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565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包括电缆、恒流控制组件和连接头,其中电缆用于与电源连接;恒流控制组件与电缆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恒流控制组件为圆柱形;连接头与恒流控制组件连接,用于与传感器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采用紧凑的设计理念,将恒流源与连接线缆设置成一体,同时其恒流控制组件采用高集成、微小元件使得其整体体积小,整体外形尺寸相应的设置为厘米级别,体积更小、整体性更好,使用过程中其较小的体积以及其圆柱体的外形可以在较小的空间进行固定,占用空间小、安装收纳方便,使用局限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使用不便利、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作用效果显著。作用效果显著。作用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式恒流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振动及噪声测试
,特别涉及,一种线缆式恒流源。

技术介绍

[0002]恒流源是输出电流保持恒定的电流源,理想的恒流源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不因负载(输出电压)变化而改变;不因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内阻为无限大(以使其电流可以全部流出到外面)。能够提供恒定电流的电路即为恒流源电路,又称为电流反射镜电路。
[0003]现有的恒流源体积较大,实现的功能单一,只可适应恒定电压,适用性不强。IC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必须由外界提供电源才能工作,它要求的电源就是恒流源,而现有的恒流源由于体积、功能等存在局限性,使用极其不便。另外,IC压电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被测交流振动加速度信号叠加在8-2V直流偏压上,不便为用户直接采用,使用不便利、使用效果不佳。
[0004]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体积大,使用不便利、使用效果不佳,且存在很大局限性的问题的恒流源使得传感器使用过程更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式恒流源,以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体积大,使用不便利、使用效果不佳,且存在很大局限性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包括:
[0007]电缆,用于与电源连接;
[0008]恒流控制组件,与所述电缆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所述恒流控制组件为圆柱形;
[0009]连接头,与所述恒流控制组件连接,用于与传感器电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恒流控制组件包括:
[0011]主控模块,与所述电缆电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
[0012]壳体,设有容纳腔,所述主控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壳体一端与所述连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缆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
[0014]转换座,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连接头连接;
[0015]外壳,分别与所述转换座和所述电缆连接;
[0016]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外壳和所述电缆连接,用于将所述电缆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上。
[0017]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包括:
[0018]恒流模块,分别与所述电缆和所述连接头电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
[0019]存储模块,分别与所述恒流模块和所述电缆连接,用于信息的提取与存储。
[0020]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电缆之间设有护套。
[0021]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将所述主控模块完全覆盖。
[0022]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上设有多个外接电线,所述外接电线穿过所述防水层分别与所述连接头和所述电缆连接,所述外接电线与所述防水层之间通过防水垫圈进行密封。
[0023]优选地,所述转换座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与所述主控模块通过螺栓连接。
[0024]优选地,所述连接头为BNC插座,且与所述转换座可拆卸连接。
[0025]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外径为5-25mm。
[0026]由上述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可以用于内装IC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紧凑的设计理念,将恒流源与连接线缆设置成一体,同时其恒流控制组件采用高集成、微小的电气元件使得其整体体积小,整体外形尺寸相应的设置为厘米级别,体积变小、整体性更好,使用过程中其较小的体积以及其圆柱体的外形可以在较小的空间进行固定,占用空间小、安装收纳方便,使用局限性小。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恒流源体积大,导致使用不便利、使用效果不佳,且存在很大局限性的问题,结构简单,作用效果显著,适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0030]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0031]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的恒流模块的电路框图;
[0032]图5为图1所示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的TEDS模块的电路框图;
[0033]图6为图1所示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的电路框图。
[0034]图中:
[0035]1、恒流控制组件;2、电缆;3、连接头;4、螺栓;11、主控模块;12、壳体;13、外接电线;121、容纳腔;122、转换座;123、外壳;124、连接组件;125、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实施例1
[0038]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种线缆式恒流源包括电缆2、恒流控制组件1和连接头3,其中电缆2用于与电源连接实现为恒流控制组件1供电,与信号处理设备电连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恒流控制组件1与电缆2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恒流控制组件1为圆柱形;连接头3与恒流控制组件1连
接,用于与传感器电连接。
[0039]电缆2可以为多芯线,恒流控制组件1将直流电压逆变为恒定电流并输出,其电气元件采用高集成、微小型电气元件,体积小,同时采用圆柱形的外形设计使得其整体体积更小,且与线缆从外观上看起来相似,造型美观,整体效果更好;连接头3用于连接传感器和恒流控制组件1,将恒流控制组件1产生的恒定电流传输至传感器,供传感器工作。连接头3可以为BNC插座,且与恒流控制组件1的壳体12可拆卸连接。BNC插座为传感器配套的专用插座,可以实现BNC输入,连接头3也可以为其他型号,实用性更强。在此,只要能够实现上述连接头3相关性能作用的均在本申请文件保护的范围之内。
[0040]现有的恒流源体积为2cm
×
2cm,其供电方式为固定电压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线缆式恒流源采用紧凑的设计理念,将恒流源与连接线缆设置成一体,同时恒流控制组件1的外形尺寸设置为厘米级别,体积更小、整体性更好,使用过程中其较小的体积以及圆柱体的整体外形,可以在较小的空间进行固定,占用空间小、安装收纳方便,使用局限性小。该种线缆式恒流源有效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恒流源体积大,导致使用不便利、使用效果不佳,且存在很大局限性的问题。
[0041]实施例2
[0042]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2),用于与电源连接;恒流控制组件(1),与所述电缆(2)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所述恒流控制组件(1)为圆柱形;连接头(3),与所述恒流控制组件(1)连接,用于与传感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控制组件(1)包括:主控模块(11),与所述电缆(2)电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壳体(12),设有容纳腔(121),所述主控模块(1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21)内,所述壳体(12)一端与所述连接头(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缆(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包括:转换座(122),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11)和所述连接头(3)连接;外壳(123),分别与所述转换座(122)和所述电缆(2)连接;连接组件(124),分别与所述外壳(123)和所述电缆(2)连接,用于将所述电缆(2)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12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11)包括:恒流模块,分别与所述电缆(2)和所述连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斌刘进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神州翔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