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61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包括药箱;蠕动泵;蠕动泵的进口与药箱内部连通;涂药头;涂药头包括套装且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的外壳和内胆;外壳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涂药孔;进药管;进药管的一端与蠕动泵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外壳和内胆之间的空腔连通;进气管;进气管一端与内胆连通;按压充气囊;按压充气囊与进气管的另一端连通;内管;内管包裹在进药管和进气管外侧,且端头与外壳固定连接;外管;外管转动套设在内管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蠕动泵向外壳和内胆之间填充药剂,将外管插入食道中,并通过向内胆充气膨胀将药剂从涂药孔中挤出,然后转动内管使涂药头转动,进行涂抹,能够保证涂抹均匀,上药效果好。上药效果好。上药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器具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

技术介绍

[0002]消化科包括消化内科和消化外科,是各级医院为了诊疗消化系统疾病而设置的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炎症性肠病、大肠癌、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腹泻、肠炎、肠结核、慢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胰腺炎、胰腺癌、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表现为:恶心、呕吐、嗳气、反酸、呃逆、烧灼感或烧心、食欲不振、吞咽困难、腹胀、腹痛、腹部肿块、肝肿大、脾肿大、腹水、便秘、呕血、便血、黑便、黄疸、肝源性低血糖、肝性糖尿病。
[0003]在治疗食道内科时,由于食道内科不方便治疗,不能直接对食道内部的伤口进行涂药治疗,一般都是采用服药进行治疗,但疗效不明显,且治疗周期比较漫长。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涂抹均匀的食道给药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包括:
[0008]药箱;
[0009]蠕动泵;所述蠕动泵的进口与所述药箱内部连通;
[0010]涂药头;所述涂药头包括套装且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的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涂药孔;
[0011]进药管;所述进药管的一端与所述蠕动泵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的空腔连通;
[0012]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与所述内胆连通;
[0013]按压充气囊;所述按压充气囊与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连通;
[0014]内管;所述内管包裹在所述进药管和所述进气管外侧,且端头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0015]外管;所述外管转动套设在所述内管外侧。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蠕动泵向外壳和内胆之间填充药剂,将外管插入食道中,并通过向内胆充气膨胀将药剂从涂药孔中挤出,然后转动内管使涂药头转动,进行涂抹,整体结构简单,操控方便,且通过按压充气囊可以有效控制药量的挤出,能够保
证涂抹均匀,上药效果好。
[001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中,所述外壳的外壁为凸出的圆弧形结构。能够防止对食道管划伤,且使用便利。
[001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中,所述内胆为橡胶气囊。便于充气膨胀。
[0019]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中,所述内管靠近所述蠕动泵的一端具有一段外露的所述进药管和所述进气管。防止在内管转动时造成管路干扰。
[0020]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中,所述外管靠近所述蠕动泵的一端具有一段外露的所述内管。便于控制内管转动。
[002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中,所述内管靠近所述蠕动泵的一端外壁具有转动块。便于使用者握持进行内管的转动。
[0022]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中,所述外管靠近所述蠕动泵的一端外壁具有握持块。便于配合转动块握持,对内管进行转动。
[0023]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中,所述内管的外壁具有凸环,所述外管和内壁具有与其适配的凹环。提高转动的舒畅度。
[0024]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中,所述内管为软质橡胶管。便于内管进入食道。
[0025]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中,所述外管为外表面光滑的软质橡胶管。便于配合内管进入食道。
[0026]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通过蠕动泵向外壳和内胆之间填充药剂,将外管插入食道中,并通过向内胆充气膨胀将药剂从涂药孔中挤出,然后转动内管使涂药头转动,进行涂抹,整体结构简单,操控方便,且通过按压充气囊可以有效控制药量的挤出,能够保证涂抹均匀,上药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9]图2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向外壳和内胆之间填药后的剖视图;
[0030]图3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挤药的剖视图。
[0031]其中:
[0032]1-药箱;
[0033]2-蠕动泵;
[0034]3-涂药头;
[0035]31-涂药孔;
[0036]32-外壳;
[0037]33-内胆;
[0038]4-进药管;
[0039]5-进气管;
[0040]6-按压充气囊;
[0041]7-内管;
[0042]71-转动块;
[0043]8-外管;
[0044]81-握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6]参见附图1至附图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包括:
[0047]药箱1;
[0048]蠕动泵2;蠕动泵2的进口与药箱1内部连通;
[0049]涂药头3;涂药头3包括套装且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的外壳31和内胆32;外壳3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涂药孔33;
[0050]进药管4;进药管4的一端与蠕动泵2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外壳31和内胆32之间的空腔连通;
[0051]进气管5;进气管5一端与内胆32连通;
[0052]按压充气囊6;按压充气囊61与进气管5的另一端连通;
[0053]内管7;内管7包裹在进药管4和进气管5外侧,且端头与外壳31固定连接;
[0054]外管8;外管8转动套设在内管7外侧。
[005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外壳31的外壁为凸出的圆弧形结构。
[0056]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内胆32为橡胶气囊。
[0057]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内管7靠近蠕动泵2的一端具有一段外露的进药管4和进气管5。
[0058]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外管8靠近蠕动泵2的一端具有一段外露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消化内科食道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药箱(1);蠕动泵(2);所述蠕动泵(2)的进口与所述药箱(1)内部连通;涂药头(3);所述涂药头(3)包括套装且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的外壳(31)和内胆(32);所述外壳(3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涂药孔(33);进药管(4);所述进药管(4)的一端与所述蠕动泵(2)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壳(31)和所述内胆(32)之间的空腔连通;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一端与所述内胆(32)连通;按压充气囊(6);所述按压充气囊(6)与所述进气管(5)的另一端连通;内管(7);所述内管(7)包裹在所述进药管(4)和所述进气管(5)外侧,且端头与所述外壳(31)固定连接;外管(8);所述外管(8)转动套设在所述内管(7)外侧;所述内管(7)的外壁具有凸环,所述外管(8)和内壁具有与其适配的凹环;所述内管(7)靠近所述蠕动泵(2)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薛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