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晓军专利>正文

双车道双循环的高层立体停车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5630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停车场,尤其涉及双车道双循环的高层立体停车楼,停车楼本体设置至少两个升降通道,任一升降通道含有上坡通道和下坡通道,能够实现相邻两层停车平台之间的循环,进而缓解在停车过程中的拥堵,提高停取车效率,设置上行缓冲装置,能够降低过渡过程中的缓冲,提高车辆稳定性,还能够提高升降通道的使用寿命,降低裂缝的可能,设置缓冲垫,能够提供弹性缓冲,减小对升降通道及停车平台的缓冲,设置下行缓冲装置,能够在下行的过程提供缓冲,通过支撑板提供稳定的支撑,停车平台上停车位成行成列排布,进而形成平直的通道,方便寻找车位,进而提高停取车效率,设置LED显示器,能够显示停车位状态,方便进行引导。方便进行引导。方便进行引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车道双循环的高层立体停车楼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停车场,尤其涉及双车道双循环的高层立体停车楼。

技术介绍

[0002]为增加车位,人们广泛研究合理的利用空间增加车位,通常为多层立体停 车场、多层地下停车库、循环式立体停车库、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等,循环式 立体停车库和升降横移是立体停车库主要应用于人员密集且空间小的场合,优 点是占用空间小,缺点是库容量小,多层地下停车库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小区和 公共场合,库容量大,缺点是单独建造成本高,现有的多层立体停车库,具有 较大的库容量,但是占地面积大,通常建设于流动人员密度较低的工厂区域, 现有的多层立体停车库和多层地下停车库存在停车引导难,停车过程中相互干 涩的问题,因此停车效率较低。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停车效率高的双车道双循环的高层立体停车楼。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车道双循环的高层立体停车楼,包括停车楼本体,所述停车楼本体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升降通道,所述停车楼本体包括多层停车平台,所述升降通道包括连接相邻两层停车平台的单级通道,所述单级通道设置有上坡通道和下坡通道,所述单级通道与相应的上层停车平台连接处设置有上行缓冲装置,所述上行缓冲装置包括设置在单级通道上的基槽一,所述基槽一内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内设置有车轮支撑装置,所述单级通道与相应的下层停车平台之间设置有下行缓冲装置,所述下行缓冲装置包括设置在单级通道与相应的停车平台之间基槽二,所述基槽二内设置有框架支撑装置,所述基槽二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框架支撑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板,各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板底部设置有多个过水口,所述停车平台上设置有成行成列布置的停车位,所述停车位处设置有倒车垫,所述停车平台设置有车位检测装置,所述停车平台侧面设置有用于显示车位状态的角度可调的LED显示器,所述单级通道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挡车杆,两挡车杆同步动作。
[0006]进一步地,所述停车楼本体为长方体形,所述停车楼本体四个侧楞处均设置有升降通道,所述升降通道为螺旋升降通道,所述升降通道侧面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反光标。
[0007]进一步地,所述停车平台上有两个停车区,任一停车区的侧面均设置有LED显示器,LED显示器配置为标识停车平台层数、该停车区是否有车位。
[0008]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垫设置有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支撑车轮的垫块,所述垫块上端延伸至缓冲垫外,所述缓冲垫和垫块上均设置有防滑纹。
[0009]进一步地,所述垫块包括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上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上设置
