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133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20
盖(50)安装于壳体(22),壳体(22)收纳与机器连接的机器侧端子及与电线连接的电线侧端子,且形成有使机器侧端子和电线侧端子的连接部位露出的第2开口部(228),所述盖(50)具备:盖主体(51),将壳体(22)的第2开口部(228)封闭;卡止部(52),从壳体(22)的外侧与壳体(22)卡止;以及保护壁(53),以与卡止部(52)隔开空间的状态将卡止部(52)覆盖。间的状态将卡止部(52)覆盖。间的状态将卡止部(52)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收纳端子的壳体的盖。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一种具备端子台和将端子台覆盖的屏蔽壳的端子台模块。在端子台模块中,端子台具有:一个以上端子;和壳体,收纳端子,形成有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第1开口部是用于将电源侧连接器插入的开口部,且通过电源侧连接器插入而闭锁。另一方面,第2开口部是用于进行将电源侧连接器的端子连接到端子台的端子的作业的维修孔,通过将盖安装于壳体而闭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53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在如上述的端子台模块中,盖具有例如通过弹性变形而与壳体卡止的卡止部。因此,盖优选构成为:即使在卡止部作用意外的负荷也不从壳体脱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从壳体意外脱落的盖。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5]解决上述课题的盖,安装于壳体,所述壳体收纳与机器连接的机器侧端子及与电线连接的电线侧端子,且形成有使所述机器侧端子和所述电线侧端子的连接部位露出的开口部,所述盖具备:盖主体,将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封闭;卡止部,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卡止;以及保护壁,以与所述卡止部隔开空间的状态将所述卡止部覆盖。
[0006]上述结构的盖因为具备将卡止部覆盖的保护壁,所以作业者的手及工具等不易接触卡止部。因此,可抑制盖从壳体意外脱落。
[0007]在上述盖中优选的是,所述盖主体具备延设部,所述延设部在与所述盖向所述壳体安装时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卡止部及所述保护壁从所述延设部延伸。
[0008]上述结构的盖因为只是卡止部的基端及保护壁的基端通过延设部连接,所以作用于保护壁的外力不易传递到卡止部。因此,可抑制如下:卡止部由于作用于保护壁的外力而移位,结果盖从壳体脱落。
[0009]在上述盖中,优选在所述延设部形成有与所述卡止部及所述保护壁之间的空间连通的贯穿孔。根据上述结构,作业者能够通过贯穿孔对卡止部赋予外力。也就是说,可抑制盖从壳体意外脱落,并且可抑制盖不能从壳体拆卸。
[0010]在上述盖中,优选在所述保护壁设置有加强肋。上述结构的盖能够将保护壁的强度提高。
专利技术效果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盖,能够抑制从壳体意外脱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将一部分结构视作剖视图的端子台及盖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盖的俯视图,(b)是3b-3b线向视剖视图。图4是将一部分结构视作剖视图的端子台及盖的立体图。图5(a)是安装有盖的端子台的剖视图,(b)是将盖拆卸时的端子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对具备盖的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是用于在车辆中将从电池或者逆变器等电力供给装置延伸的电线连接到电动机等机器的装置。
[0014]如图1所示,连接装置10具备:端子台20,固定于机器的箱体CS;连接器30,设置于从电力供给装置延伸的电线WR的端部;屏蔽壳40,将电磁噪声隔断;以及盖50,安装于端子台20。
[0015]如图1所示,端子台20具有:底板21,固定于机器的箱体CS;壳体22,与底板21形成为一体;以及机器侧端子23,与机器连接。
[0016]底板21是由金属构成的板状构件。优选底板21形成为与成为固定对方的机器的箱体CS的外形相应的形状。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22具有从底板21延伸的第1壁部221、第2壁部222、第3壁部223以及第4壁部224。第1壁部221、第2壁部222、第3壁部223以及第4壁部224呈平板状,相互连结。在壳体22中,第1壁部221及第2壁部222对置,第3壁部223及第4壁部224对置。在以后的说明中,将被第1壁部221、第2壁部222、第3壁部223以及第4壁部224包围的空间也称为“收纳空间SP”。在壳体22的收纳空间SP收纳机器侧端子23和后述的电线侧端子31的连接部位。
[0017]如图2所示,在第1壁部221及第2壁部222的外侧面形成有主视为矩形的凹部225。在凹部225,在第3壁部223及第4壁部224相向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两个)凸部226。
[0018]在壳体22形成有第1开口部227及第2开口部228。第1开口部227是在第3壁部223的厚度方向贯穿形成的孔,第2开口部228是周围被第1壁部221、第2壁部222、第3壁部223以及第4壁部224的顶端包围的孔。第1开口部227为了将连接器30插入到壳体22而形成。另一方面,第2开口部228是为了在进行将端子台20的机器侧端子23和连接器30的电线侧端子31连接的作业时使工具通过而形成的。也就是说,第2开口部228是维修孔,是使机器侧端子23和电线侧端子31的连接部位露出的“开口部”。
[0019]机器侧端子23例如是通过铜等金属形成的板状构件。如图1所示,机器侧端子23的一端从底板21的背面直线状延伸,机器侧端子23的另一端从底板21的表面直线状延伸后折弯。也就是说,机器侧端子23的另一端配置于收纳空间SP。
[0020]如图1所示,连接器30除了与电线WR连接的电线侧端子31之外,还具有对电线侧端子31和电线WR的连接部位进行保护的保护部32。电线侧端子31与机器侧端子23同样,例如
是通过铜等金属形成的板状构件。电线侧端子31的一端从保护部32延伸,电线侧端子31的另一端在保护部32的内部与电线WR连接。保护部32形成与壳体22的第1开口部227相应的形状。
[0021]屏蔽壳40由金属材料等形成。如图1所示,屏蔽壳40具有将壳体22覆盖的第1壳41和将连接器30覆盖的第2壳42。第1壳41呈箱状,与壳体22的第4壁部224对应的部分开口。第2壳42呈筒状,从第1壳41延伸。屏蔽壳40例如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与端子台20的底板21一起固定于机器的箱体CS。
[0022]接着,对盖50进行说明。如图2及图3(a)、(b)所示,盖50具有:盖主体51,将壳体22的第2开口部228封闭;卡止部52,与壳体22的凸部226卡止;保护壁53,保护卡止部52;以及密封构件54,装配于盖主体51。盖50除了密封构件54之外,由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为一体。
[0023]盖主体51具有呈矩形板状的延设部511、和从延设部511的背面向与延设部511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周壁512。延设部511是将壳体22的第2开口部228覆盖的部分,在俯视时形成为比壳体22大的形状。在延设部51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与卡止部52及保护壁53之间的空间连通的贯穿孔513。如图3(a)、(b)所示,贯穿孔513在盖50的俯视时使卡止部52在延设部511的表面侧露出。如图3(a)所示,周壁512形成俯视为长圆形的框状。周壁512插入到壳体22的第2开口部228。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512的延伸方向是盖50向壳体22安装时的安装方向,也是拆卸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盖,安装于壳体,所述壳体收纳与机器连接的机器侧端子及与电线连接的电线侧端子,且形成有使所述机器侧端子和所述电线侧端子的连接部位露出的开口部,所述盖具备:盖主体,将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封闭;卡止部,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卡止;以及保护壁,以与所述卡止部隔开空间的状态将所述卡止部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谷晃一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