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栽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569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滨海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栽培系统,其包括栽培区,所述栽培区呈圆形,所述栽培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为有机土层、分界层及盐碱土层,所述有机土层上设置有灌溉组件,所述分界层呈阶梯状以将所述栽培区划分为一个圆形的中心培养区及若干环绕中心培养区的环培养区,所述盐碱土层设置有若干向所述灌溉组件提供水源的水库,若干所述水库在栽培区边缘沿栽培区周向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少植物栽培土层养分流失的效果。植物栽培土层养分流失的效果。植物栽培土层养分流失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海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栽培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盐碱地园林植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滨海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栽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在滨海盐碱地栽培植物和园林建设时,由于盐碱土层的特性,植物难以从盐碱土层中吸收养分,因此需要在浇灌时为植物提供养分。浇灌出的水在渗流时会将应分带到盐碱土层,尤其是在下雨的时候,植物栽培的土层的养分流失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滨海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栽培系统,旨在减少植物栽培土层的养分流失。
[0004]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滨海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栽培系统,包括栽培区,所述栽培区呈圆形,所述栽培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为有机土层、分界层及盐碱土层,所述有机土层上设置有灌溉组件,所述分界层呈阶梯状,阶梯状的分界层由中心向外缘逐渐变高以将所述栽培区划分为一个圆形的中心培养区及若干环绕中心培养区的环培养区,所述盐碱土层设置有若干向所述灌溉组件提供水源的水库,若干所述水库在栽培区边缘沿栽培区周向分布。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界层将有机土层与盐碱土层分隔,在有机土层对植物进行栽培,当遇到雨水时,雨水进入有机土层并向下渗流至分界层时,分界层阻止雨水向盐碱土层渗流,由此阻止有机土层的养分流失。分界层呈阶梯状,使得水在渗流至分界层而产生横向渗流时,水难以越阶渗流而只能向低阶渗流,即有机土层中的水主要向下并向中心培养区渗流,进一步提高有机土层的养分保留率。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灌溉组件包括对有机土层进行灌溉的水管组件及将水库中的水向水管组件泵送的水泵。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库中存有添加了营养液及土壤改良剂的水溶液,水泵将水库中的水溶液向水管组件泵送以供浇灌。通过控制水泵的启闭以控制浇灌时间。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组件包括直通管,所述直通管的数量与所述水库的数量相等,每一个直通管的一端对应一个水库的位置且另一端位于栽培区的中部,所有直通管位于栽培区中部的一端相互连通,每一个水库均设置一个向对应的直通管泵送水源的水泵。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个水库对应一个直通管,对应的直通管与水库之间
设置有为直通管供水的水泵,所有水泵同时泵送,保障水管组件的供水充足。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直通管均倾斜设置,每一个直通管由靠近水库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降低。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通管由靠近水库的一端向位于栽培区中部的一端逐渐降低,由此使得水在受水泵泵送至直通管时在重力作用下能够更加顺畅地充满水管组件。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灌溉组件还包括环通管,所述环通管数量与所述环培养区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环通管均与所有直通管相交且相连通,所述环通管底面均设置有若干滴水孔,每一环通管上的滴水孔沿该环通管轴线方向等距排布。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个环通管与所有直通管均相互连通,由此使得水从直通管进入环通管时更加稳定,水从环通管底面的滴水孔滴出以对对应的环培养区进行滴灌。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盐碱土层设置有若干引流管,直通管的一端连通于一个水库且另一端位于栽培区的中部,所有引流管位于栽培区中部的一端相互连通,所有引流管相互连通的部位设置有连通引流管与有机土层的收集管。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从有机土层下渗至收集管并由引流管导入水库中,由此进行水的回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倾斜设置,所述引流管由连接水库的一端向另一端变高。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管有连接水库的一端向连接收集管的一端逐渐变高,使得水在引流管的导向下从集水管向水库流动时流动方向更加稳定,提高水资源的回收效率。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管中设置有透水挡土件。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挡土件将能够使得收集管在收集水资源时将有机土层的土壤挡住,防止土壤在水流的下渗作用下进入水库而造成水源污染甚至影响水泵的工作。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管的顶部及底部均固定设置有滤网。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管的顶部及底部均固定设置有滤网,一方面,滤网能够将透水挡土件封闭在收集管内,防止透水挡土件在水的牵引下离开收集管,由此保障透水挡土件的稳定性,即保障对有机土层泥土的阻隔效果;另一方面,滤网能够对渗流的水进行过滤,提高所回收的水资源的洁净度。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库均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于自来水管道,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进水管通闭的阀门。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库中的水不够进行灌溉时,打开进水管上的阀门,自来水进入集水室中供水泵向灌溉水管泵送,保障灌溉的正常进行。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1.分界层限制水的渗流,减少由于水的渗流而造成有机土层的养分流失;
[0026]2.环通管与环培养区一一对应设置,对于不同环培养区种植物的栽培可以通过对应环通管底面的滴水口的大小进行控制;
[0027]3.收集管及引流管对水资源进行收集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的纵截面视图。
[0029]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30]图3是本技术在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31]图中,1、栽培区;11、中心培养区;12、环培养区;2、有机土层;3、分界层;4、盐碱土层;5、水管组件;51、直通管;52、环通管;6、水库;7、收集管;71、透水挡土件;72、滤网;8、引流管;9、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滨海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栽培系统,包括圆形的栽培区1,栽培区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为有机土层2、分界层3及盐碱土层4。分界层3呈阶梯状,即分界层3具有一个位于中心部位的圆形区域和若干环绕圆形区域的环形区域,环形区域由靠近圆形区域向远离圆形区域高度逐渐增加,栽培区1对应阶梯层被划分为一个圆形的中心培养区11和若干环绕中心培养区11的环培养区12。本实施例中,分界层3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海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区(1),所述栽培区(1)呈圆形,所述栽培区(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为有机土层(2)、分界层(3)及盐碱土层(4),所述有机土层(2)上方设置有灌溉组件,所述分界层(3)呈阶梯状以将所述栽培区(1)划分为一个圆形的中心培养区(11)及若干环绕中心培养区(11)的环培养区(12),所述盐碱土层(4)设置有若干向所述灌溉组件提供水源的水库(6),若干所述水库(6)在栽培区(1)边缘沿栽培区(1)周向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组件包括对有机土层(2)进行灌溉的水管组件(5)及将水库(6)中的水向水管组件(5)泵送的水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滨海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组件(5)包括直通管(51),所述直通管(51)的数量与所述水库(6)的数量相等,每一个直通管(51)的一端对应一个水库(6)的位置且另一端位于栽培区(1)的中部,所有直通管(51)位于栽培区(1)中部的一端相互连通,每一个水库(6)均设置一个向对应的直通管(51)泵送水源的水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滨海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管(51)均倾斜设置,每一个直通管(51)由靠近水库(6)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降低。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滨海盐碱地园林景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升源园林生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