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萤火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586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昆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生萤火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器具。将漂浮装置在设定的水域中,通过平衡泡沫让装置漂浮在水面上,调整好位置后,将化蛹环境设置活动圈框架铺设的细孔纱网上后,即可放入适量虫子,让其自由生长。饲养人员可以根据水质和食物情况更换食物放置装置内的食物。且固定连接在活动圈框架上方的防雨顶板可以起到挡雨的效果。当萤火虫到达化蛹阶段,便可自行上岸化蛹。高度模拟实际自然环境,实现了萤火虫幼虫的高效保护,自然化蛹。与真正的野外自然环境相差较小,养殖效果更好。养殖效果更好。养殖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生萤火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昆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水生萤火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器具。

技术介绍

[0002]萤火虫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它因其尾部能发出美丽的荧光,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还可以应用于很多商业领域,其日趋突显的商业价值使得萤火虫的人工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0003]萤火虫幼虫的高效养殖,尤其是新型的水面养殖模式不仅对于科学研究有帮助,而且非常有利于推动萤火虫产业化。因此,研发高效的萤火虫幼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器具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0004]目前,尚未有公开的水生萤火虫幼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装置,人们只能选择室内盆或池式养殖或野外田间粗放养殖。而这些方法,有极大的不足之处:1)模拟的养殖环境与真正的野外自然环境相差较大,养殖效果不好。2)若将水生萤火虫放到野外田间粗放环境中养殖,难以捕捉,且不利于观赏。3)没有专门器具养殖,养殖问题较大且养殖工作量较大。这是由于现在没有专门的器具进行野外环境集约养殖而出现的“观赏效果差,不利于自然布景”等问题,这也正是在水生萤火虫幼虫野外集约养殖方面需要突破的地方,本技术就是想要攻克这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生萤火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器具,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养殖效果不好,不利于自然布景的问题。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水生萤火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器具,其包括漂浮装置、防雨支架、防雨顶板以及食物放置装置;
[0007]所述漂浮装置包括活动圈框架、平衡泡沫以及细孔纱网;平衡泡沫固定连接在活动圈框架上,以使得所述活动圈框架能够漂浮于水面,所述细孔纱网铺设在所诉活动圈框架之间,以放置萤火虫化蛹环境;
[0008]所述防雨顶板位于所述活动圈框架背离水面的一侧,通过防雨支架与所述活动圈框架固定连接;
[0009]所述食物放置装置设于所述细孔纱网上方。
[0010]本技术的技术原理为:将漂浮装置在设定的水域中,通过平衡泡沫让装置漂浮在水面上,调整好位置后,将化蛹环境设置活动圈框架铺设的细孔纱网上后,即可放入适量虫子,让其自由生长。饲养人员可以根据水质和食物情况更换食物放置装置内的食物。且固定连接在活动圈框架上方的防雨顶板可以起到挡雨的效果。当萤火虫到达化蛹阶段,便可自行上岸化蛹。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漂浮装置形成一个可以漂浮在水面的萤火虫活动圈,并在细孔纱网上放置萤火虫的化蛹环境。漂浮装置由细孔纱网和活动圈框架构成,细孔纱网主要有利于空气流通,还可防止大型鱼虾类进入装置,保证萤火虫的安全。防雨顶板可以防止因降雨将细孔纱网上的化蛹环境破冲到水中破坏化蛹环境。且食物放置装置也可以为萤火虫提供食物。高度模拟实际自然环境,实现了萤火虫幼虫的高效保护,自然化蛹。