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00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包括墩体、板体和若干个梁体;所述墩体的底部与坝脚外部基底连接,所述墩体一侧面与坝坡坡面连接,所述墩体的顶面高度小于坝体顶面高度;所述板体的底面与所述墩体顶面连接;所述板体的厚度小于所述墩体的厚度;所述板体的一侧面与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连接;每个所述梁体的底面与所述墩体顶面连接,每个所述梁体的一侧面与所述板体远离坝坡的侧面连接,若干个所述梁体之间间隔分布;所述墩体、所述板体与坝坡坡面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该结构体系对坝体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抗滑移稳定性强,较强的防渗功能,施工方法简单,工期短。工期短。工期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


[0001]本技术属于地基处理
,具体涉及了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坝是拦截水或河工险要处巩固提防的重要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年雨水的冲刷,砌体结构强度会出现劣化的现象,尤其像浆砌石结构的坝体,为了避免坝体随时发生破裂、整体滑移或倾覆的重大险情,对坝采取加固措施是及其重要的。对浆砌石坝现有加固技术中,一般采用抗滑桩、压脚、注浆加固等方法。但是对于坝体周围环境复杂,坝基的地下设置许多管道的情况,现有技术的加固方式会对坝体底部的管体造成破坏,或加固效果不佳,抗滑移稳定性差。
[0003]例如,某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调节池坝,该坝体原为浆砌石结构,由于该坝体建成年代久远,每逢雨季大量雨水对坝体表面进行冲刷,同时坝体东侧坝肩为场内北侧截洪沟的急流槽,坝体西侧下方为场内南侧截洪沟的箱涵,北侧、南侧截洪沟排水在坝脚处沉砂池汇合,暴雨期间过流量非常大,长此以往的冲刷使坝体表面及基底产生大量空洞,导致坝体随时可能发生破裂、整体滑移或倾覆的重大险情。目前,在对浆砌石坝现有加固技术中,一般采用抗滑桩、压脚、注浆加固等方法。但考虑到渗滤液调节池坝周边环境极为复杂,特别是坝体下游紧邻渗滤液处理厂、填埋气发电厂,坝基下方埋设的渗滤液导排管道错综复杂,并全部与厂内设备相连。如果采用在坝基设置抗滑桩,则桩身施工无法避免对渗滤液管道产生破坏;如果采用对坝体进行注浆加固,则其加固效果不足以在极端不利工况下保证坝体整体抗滑移性,且随着时间推移,砌体结构强度持续劣化降低,容易继续诱发坝体重大险情。
[0004]
技术介绍
中关于现有坝体加固技术的描述是专利技术人对于本专利技术创新的认知论证分析的一部分,不应该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的现有技术,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本申请方案的新颖性或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对坝体进行加固方法中存在的加固效果不佳,抗滑移稳定性差、对坝体底部的管体造成破坏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对坝体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抗滑移稳定性强,利用有限的施工空间对浆砌石坝及时进行了加固,针对特殊环境、特定条件施工可行性高,还能保证坝体及其周边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包括墩体、板体和若干个梁体;
[0008]所述墩体的底部与坝脚外部基底连接,所述墩体一侧面与坝坡坡面连接,所述墩体的顶面高度小于坝体顶面高度;
[0009]所述板体的底面与所述墩体顶面连接;所述板体的厚度小于所述墩体的厚度;所
述板体的一侧面与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连接;
[0010]每个所述梁体的底面与所述墩体顶面连接,每个所述梁体的一侧面与所述板体远离坝坡的侧面连接,若干个所述梁体之间间隔分布;所述墩体、所述板体与坝坡坡面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
[0011]本技术提供了墩体、板体和若干个梁体组成的加固结构体系,墩体的存在有效提升了坝体的稳定性,背贴式梁体、板体反压于墩体上,有效提高了加固效果,同时加固结构体系与坝坡坡面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也加强了坝体的防渗性,本技术加固结构对坝体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抗滑移稳定性强,利用有限的施工空间对浆砌石坝及时进行了加固,最大化的减少对原有坝体的扰动,针对特殊环境、特定条件施工可行性高,还能保证坝体及其周边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同时本技术梁体的设计在保证良好加固效果的同时,有效节约了材料用量、减少了工程量,便于施工操作,经济合理性高。
[0012]所述梁体的底部上述技术方案中板体或墩体的厚度是指板体或墩体远离坝体的一侧与坝体坝坡的水平距离。
[0013]所述墩体、所述板体与坝坡坡面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是指所述墩体的一侧面、所述板体的一侧面与坝坡坡面之间为无缝连接,紧贴在一起。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墩体顶面位于坝体的中部高度处或中上部高度处。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墩体为重力墩。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墩体的底部与坝脚外部基底通过若干个第一锚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001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墩体一侧面与坝坡坡面通过若干个第二锚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00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板体的底面与所述墩体顶面通过若干个第三锚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三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三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001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板体的一侧面与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通过若干个第四锚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四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四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002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梁体的底面与所述墩体顶面通过若干个第五锚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五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五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002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梁体的一侧面与所述板体远离坝坡的另一侧面通过若干个第六锚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六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六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002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梁体和所述板体为一体式结构件。
[002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嵌入坝脚外部基底的长度至少为0.5m,合适的嵌入长度有利于提高新建加固结构的稳定性。
[002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坝脚外部基底表面外露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的另一部分的长度至少为0.5m。
[002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杆嵌入坝坡坡面的长度至少为0.5m。
[002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坝脚外部基底表面外露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的另一部分的长度至少为0.5m。
[002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墩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
[002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板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
[002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梁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
[003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第一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003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第二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003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第三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003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第四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003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第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墩体(1)、板体(2)和若干个梁体(3);所述墩体(1)的底部与坝脚外部基底连接,所述墩体(1)一侧面与坝坡坡面连接,所述墩体(1)的顶面高度小于坝体(6)顶面高度;所述板体(2)的底面与所述墩体(1)顶面连接;所述板体(2)的厚度小于所述墩体(1)的厚度;所述板体(2)的一侧面与墩体(1)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连接;每个所述梁体(3)的底面与所述墩体(1)顶面连接,每个所述梁体(3)的一侧面与所述板体(2)远离坝坡的侧面连接,若干个所述梁体(3)之间间隔分布;所述墩体(1)、所述板体(2)与坝坡坡面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墩体(1)为重力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墩体(1)的底部与坝脚外部基底通过若干个第一锚杆(4)连接,和/或,所述墩体(1)一侧面与坝坡坡面通过若干个第二锚杆(5)连接,和/或,所述板体(2)的底面与所述墩体(1)顶面通过若干个第三锚杆连接,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刚杨山龙科模魏源龚平梁肖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