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机及液压系统复合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柴油动力及液压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及液压系统复合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柴油机与液压系统组合动力形式在机械装备行业有广泛的应用,柴油机冷却系统及液压油冷却系统优劣是评判装备效率及性能关键因素之一。
[0003]柴油机在工作中保持正常机油温度的目的:一是为了不使摩擦机件特别是曲轴轴承的温度过高,以免零件强度降低、磨损加剧;二是使机油泵有较大的泵油量,以保证摩擦表面得到可靠的冷却和润滑。因为机油泵的泵油量与机油的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使泵油量降低,只有油温正常时,泵油量最大,这时机油黏度适当,既有较好的流动性,又可减少泵内的回流量;三是机油保持正常温度,可以降低机油在高温下氧化的速度,以延长机油的使用寿命。
[0004]一般情况下,液压油会在高温时变稀,黏度降低,润滑性能下降,当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活动加剧,内聚力减小,液压油变稀,液压油油膜变薄并极易被破坏,润滑性能变差,液压元件磨损加剧,损害液压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及液压系统复合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3)、复合风冷散热器、冷却风扇(4)、液压马达(5)、液压泵(6)、多个电磁换向阀和多个温度传感器,且冷却风扇(4)正对复合风冷散热器;所述复合风冷散热器包括液压散热器(7)、中冷散热器(8)和水冷散热器(9);所述液压散热器(7)设在液压油箱(2)的液压油回油油路上,在液压散热器(7)和液压油箱(2)之间的油路上设有第一电磁换向阀(10);在液压油箱(2)的液压油回油油路上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所述中冷散热器(8)设在柴油机(1)的柴油回油油路上;所述水冷散热器(9)设在柴油机(1)水冷回路上,在水冷散热器(9)和柴油机(1)冷却液出口之间的水冷回路上设有第二电磁换向阀(12);在柴油机(1)的水冷回路上还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3);所述控制器(3)分别连接液压泵(6)、第一电磁换向阀(10)、第二电磁换向阀(12)、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所述液压泵(6)、液压马达(5)和冷却风扇(4)依次连接,控制器(3)连接液压泵(6)以控制液压泵(6)排量进而控制冷却风扇(4)转速来控制散热风量;控制器(3)能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1)获取液压散热器(7)入口油温,进而控制第一电磁换向阀(11)开口以调节流经液压散热器(7)液压油量;控制器(3)能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13)获取柴油机(1)冷却液出口温度,进而控制第二电磁换向阀(12)开口以调节流经水冷散热器(9)冷却液流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及液压系统复合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1)水冷回路上还设有预加热器(14),预加热器(14)一端通过管路连通至柴油机(1)冷却液出口和水冷散热器(9)之间的水冷回路上,预加热器(14)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通至水冷散热器(9)和柴油机(1)冷却液入口之间的水冷回路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机及液压系统复合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2)上安装有散热铜管(15),散热铜管(15)的一端通过管路连在第二电磁换向阀(12)的一个出口上,散热铜管另一端通过管路连通至水冷散热器(9)和柴油机(1)冷却液入口之间的水冷回路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机及液压系统复合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加热器(14)连接控制器(3),控制器(3)能控制预加热器(14)工作,当液压油箱(2)温度和冷却液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3)控制预加热器(14)工作为冷却液预热,同时控制器(3)控制第二电磁换向阀(12),使部分冷却液流经散热铜管(15)为液压油箱(2)内液压油预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柴油机及液压系统复合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2)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6),且第三温度传感器(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飞飞,常江华,凡东,曹明,张阳,赵良,王振亚,王瑞泽,邹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