与真正的野外自然环境相差较小,养殖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水生萤火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漂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食物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食物放置球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上述附图中:10、漂浮装置;20、防雨支架;30、防雨顶板;40、食物放置装置;50、平衡支架;11、活动圈框架;12、平衡泡沫;13、细孔纱网;41、U型管;42、食物放置球;43、拉绳;44、限位板;421、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8]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水生萤火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器具,包括漂浮装置10、防雨支架20、防雨顶板30以及食物放置装置40;漂浮装置10包括活动圈框架11、平衡泡沫12以及细孔纱网13,平衡泡沫12固定连接在活动圈框架11上,以使得活动圈框架11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而活动圈框架11中间铺设有细孔纱网13,用于来放置能够供萤火虫化蛹的化蛹环境。在活动圈框架11背离水面的一侧设有防雨顶板30,防雨顶板30通过防雨支架20固定连接在漂浮装置10的上方,大致呈凉亭状。而食物放置装置40设于细孔纱网13背离水面的一侧。细孔纱网13有利于空气流通,并可以放置水里的鱼虾类进入化蛹环境,对萤火虫产生威胁。防雨顶板30可以起到挡雨的效果,保护防雨顶板30下方的化蛹环境,避免化蛹环境因为降雨遭到破坏。
[0019]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上述活动圈框架11为一个长方形的框架,中间一大半铺设有细孔纱网13。球状的平衡泡沫12固定连接在活动圈框架11的四个边上。且在图1中可以看到在漂浮装置10的下方还设有平衡支架50,连接漂浮装置10的四个角,让整个装置更加稳固,尽可能地维持漂浮装置10在水面上是的平衡。
[0020]进一步的,上述的供萤火虫化蛹的化蛹环境包括细菌石、土壤、苔藓类、植物等构成,提供一个萤火虫野外化蛹环境,具体的,在保证漂浮装置10稳定性的情况下,可以将放置有化蛹环境的框架设置为一个倾斜与水面的斜坡,方便萤火虫化蛹成功后起飞上岸。
[0021]进一步的,一并参照图3和图4,食物放置装置40包括中空的U型管41、拉绳43、限位板44;拉绳43上连接有至少一个食物放置球42,连接有食物放置球42的拉绳43穿过U型管41。可以通过拉绳43将食物放置球42从U型管41的任意一个开口拉出。且拉绳43的两端上均固定连接限位板44,限位板44为一个三角板状,且三角板的外径大于U型管41开口的直径。
在需要更换食物时,可以通过拉绳43的任一端将连接在拉绳43上的食物放置球42从U型管41内拉出,且拉绳43另一端连接的限位板44可以限制将拉绳43全部拉出U型管41。而且三角板状的限位板44可以避免因为限位板44角度的变换就能够进入U型管41。具体的,如图4所示,食物放置球42包括两个中空的半球体,并可进行开合,合拢时会形成一个中空的球体,且在球体上设有供萤火虫进出球体的穿孔421。在工作人员需要更换食物放置球42内的食物时,仅需拉动拉绳43将U型管41内的放置球拉出便可以放置食物。并在放好食物后通过拉动另一端的拉绳43将食物放置球42还原到U型管41内。
[0022]进一步的,所述防雨顶板30为透明额亚克力板更大限度的透光,便于化蛹环境里植物的生长,也便于观赏。
[0023]进一步的,上述平衡支架50、活动圈框架11以及防雨支架20均有中空的铝合金支架制成,大大减轻质量,便于运输以及搬运。
[002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生萤火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装置(10)、防雨支架(20)、防雨顶板(30)以及食物放置装置(40);所述漂浮装置(10)包括活动圈框架(11)、平衡泡沫(12)以及细孔纱网(13);平衡泡沫(12)固定连接在活动圈框架(11)上,以使得所述活动圈框架(11)能够漂浮于水面,所述细孔纱网(13)铺设在所诉活动圈框架(11)中间,用于放置供萤火虫化蛹的化蛹环境;所述防雨顶板(30)位于所述活动圈框架(11)背离水面的一侧,通过防雨支架(20)与所述活动圈框架(11)固定连接;所述食物放置装置(40)设于所述细孔纱网(13)背离水面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萤火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化蛹环境包括细菌石、土壤、苔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生萤火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圈框架(11)为一长方形框架、中间铺设有所述细孔纱网(13),四边固定连接有球状的平衡泡沫(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生萤火虫野外水面集约化养殖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成全李忠武梅昭利童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虫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