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硅链调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565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36
本新型涉及一种自适应硅链调压装置,包括承载底座、承载架、导向滑轨、可控硅模块、电子开关电路、驱动继电器、接线端子、数据通讯端子及驱动电路,承载底座上端面与承载架连接,导向滑轨嵌于承载架内,可控硅模块并通过导向滑轨与承载架滑动连接,电子开关电路及驱动电路均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连接,接线端子、数据通讯端子嵌于承载底座前端面,驱动继电器嵌于承载底座后端面。本新型可有效的实现对调压模块结构进行灵活组装布局,并对各调压模块间的电气连接关系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在有效的实现调压稳压作业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调压作业范围和调压作业的灵活性及精度。调压作业的灵活性及精度。调压作业的灵活性及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硅链调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硅链调压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自适应硅链调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硅链调压装置在直流电源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20691176X”的“手/自动硅链调压装置”等设备,这些硅链调压装置虽然可以有效满足使用的需要,但在使用中发现,当前的硅链调压装置一方面存在设备结构相对固定单一,在运行中,无法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进行设备结构调整,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调压作业的有效范围,从而严重影响了使用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另一方当前的硅链调压装置在运行中,当前使用的硅链调压装置往往均缺乏有效的降温措施,从而极易因高温造成设备故障,同时往往也缺乏快速的电路连接关系调整能力,从而导致当前硅链调压装置运行过程中,当个别调压模块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故障排除作业,从而导致调压稳压作业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0003]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自适应硅链调压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硅链调压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可有效的实现对调压模块结构进行灵活组装布局,并对各调压模块间的电气连接关系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在有效的实现调压稳压作业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调压作业范围和调压作业的灵活性及精度,同时运行中,本新型具有良好的抗故障能力及故障快速修复能力,在有效降低高温对本新型运行造成影响的同时,另可实现在局部调压零部件故障时快速是现实电路系统修复,有效确保调压稳压作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自适应硅链调压装置,包括承载底座、承载架、导向滑轨、可控硅模块、电子开关电路、驱动继电器、接线端子、数据通讯端子及驱动电路,承载底座为横断面呈“冂”字形槽状结构,其上端面通过滑槽与承载架连接,承载架为轴线与承载底座轴线平行分布,且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导向滑轨至少两条,嵌于承载架内与承载架轴线平行分布,且导向滑轨将承载架均分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分布的定位腔,可控硅模块若干,分别嵌于各定位腔内并通过导向滑轨与承载架滑动连接,电子开关电路及驱动电路均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连接,各可控硅模块间均通过电子开关电路混联,且电子开关电路另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接线端子、数据通讯端子均至少一个,嵌于承载底座前端面,并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驱动继电器若干,嵌于承载底座后端面,各驱动继电器间通过电子开关电路混联并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架中,相邻两个定位腔之间设隔板,所述隔板与承载底座上
端面垂直分布,所述定位腔对应承载架两端均设定位压板,所述定位压板两端分别与定位腔内位于两端位置的可控硅模块相抵并同轴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压板包括绝缘压板、导向杆、承压弹簧及导流管,其中所述导向杆至少两条,与承载架轴线平行分布,并分别与承载架两端间通过螺母相互连接,所述绝缘压板共两个并分布在承载架两端位置,绝缘压板包覆在导向杆外并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绝缘压板前端面与可控硅模块外表面相抵,后端面通过承压弹簧与承载架端面相抵,所述绝缘压板上另均布若干散热口,且散热口总面积为绝缘压板面积的10%—60%,所述的绝缘压板后端面设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绝缘压板同轴分布,并与各散热口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底座下端面设半导体制冷机构,承载架对应的承载底座表面设温度传感器,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和温度传感器均与驱动电路相互连接,且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制冷端与承载底座间通过换热板相互连接,所述换热板嵌于承载底座内,且换热板上端面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平齐分布,其中位于承载架正下方对应的换热板上端面均布若干散热翅板,所述散热翅板与承载架轴线呈30
