且若干组所述从动轮3上分别通过连接件4安装有杀菌组件5,所述杀菌组件5包括反光罩51及设置于反光罩51一侧的灭菌灯52,所述反光罩51设置有与灭菌灯52相配合的反光面511;
[0027]杀菌作业时,所述电机21旋转以驱动所述杀菌组件5同步旋转直至反光罩51的反光面511朝外,所述电机21往复正转、反转以驱动所述杀菌组件5在一定角度内往复转动灭菌灯52的照射区域;
[0028]杀菌作业完毕后,所述电机21转动以驱动所述杀菌组件5同步旋转直至反光罩51的反光面511朝内。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紫光杀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驱动装置(2),并且驱动装置(2)包括电机(21)及与电机(21)传动连接的主动轮(22),所述主动轮(22)呈环状啮合连接有若干组从动轮(3),并且若干组所述从动轮(3)上分别通过连接件(4)安装有杀菌组件(5),所述杀菌组件(5)包括反光罩(51)及设置于反光罩(51)一侧的灭菌灯(52),所述反光罩(51)设置有与灭菌灯(52)相配合的反光面(511);杀菌作业时,所述电机(21)旋转以驱动所述杀菌组件(5)同步旋转直至反光罩(51)的反光面(511)朝外,所述电机(21)往复正转、反转以驱动所述杀菌组件(5)在一定角度内往复转动灭菌灯(52)的照射区域;杀菌作业完毕后,所述电机(21)转动以驱动所述杀菌组件(5)同步旋转直至反光罩(51)的反光面(511)朝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紫光杀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3)数量为6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紫光杀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6组所述从动轮(3)等间隔的啮合连接在主动轮(22)周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紫光杀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3)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紫光杀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包括支撑架(41)及用于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天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物光电杀菌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