底架,20-支撑架,21-防护罩,22-LED显示器,23-连接柱,24-连接板,25-连接孔,26-长条孔,27-定位块,28-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4]下面将结合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实施例1如图1-16所示,一种双车道双循环的高层立体停车楼,包括停车楼本体1,停车楼本体为长方体形,包括多层停车平台6,优选为4-6层,相邻两层停车平台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承重柱4支撑,稳定性高,停车楼本体四个侧楞处均建筑有升降通道2,升降通道为螺旋升降通道,升降通道的内侧和外侧均有水泥浇筑的支撑柱14,提高升降通道的建筑稳定性,升降通道侧面浇筑有护栏,护栏高度为1200mm,能够阻挡司机向下的视线,避免司机产生晕眩感,护栏上均匀安装有多个反光标9,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升降通道包括连接相邻两层停车平台的单级通道7,单级通道通过地标线分割为上坡通道和下坡通道,形成双向两车道的通道,能够上行和下行,单级通道连接至停车平台内侧,能够有效的降低外伸距离,进而降低占地面积,同时能够与停车平台很好的对接,通过双向车道,能够在繁忙时实现多层之间的循环,停车平台上排布有成行成列布置的停车位3,并按照停车楼本体的长度方向分为两个区,两个区之间,各行停车位之间均有通道,进而形成了能够内部循环的通道,与升降通道配合,实现双通道双循环,缓解停取车时的拥堵。
[0016]单级通道与相应的上层停车平台连接处施工有上行缓冲装置8,上行缓冲装置包括织模预留成型的在单级通道上的基槽一,基槽一内铺设有缓冲垫801,缓冲垫的上端面为弧形,与停车平台平滑对接,缓冲垫为硫化橡胶垫,缓冲垫内有钢丝网架,不仅能够提高抗拉稳定性,还能够起到很好的消除静电的效果,缓冲垫内有车轮支撑装置,缓冲垫预留有两个安装槽,车轮支撑装置包括包裹在安装槽内用于支撑车轮的垫块,垫块上端延伸至缓冲垫外,缓冲垫和垫块上均加工有防滑纹,具体为,垫块包括混凝土块802,混凝土块上贴附有钢板803,钢板上焊接有插入混凝土块内的固定杆804,钢板厚度为5mm,混凝土块与钢板的宽度相同,均为300mm,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宽度的车辆,固定杆为螺纹钢,钢板两端弯折并贴附在混凝土块上,为方便制作,先裁切花纹钢板并弯折,然后焊接固定杆,再浇筑成型混凝土块,致使固定杆预埋在混凝土块中,混凝土块与钢板贴合紧密,钢板延伸至缓冲垫外,形成对车轮的支撑,由于在单级通道与上层停车平台的交接处,车辆行驶在该处的过程中车轮处于失重状态,恢复到正常有一个增压的过程,通过上行缓冲装置,能够延长增压过程释放的时间,进而降低强度,提高稳定性,同时提高使用寿命,在停车平台上,靠近上行缓冲
装置处施工有排水沟槽601,排水沟槽上覆盖有栅板,能够减小停车平台上的积水对上行缓冲装置的影响。
[0017]单级通道与相应的下层停车平台之间施工有下行缓冲装置10,下行缓冲装置包括织模预留成型在单级通道与相应的停车平台之间基槽二,基槽二内施工有框架支撑装置,基槽二施工有排水口,框架支撑装置包括多个并排固定的支撑板1001,相邻两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为80mm,支撑板有厚度为8mm的钢板制成,各支撑板之间焊接有支撑杆,具体为支撑板整体为三角形,端部裁切,支撑板中间位置加工有多个圆孔1002,各支撑板之间通过端部和中间的三个圆孔穿装钢管并焊接,连接稳定性高,具有很好的抗变形能力,为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在支撑板的边缘加工有方孔1003,各支撑板之间通过方孔焊接连接钢板,抗弯能力强,支撑板底部加工有多个过水口1004,进而使水能够快速的排出,为提高稳定性,及提高排水效果,位于停车平台上的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车道双循环的高层立体停车楼,其特征在于,包括停车楼本体,所述停车楼本体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升降通道,所述停车楼本体包括多层停车平台,所述升降通道包括连接相邻两层停车平台的单级通道,所述单级通道设置有上坡通道和下坡通道,所述单级通道与相应的上层停车平台连接处设置有上行缓冲装置,所述上行缓冲装置包括设置在单级通道上的基槽一,所述基槽一内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内设置有车轮支撑装置,所述单级通道与相应的下层停车平台之间设置有下行缓冲装置,所述下行缓冲装置包括设置在单级通道与相应的停车平台之间基槽二,所述基槽二内设置有框架支撑装置,所述基槽二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框架支撑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板,各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板底部设置有多个过水口,所述停车平台上设置有成行成列布置的停车位,所述停车位处设置有倒车垫,所述停车平台设置有车位检测装置,所述停车平台侧面设置有用于显示车位状态的角度可调的LED显示器,所述单级通道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挡车杆,两挡车杆同步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车道双循环的高层立体停车楼,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楼本体为长方体形,所述停车楼本体四个侧楞处均设置有升降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军冯惠萌张泽成梅婧
申请(专利权)人:王晓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