°
—90
°
夹角。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所述驱动电路另设过载保护子电路、数据通讯装置,所述过载保护子电路、数据通讯装置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所述过载保护子电路另与电子开关电路电气连接,所述数据通讯装置另与数据通讯端子电气连接。
[0011]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可有效的实现对调压模块结构进行灵活组装布局,并对各调压模块间的电气连接关系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在有效的实现调压稳压作业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调压作业范围和调压作业的灵活性及精度,同时运行中,本新型具有良好的抗故障能力及故障快速修复能力,在有效降低高温对本新型运行造成影响的同时,另可实现在局部调压零部件故障时快速是现实电路系统修复,有效确保调压稳压作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3]图1为本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本新型横断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6]如图1和2所示一种自适应硅链调压装置,包括承载底座1、承载架2、导向滑轨3、可控硅模块4、电子开关电路、驱动继电器7、接线端子8、数据通讯端子9及驱动电路10,承载底座1为横断面呈“冂”字形槽状结构,其上端面通过滑槽11与承载架2连接,承载架2为轴线与承载底座1轴线平行分布,且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导向滑轨3至少两条,嵌于承载架2内与承载架2轴线平行分布,且导向滑轨3将承载架2均分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分布的定位腔12,可控硅模块4若干,分别嵌于各定位腔12内并通过导向滑轨3与承载架2滑动连接,电子开关电路6及驱动电路10均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连接,各可控硅模块4间均通过电子开关
电路6混联,且电子开关电路6另与驱动电路10电气连接,接线端子8、数据通讯端子9均至少一个,嵌于承载底座1前端面,并分别与驱动电路10电气连接,驱动继电器7若干,嵌于承载底座1后端面,各驱动继电器7间通过电子开关电路6混联并与驱动电路10电气连接。
[0017]重点说明的,所述的承载架2中,相邻两个定位腔12之间设隔板13,所述隔板13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垂直分布,所述定位腔12对应承载架2两端均设定位压板14,所述定位压板14两端分别与定位腔12内位于两端位置的可控硅模块4相抵并同轴分布。
[0018]其中,所述的定位压板14包括绝缘压板141、导向杆142、承压弹簧143及导流管144,其中所述导向杆142至少两条,与承载架2轴线平行分布,并分别与承载架2两端间通过螺母145相互连接,所述绝缘压板141共两个并分布在承载架2两端位置,绝缘压板141包覆在导向杆142外并与导向杆142滑动连接,所述绝缘压板141前端面与可控硅模块4外表面相抵,后端面通过承压弹簧143与承载架2端面相抵,所述绝缘压板141上另均布若干散热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硅链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适应硅链调压装置包括承载底座、承载架、导向滑轨、可控硅模块、电子开关电路、驱动继电器、接线端子、数据通讯端子及驱动电路,所述承载底座为横断面呈“冂”字形槽状结构,其上端面通过滑槽与承载架连接,所述承载架为轴线与承载底座轴线平行分布,且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导向滑轨至少两条,嵌于承载架内与承载架轴线平行分布,且所述导向滑轨将承载架均分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分布的定位腔,所述可控硅模块若干,分别嵌于各定位腔内并通过导向滑轨与承载架滑动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电路及驱动电路均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连接,各可控硅模块间均通过电子开关电路混联,且电子开关电路另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所述接线端子、数据通讯端子均至少一个,嵌于承载底座前端面,并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所述驱动继电器若干,嵌于承载底座后端面,各驱动继电器间通过电子开关电路混联并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硅链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架中,相邻两个定位腔之间设隔板,所述隔板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垂直分布,所述定位腔对应承载架两端均设定位压板,所述定位压板两端分别与定位腔内位于两端位置的可控硅模块相抵并同轴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硅链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压板包括绝缘压板、导向杆、承压弹簧及导流管,其中所述导向杆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鸿福袁博凯商改改
申请(专利权)人:中瑞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