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17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具备:包含1个以上发电元件的电池主体(10),所述发电元件至少由正极(15)、电解液、间隔件(18)及负极(20)构成;用于将电池主体(10)封入内部的外装体(40);以及与电池主体(10)电连接且至少一部分露出至外装体(40)的外侧的一对电极端子(30),其中,电池主体(10)具有在被曲折地弯折的间隔件(18)之间分别配置有正极(15)及负极(20)的结构,最外负极(20A)上的间隔件(18)的长度L2相对于最外负极(20A)的长度L1之比(L2/L1)为0.20以下。)为0.20以下。)为0.2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锂离子二次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这一特征,作为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的电源而广泛使用。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结构的一例,已知有曲折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0003]作为关于曲折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技术,可举出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8105号公报)及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43550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
[0004]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具有平板状的正极、间隔件、平板状的负极层叠而成的方形的电池要素,该电池要素的一面是在上述正极及负极各自设置的、板状的正极端子连接部及板状的负极端子连接部均被引出的端子连接部引出面,将正极端子连接部和负极端子连接部各自垂直投影于正极及负极的延长的面而得的投影面相互不交叉,上述正极与负极相互对置的面的面积不同,以将上述面积小的侧的电极投影于面积大的侧的电极的对置面而得的投影部全部位于上述大的侧的电极面的方式来配置各电极,间隔件设置有与正极端面及负极端面抵接而限制正极及负极的移动的抵接部,上述抵接部由配置于各电极面的间隔件中邻接的间隔件彼此之间的折痕、或接合部形成,并且层叠于电极面的全部的间隔件通过上述折痕或接合部而结合。
[0005]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二次电池的曲折层叠体结构,其在折回成曲折状的间隔件中夹入下述正极板及下述负极板而成,即,夹入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多个正极板和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多个负极板而成,上述间隔件具有从上述正极板及上述负极板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在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拉伸断裂强度比其余部分小的应力断裂部。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8105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435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可知:现有的曲折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会有最外层的间隔件发生变质(变色、脆化等)的情况。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提供一种最外层的间隔件的变质得以抑制的曲折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4]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位于最外负极中未形成SEI膜的表面上的间隔件易于通过与电解液的反应而分解。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上述见解进一
步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最外负极上的间隔件的长度控制至特定的范围内,从而能够减少位于未形成SEI膜的表面上的间隔件的比例,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最外层的间隔件的变质(变色、脆化等),以至完成本专利技术。
[0015]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这样的见解而提出的。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备:
[0017]包含1个以上发电元件的电池主体,所述发电元件至少由正极、电解液、间隔件及负极构成;
[0018]用于将上述电池主体封入内部的外装体;以及
[0019]与上述电池主体电连接且至少一部分露出至上述外装体的外侧的一对电极端子,其中,
[0020]上述电池主体具有在被曲折地弯折的上述间隔件之间分别配置有上述正极及上述负极的结构,
[0021]最外负极上的上述间隔件的长度L2相对于上述最外负极的长度L1之比(L2/L1)为0.20以下。
[0022](此处,上述最外负极的长度L1是从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上述电极端子未露出的侧的一边的中心部的上述最外负极的端部至上述最外负极的另一端部的长度,且为相对于上述一边垂直方向的长度。上述间隔件的长度L2是从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上述电极端子未露出的侧的一边的中心部的上述最外负极上的上述间隔件的端部至上述间隔件的另一端部的长度,且为相对于上述一边垂直方向的长度。)
[0023]专利技术效果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最外层的间隔件的变质得以抑制的曲折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0025]上述目的、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叙述的合适的实施方式、及其随附的以下的附图而更加明确。
[0026]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8]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的结构的一例的截面图,是图2所示的A-A

方向的截面图。
[0029]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的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
[0030]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使用附图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全部的附图中,对于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样的符号,省略适宜说明。另外,图中各构成要素是概要性地示出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程度的形状、大小及配置关系,与实际尺寸并不相同。另外,数值范围的“~”若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以上至以下。
[0032]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10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10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10的结构的一例的截面图,是图2所示的A-A'方向的截面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10的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0033]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具备:包含1个以上发电元件的电池主体10,所述发电元件至少由正极15、电解液、间隔件18及负极20构成;用于将电池主体10封入内部的外装体40;以及与电池主体10电连接且至少一部分露出至外装体40的外侧的一对电极端子30。电池主体10具有在被曲折地弯折的间隔件18之间分别配置有正极15及负极20的结构,最外负极20A上的间隔件18的长度L2相对于最外负极20A的长度L1之比(L2/L1)为0.20以下。
[0034]此处,最外负极的长度L1如图4所示,是从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电极端子30未露出的侧的一边28的中心部的最外负极20A的端部至最外负极20A的另一端部的长度,且为相对于一边28垂直方向的长度。间隔件18的长度L2是从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电极端子30未露出的侧的一边28的中心部的最外负极20A上的间隔件18的端部至间隔件18的另一端部的长度,且为相对于一边28垂直方向的长度。
[0035]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可知:现有的曲折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会有最外层的间隔件发生变质(变色、脆化等)的情况。
[0036]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实现最外层的间隔件的变质得以抑制的曲折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而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备:电池主体,所述电池主体包含1个以上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至少由正极、电解液、间隔件及负极构成;外装体,所述外装体用于将所述电池主体封入内部;以及一对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电池主体电连接且至少一部分露出至所述外装体的外侧,其中,所述电池主体具有在被曲折地弯折的所述间隔件之间分别配置有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的结构,最外负极上的所述间隔件的长度L2相对于所述最外负极的长度L1之比L2/L1为0.20以下,其中,所述最外负极的长度L1是从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所述电极端子未露出的侧的一边的中心部的所述最外负极的端部至所述最外负极的另一端部的长度,且为相对于所述一边垂直方向的长度,所述间隔件的长度L2是从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所述电极端子未露出的侧的一边的中心部的所述最外负极上的所述间隔件的端部至所述间隔件的另一端部的长度,且为相对于所述一边垂直方向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间隔件包含聚酯系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间隔件的长度L2不足15.0m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最外负极上的所述间隔件的平均长度L4相对于所述最外负极的平均长度L3之比L4/L3为0.20以下,其中,在该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所述电极端子未露出的侧的一边中,将相对于所述一边垂直方向的所述最外负极的长度进行10点测定,将所得的10点的长度的平均值设为所述最外负极的平均长度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泽良太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AESC能源元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