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性点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476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中性点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中性点保护装置,包括底座、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一号电极棒、绝缘子、一号半球体、二号电极棒和二号半球体,一号电极棒为倒置的“L”型结构,且一号电极棒的竖直部底端贯穿电流互感器后利用轴承支撑与所述底座连接;在所述一号电极棒的水平部下方与所述底座之间安装有调节所述一号电极棒水平部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性点保护装置,通过设置的角度调节组件,可方便地对一号电极棒水平部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避免了一号电极棒出现高度以及紧固性的偏差,保证装置使用的安全可靠;位置微调组件的设置可对隔离开关的位置进行调整,即调节间隙的大小,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性点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中性点保护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中性点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110kV、220kV是供电网络的主要电压等级,由于电压很高,中性点一般采用直接接地方式,由于继电保护整定配置及防止通讯干扰等方面的要求,为了限制单相短路电流,其中有部分变压器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在这种运行方式下,由于雷击、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等会造成中性点过电压,而且变压器大多是分级绝缘,因此过电压对中性点的绝缘造成很大威胁,必须对其设置保护装置防止事故发生。
[0003]原有变压器中性点保护装置在使用时,通常会对电极棒进行角度的调整,以保证两个电极棒的端部正对,通常在电极棒底端固定螺杆,利用螺杆和螺母进行调整,在转动电极棒的同时,带动螺杆旋转,配合螺母实现对电极棒角度的调整,但是,螺杆转动时,在螺纹旋合关系下,电极棒安装的紧固性会受到影响,同时,电极棒的高度也会产生变化,依然难以保证两组电极棒正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性点保护装置,具有使用方便、易于调整以及适用范围广泛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性点保护装置,包括底座、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一号电极棒、绝缘子、一号半球体、二号电极棒和二号半球体,所述隔离开关活动安装在所述底座顶面,所述绝缘子固定在所述隔离开关顶端,所述二号电极棒呈水平状态固定在所述绝缘子上,所述二号半球体固定在所述二号电极棒端部;所述电流互感器固定在所述底座顶面,所述一号电极棒为倒置的“L”型结构,且所述一号电极棒的竖直部底端贯穿电流互感器后利用轴承支撑与所述底座连接;在所述一号电极棒的水平部下方与所述底座之间安装有调节所述一号电极棒水平部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所述一号半球体固定在所述一号电极棒的水平部端部,所述一号半球体与所述二号半球体之间为间隙。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板、一号立板、二号立板、调整板、一号螺杆和螺母,所述一号立板和所述二号立板对称固定于所述连接板顶面,所述调整板固定在所述一号电极棒的水平部上且调整板的底端处在所述一号立板与所述二号立板内侧;所述一号螺杆通过轴承支撑架设在所述一号立板与所述二号立板之间,在所述调整板上开设有供所述一号螺杆贯穿的穿孔,所述螺母通过转轴安装在穿孔内并与所述一号螺杆螺纹旋合相连。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螺杆的一端固定有旋钮。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内设有调节所述隔离开关位置的位置微调组件。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位置微调组件包括限位滑块和二号螺杆,所述底座的顶面开设有沿横向分布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块嵌入限位滑槽内并可沿所述限位滑槽移动,所述隔离开关固定在所述限位滑块顶面,所述二号螺杆通过轴承支撑架设在所述限位滑槽内,在所述限位滑块内开设有供所述二号螺杆贯穿的螺孔,且所述二号螺杆通过该螺孔与所述限位滑块螺纹旋合相连;所述二号螺杆的一端固定有手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滑块的外侧面顶端固定有基准片,所述底座的顶面沿着限位滑槽的长度方向设有刻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中性点保护装置,通过设置的角度调节组件,可方便地对一号电极棒水平部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避免了一号电极棒出现高度以及紧固性的偏差,保证装置使用的安全可靠;位置微调组件的设置可对隔离开关的位置进行调整,即调节间隙的大小,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的角度微调组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的位置微调组件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的位置微调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底座;2、隔离开关;3、电流互感器;4、一号电极棒;5、绝缘子;6、一号半球体;7、二号电极棒;8、二号半球体;9、间隙;10、角度调节组件;11、限位滑块;12、位置微调组件;13、连接板;14、一号立板;15、二号立板;16、调整板;17、旋钮;18、一号螺杆;19、穿孔;20、螺母;21、二号螺杆;22、限位滑槽;23、螺孔;24、手轮;25、基准片;26、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性点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隔离开关2、电流互感器3、一号电极棒4、绝缘子5、一号半球体6、二号电极棒7和二号半球体8,隔离开关2活动安装在底座1顶面,绝缘子5固定在隔离开关2顶端,二号电极棒7呈水平状态固定在绝缘子5上,二号半球体8固定在二号电极棒7端部;电流互感器3固定在底座1顶面,一号电极棒4 为倒置的“L”型结构,且一号电极棒4的竖直部底端贯穿电流互感器3后利用轴承支撑与底座1连接;在一号电极棒4的水平部下方与底座1之间安装有调节一号电极棒4水平部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10;一号半球体6固定在一号电极棒4的水平部端部,一号半球体6与二号半球体8之间为间隙9,若过电压值超过间隙9放电电压时,通过一号电极棒4和二号电极棒7的间隙9放电,放电电弧将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使局部不接地,电网转变为由
电弧接地的有效接地电网,电流互感器3为交流互感器,该交流互感器将测定的电流值输出至继电保护装置,从而实现变压器中性点的自动保护。
[0021]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组件10包括连接板13、一号立板14、二号立板15、调整板16、一号螺杆18和螺母20,一号立板14和二号立板15对称固定于连接板13顶面,调整板16固定在一号电极棒4的水平部上且调整板16的底端处在一号立板14与二号立板15内侧;一号螺杆18通过轴承支撑架设在一号立板14与二号立板15之间,在调整板16上开设有供一号螺杆18贯穿的穿孔19,螺母20通过转轴安装在穿孔19内并与一号螺杆18螺纹旋合相连,在调节一号电极棒4水平部角度时,旋转一号螺杆18,在螺纹旋合作用下,一号螺杆18的转动会使螺母20带动调整板16移动,利用调整板16带动一号电极棒4旋转。
[0022]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号螺杆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性点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隔离开关(2)、电流互感器(3)、一号电极棒(4)、绝缘子(5)、一号半球体(6)、二号电极棒(7)和二号半球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2)活动安装在所述底座(1)顶面,所述绝缘子(5)固定在所述隔离开关(2)顶端,所述二号电极棒(7)呈水平状态固定在所述绝缘子(5)上,所述二号半球体(8)固定在所述二号电极棒(7)端部;所述电流互感器(3)固定在所述底座(1)顶面,所述一号电极棒(4)为倒置的“L”型结构,且所述一号电极棒(4)的竖直部底端贯穿电流互感器(3)后利用轴承支撑与所述底座(1)连接;在所述一号电极棒(4)的水平部下方与所述底座(1)之间安装有调节所述一号电极棒(4)水平部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10);所述一号半球体(6)固定在所述一号电极棒(4)的水平部端部,所述一号半球体(6)与所述二号半球体(8)之间为间隙(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性点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10)包括连接板(13)、一号立板(14)、二号立板(15)、调整板(16)、一号螺杆(18)和螺母(20),所述一号立板(14)和所述二号立板(15)对称固定于所述连接板(13)顶面,所述调整板(16)固定在所述一号电极棒(4)的水平部上且调整板(16)的底端处在所述一号立板(14)与所述二号立板(15)内侧;所述一号螺杆(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林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中恒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